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家庭教育不只是什么”的命題與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劉晶波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是我國首次為家庭教育立法,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以及國民教育生活的未來走向均具有里程碑意義。筆者基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研讀,結合近年來的研究所得,認為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庭與個人的“私事”,而且是關乎社會、國家、民族的“公事”;不只是機構教育的“配合者”,而且有其獨立的“使命”;不只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而且是針對全體家庭成員的終身發展支持。
  【關鍵詞】《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家庭教育;機構教育;家庭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22)06-0003-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是我國首次為家庭教育立法,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以及國民教育生活的未來走向均具有里程碑意義?;趯Α都彝ソ逃龠M法》的研讀,結合筆者近年來所著力進行的家庭教育課題研究所得,本文采用反向判定的方式,以三個“家庭教育不只是什么”的命題為切入點,嘗試對家庭教育的歸屬與功能、站位與支點、對象與內容等問題進行分析,借以在整理思路的同時為探尋我國家庭教育發展的理想態勢――坐標精準、本末歸位、效果顯著,略盡薄力。
  命題一: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庭與個人的“私事”,而且是關乎社會、國家、民族的“公事”
  家庭,是人類族群與社會中的最小生活單位,也是每個人降生后最先落腳、最終脫離的生活單位。美國學者內爾?諾丁斯(Nel Noddings)將家庭比喻為人世間的“第一宇宙”,〔1〕用以形容人類家庭對“蒼穹之下”每個人的各種生理與心理需求“全方位覆蓋”的強大功能,也揭示了家庭在人的一生中不間斷地或積極或消極地影響人的各種發展的事實。逐一數過,家庭里會對個體產生影響的因素不勝枚舉,其中貢獻最大、影響最為直接的當數彌散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旨在促進家庭成員的身、心、靈和諧發展的家庭教育實踐??v觀古今,華夏文明在家庭教育踐領域積聚的研究成果極為豐富。在諸多有關家庭教育的傳世經典中,先賢圣哲們要么借助編撰出朗朗上口、易于流傳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五子,名俱揚”“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等句段,將家庭教育的價值、規則、方法等橫向宣傳開來;要么系統整理個人終身(甚至幾代人終身)積攢下的為人處世、治學論道的經驗與教訓,以“家規”“家書““家訓”的形式縱向傳承下去,以警示、教導、規訓自家后代的操守品行。
  這一橫一縱的脈絡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經典模式:將家庭教育作為自家或鄰家的“私事”,以佑護、教導子孫后代成人成才和光耀家族門楣為其重要功能,自主傳承,自由發展。簡言之,家庭教育就是由家庭負全責并負責到底的事情。林語堂先生在其相關研究中指出,“這一模式及其機理在于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之中的家族制度”?!?〕自古以來,國人之翹楚即使懷揣著指向公共社會領域的“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要先在家庭教育這個“私人”領域里完成“修身”與“齊家”的前提性累積。①在對這些累積進行深入剖析時,筆者常常會禁不住為其中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學理與細致巧妙的方法而贊嘆不已,更不免要對那些為培養好自己的子孫而投入精力與心力的家庭教育巨匠們心生敬佩。無論是歷久彌新的《顏氏家訓》②、《朱子家訓》③之類字字珠璣的專著,還是以《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為代表的由書信結集而成的家庭教育范本,無不浸透著前人苦心孤詣的付出。然而,在贊嘆、敬佩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盡管傳統家庭教育的初始功能聚焦于個人的家庭與家族,但是其真實的影響力卻超越了最初的設定,不僅“輻射”甚至完全“浸潤”到整個社會和民族的日常生活規范與行為之中。換句話說,傳統文化中本來作為“私事”存在的家庭教育理念與實踐實際上早已進入了公眾生活,成為人人矚目的“公事”。一句“家和萬事興”,濃縮的不只是家庭教育對于個體發展有重要價值的常識,更是一個共識:社會和諧、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關鍵無不可以溯源至家庭教育這一基礎的堅實程度。
  盡管千百年來的常識與共識都揭示了家庭教育在本質上是超越個體“私事”的存在,但囿于其只是基于經驗的表述與實踐,所獲得的關注大多只停留在可增可減、可關注可怠慢、可參照可置之不理的彈性層面。直至近期相關法律出臺,才使得這種局面發生根本改觀。就此而言,《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在我國教育史上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不僅直白、簡潔地將家庭教育作為“公事”的本質界定清楚,而且在法理層面將家庭教育列為非但不容被質疑、被忽視,而且必須被規范、被明令推進的社會實踐活動。它不僅開宗明義地明確了家庭教育的歸屬與功能,而且瞄準當下我國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以法律的形式將普遍存在于常識與經驗層面的家庭教育對社會秩序、對國家、對民族的影響做了最清楚、簡潔的表達。這種以剛性的手段將作為“私事”“家事”存在的家庭教育提至“公事”“國事”層面的做法,不僅為被困于家庭教育實踐中的當事人送來紓困的指南,而且為一直處在自然發展軌道中的傳統家庭教育把穩了方向,為華夏文明中璀璨的家庭教育文化的傳承開辟了“快速通道”??梢灶A期,充分、準確實施《家庭教育促進法》,必將有益于當前我國教育領域中各種“內卷”問題的解決,也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助力。
  命題二:家庭教育不只是機構教育的“配合者”,而且有其獨立的“使命”
  回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在教育機構出現之前,家庭幾乎負擔了人類個體的全部教育實踐。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社會實踐活動開始出現由粗到細的分工,專門的教育機構逐漸出現、定型,并沿著自身的軌道不斷發展。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這些專門的教育機構按照受教育者的年齡分段擔負起原本泛化于家庭生活中的教育功能。這一方式一方面不斷給家庭“減負”,另一方面極大地增強了教育的專門化、專業化程度。家庭原本所擔負的教育功能隨之退化,部分家庭教育者甚至把自己的教育權最大限度地讓渡給了教育機構,并想當然地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讓孩子聽老師的話”,便會把孩子教育好,便是很好地完成了自己作為家庭教育者的使命。然而,這種“由專門機構全權負責教育”的教育實踐的收效并不盡如人意。從教師經常放在嘴邊的“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需要找家長”,到幼兒園教育中常被提及的“5+2=0”④,無不揭示了一個事實:當機構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教育力度不夠均衡時,必然教育效果不穩定,必然難以達成教育目標。理由很簡單,本該由兩只手合力去搬動一件重物,現在卻只有一只手用力,另一只手只是輕搭在重物上甚至起反作用力,其結果是所搬重物要么巋然不動,要么以被拖曳的方式傾斜著移動。

nlc2022062922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35021.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