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家校共育下的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吳美姣

  摘要:立足俞國良教授提出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觀”,從家校共育的角度探索在家校共育背景下的三級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策略,在學校、家庭、社區的多方協同下,通過體系層級化、途徑多樣化、團隊區域化的具體做法開展系統家庭心理輔導,實現了普及滲透干預齊頭并進,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多軌并行,校校結對抱團成長,為尚未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和家庭提供切實高效、操作性強又易推廣的新路徑和新方法。
  關鍵詞:大心理健康教育觀;系統家庭心理輔導;中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3)05-0062-04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爆F代家庭親子關系矛盾多多、問題頻頻,寵溺型的家長可能導致孩子任性自私;干涉型的家長可能導致孩子缺乏主見;矛盾型的家長可能導致孩子逆反易焦慮等。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除了家長的高期望值以外,最重要的是不少家長缺乏教育心理學知識。當孩子出現問題后,家長想去好好教育卻不得法,雖然愛孩子,實際卻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家長迫切需要懂得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亟需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家庭教育指導。
  一、家校共育下的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的必要性
 ?。ㄒ唬┗诖笮睦斫】到逃^的需要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俞國良教授在2019年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討會上指出,全面推進和深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樹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觀”?!按笮睦斫】到逃^”的落實要面向社會、學校,更應該延伸至家庭,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的能力。
 ?。ǘ┗趯W生自我成長和家庭和諧的需要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學會有效陪伴,高效溝通,適當表達。家長也希望擁有這些家庭教育的能力,在家庭中營造和諧的氛圍??涩F實中,不少家長憑老經驗育兒,走不進孩子的世界,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從他們共同成長的角度出發,家長和孩子都希望得到心理學、教育學老師有針對性地指導。
 ?。ㄈ┗诩彝バ睦磔o導能力提升的需要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可見一斑?,F今的家庭輔導策略在實施過程中存在難實施、難干預、效果難持久的問題。一方面,各校缺乏師資力量,專業的家庭治療模式專業要求高,耗時長,很難在學校全面展開。另一方面,現存的家庭心理輔導策略本身存在局限性。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共同研究表明,系統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是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干預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此基礎上開發系統家庭心理輔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家校共育下的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的主要策略
  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自2013年開始研究構建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立體網絡,歷時九年,逐漸把松散型的家校共育心理輔導教學實踐凝練成有序、高效的“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理論框架。在學校、家庭、社區的多方協同下,通過體系層級化、途徑多樣化、團隊區域化的具體做法開展系統家庭心理輔導,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見圖1)
  (一)系統家庭心理輔導體系層級化,普及滲透干預齊頭并進
  系統家庭心理輔導最大的特點是,著重提高學生的自尊自信,加強親子溝通,改善親子關系。輔導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至“身心整合,內外一致”。為了達到面向全體學生和家長,預防為主,賦能為重的目標,我們把家庭心理輔導體系分為三個層級來落實。
  1.一級系統家庭心理輔導:落實課程重預防
  一級系統家庭心理輔導是指通過普及類的課程來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我校結合實際,開展心理健康“生課堂”和“家課堂”。心理健康“生課堂”安排在班隊課程、校本課程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每班每月不少于兩課時,由專職心理教師或者班主任開展。另外,還開展“趣味心理學”拓展課,幫助學生了解親子相處模式,學習親子溝通技巧,練習合理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等,進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減少家庭矛盾,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
  心理健康“家課堂”依托家長學校開展 “家長學校第一課”“家教論壇”“家庭教育微課堂”等。
  “家長學校第一課”根據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由校長在開學初面向家長開展,例如一年級新生“家長學校第一課”主題緊扣幼小銜接新生適應,七年級“家長學校第一課”主題緊扣青春期教育。
  “家教論壇”邀請本年級或上一年級的優秀家長傳經送寶,家長之間相互學習,獲益匪淺。
  “家庭教育微課堂”由心理教師團隊制作,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的一些普遍性的困惑難題,制作3~5分鐘的家庭教育微視頻,定期向家長推送,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掌握正向的家庭教育方法。
  2.二級系統家庭心理輔導:開展活動強賦能
  二級系統家庭心理輔導是指通過滲透類的學校心理活動來為學生和家長賦能,幫助家庭維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第一,“兩進活動”融化“堅冰”?!皟蛇M活動”即“家長進課堂”“學生進社會”,是衢州市實驗學校傳統的家校合作項目。我們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為班級、年級孩子作專題講座,增強孩子的心理自豪感。請家委會組織開展親子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學生性格和品質的形成、健康的成長都能起到促進作用。
  第二,心理健康月活動放飛心靈。學校每學期組織心理健康月活動,目前已經舉行了七屆,每一屆一個主題,其中都有家校合作項目:家長與孩子一起觀看電影《美麗人生》,制作心靈卡;家長與孩子一起學唱歌曲,表演給對方看;家長和孩子一起做親子游戲,寫下心靈感悟……一次次的活動增進了親子情感。
  第三,“心理月報”推廣理念。學校每月推出一期心理健康月報。針對學生、家長、教師遇到的實際問題,心理教研M群策群力,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輔導。學校共推出《看見青春期,讀懂內心戲》《關注孩子情緒波動,悉心呵護身心健康》等17期心理月報。

