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探究能力培養與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陳婭萍
〔摘 要〕 幼小銜接背景下,應該對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培養和發展,讓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適應能力得到加強,以便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環境,從而保證幼兒順利地過渡。因此,要對相關培養措施開展探究,確保該目標得以實現。
〔關鍵詞〕 幼小銜接;科學探究能力;培養措施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02-0094-03
當幼兒具備科學探究能力之后,其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獨立性會明顯加強,提高幼兒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能夠保證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學習階段,為幼兒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要采取適宜的措施,來合理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
一、幼兒銜接教育的內涵
幼兒銜接教育目的是有效引導幼兒順利度過轉折期,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保障幼兒身心發展的連續性。由于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對幼兒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幼兒銜接教育模式下,通過應用科學適當的教學模式或方法,對幼兒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行培養,以保證幼兒能夠快速融入小學學習生活之中。
目前,人們逐漸形成入學準備教育的理念,這也慢慢被教育工作人員所重視。入學準備教育的內容廣泛,不單單包含學校教育內容,還涵蓋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等內容。教師對幼兒實施正確的指引,才能夠助力幼兒全面發展,確保幼兒的適應能力得到有效加強。
二、幼小銜接教育在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和發展中的作用
(一)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小銜接教育可以使環境變化對幼兒所產生的影響得到有效降低,促使幼兒形成積極良好的心理品質。這種品|可以為幼兒形成正確的三觀提供正向影響,它不僅可以保證幼兒身體處于良好的發育狀態,而且能推動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需要采用適當的活動或方式,來保證幼小銜接教育的順利開展,進而推動幼兒身心更加健康地發展。
?。ǘ崿F小學教育目標
伴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小學教育目標也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現代社會更加需要具備良好核心素養的人才。幼小銜接教育保證幼兒在小學階段能夠快速適應,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從而為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另外,幼小銜接教育可以為課程教育的開展提供助力,使幼兒學習受阻問題得到有效避免。除此之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效率和質量是決定人才培養效果的關鍵所在。通過幼小銜接教育的輔助,可以有效提升小學教育的效率和質量,并逐漸落實幼兒的核心素養建設,從而助力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ㄈp少幼兒心理問題的產生
幼兒教育過程中,家長參與的時間比例不斷降低,但幼兒心理問題的產生概率卻不斷增加。在幼小銜接教育的輔助下,可以使幼兒心理問題的產生概率明顯降低,這不僅能夠增強幼兒的心理素質,而且能夠為幼兒健康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另外,幼小銜接教育能夠強化幼兒的理解能力,降低學習問題產生的概率。與此同時,還可以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推動幼兒自我發展。
三、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茖W探究能力培養內容單一
從相關研究中可知,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可以劃分成以下幾個層面:生命、物質、地球與空間科學、科學技術。但是在實際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對物質科學層面更加重視,幾乎不涉及地球與空間等層面的知識,這樣就導致科學教育內容的分布缺乏均衡性。另外,教材、教師喜好是科學教育內容的主要來源,但教師只是單純地應用教材內容,自身的獨立思考相對欠缺,這對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發展產生限制,也反映出教師能力的有限性。
(二)科學探究活動形式單一
從相關部門出臺的指南中可知,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能夠劃分成五