nlc202302131015



  第四,以評促建普惠家庭。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激勵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校攜手,共同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學校開展家教論文評比,將優秀論文編輯成《教子有方》優秀家庭教育論文集,分發給家長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開展優秀家長志愿者評比,樹立榜樣,引導學長們反思教育方法;開展最美家庭評比,營造良好的家風,引導師生發現其他家長身上的閃光點,傳遞感動,分享幸福。
  3.三級系統家庭心理輔導:個案輔導促療愈
  三級系統家庭心理輔導是指通過心理輔導、沙盤游戲等技術對特殊學生和家長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改善家庭中不良的人際互動模式,促進家庭成員的良性溝通,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首先,動靜結合,精準排查。我們建立了動靜結合的心理篩查制度。靜態的心理普查是指通過心理云平臺,采用量表篩查出心理高危學生,時間安排在每年的3月和10月。動態篩查常態化開展,及時更新和反饋。學校為特殊學生定制心理健康指導手冊《三色法管理,三六九建議》,幫助班主任和家長更好地識別和幫扶一類、二類、三類心理高危學生。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心理委員培訓,每月上交“班級心理健康情況報告表”。動靜結合篩查制度的落實,能更精準地排查出心理高危學生,有效地預防危機事件的產生。
  其次,定時定點,科學輔導。學校心理輔導室每周一至周五定時定點開放,由專兼職心理教師值班,為有需要的同學和家長開展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
  最后,家校協同,提升效果。對于危機級別較高的學生,學校會啟動“多方會談”,會談成員由學生班主任、家長、心理專(兼)職教師、學管處領導等組成,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促進家校合作,加強輔導效果。
  (二)系統家庭心理輔導途徑多樣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多軌并行
  為了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資源,進一步向師生家長推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學校開發了心理健康教育線下“地面課堂”和線上“空中課堂”,并采用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途徑實施。
  “地面課堂”是指通過在校內開設“家長學校課程”“家長進課堂”“家長開放日(周)”等途徑,強化家校聯系,增進家校溝通,形成家校合力,助力學生成長。
  “空中課堂”是指課題組依托集團公眾號和名師公眾號,制作并推出28期面向家長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線上“空中課堂”: 12節親子微課,其中3節發表在《江蘇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錄入浙江師范大學心理資源庫;還有9個家庭教育短視頻和7節心理賦能微課,其中7節心理賦能微課在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教材公眾號推出。
  學校還組織心理教師走出校園,到社區、婦女兒童中心等地開設巡回心理輔導和講座,宣傳家校共育下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的策略,讓更多的家庭受益。
 ?。ㄈ┫到y家庭心理輔導團隊區域化,校校結對抱團成長
  基于目前大部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缺乏的情況,課題組發起了心理教師團隊區域化發展的模式,為區域學校心理輔導增效助益。
  1.人人抱團顯力量,聯合教研促成長
  目前衢州市還有部分學校未配備專職的心理教師,或專職心理教師人數較少,出現教研困難、心理工作難以開展等情況?;诖爽F狀,課題組以專職心理教師和持浙江省心理健康A證和B證的教師為主,成立集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骨干團隊,每月開展一次教研活動。教研活動主題有教研課、個案研討、讀書沙龍等,每人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教研課,輪流主持。集團教研活動向衢州市區心理教師開放。
  實踐表明,骨干教師團隊聯合教研模式可以促使各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既能夠幫助專兼職心理教師快速地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技能,又能將家校共育下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策略推廣開來。
  2.校校結對見真情,教育幫扶暖人心
  集團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團隊建立后,應邀前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師資較弱的縣鄉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目前的幫扶學校有衢江一小、衢州東港小學、衢州市新星小學、開化縣村頭小學、開化縣馬金中心學校等16所。幫助結對學校開設家長講座,探討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家庭,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的能力。開展家庭教育心理輔導,幫助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校校結對幫扶有效地促進了團隊成員和結對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成長,共同發展,共同提升!
  三、家校共育下的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的成效
  首先,育人之效:親子和諧,家庭和睦。近三年,隨著學校系統家庭心理輔導的全面鋪開,學校接受學生心理輔導 157人次,家長輔導36人次,解決了家長和學生的心理困惑,親子關系更融洽。以吳美姣名師工作室為依托,帶領集團心理骨干教師多次開展校內外巡回心理輔導公益活動,惠及56個家庭,及時解決家庭教育問題造成的心理障礙。針對寒、暑假及疫情居家等時段,制作28期親子微課微視頻。17期心理月報“家課堂”微推點擊量過千萬,傾力提供親子和諧共處之法,增進親子感情,受到校內外師生和家長的肯定與贊譽。
  其次,強師之效:團隊協同,專業提升。在吳美姣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學校每位專兼職心理教師在教育教學、科研水平、心理輔導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越。吳美姣、金燦、龔子捷等教師被聘為市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市心理科普講師團講師。吳美姣成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封面人物,金燦老師榮獲省教改之星,親子心理微課榮獲省公益課堂活動一等獎。黃夢萍老師在初中心理優質課賽課中榮獲市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教師們積極撰寫心理課題、心理論文,在市級評比中有十多篇獲獎,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雜志上發表10多篇。
  最后,推廣展望:經過多年實踐,學校形成一個可復制推廣的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家庭心理輔導系統模式。具體體現在:
  第一,三級家庭心理輔導策略有推廣價值,其他學校也可以借鑒,讓更多家長受益。
  第二,學校形成了家校共育心理輔導資源庫。親子微視頻、微課和心理月報都是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安排,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和家長都有很高的指導價值。
  第三,學校成為浙西地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學校有強大的心理團隊和諸多持證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對整個浙西地區的家庭教育指導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顏培紅. 薩提亞模式的傳承與發展[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16):7-10.
  [2]包遵鋒. 基于系統論的家庭心理輔導實踐與探索[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9):16-18.
  [3]王俊敏,梁曉燕,李向青,等. 系統家庭治療理論在青少年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構想[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5):11-13.
  [4]賈佩佩.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的實施[J]. 文理導航(中旬),2016(9):94.
  [5]⑵劍左恩玲. 長春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初探[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70-73.
  注: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理事單位。

nlc202302131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168.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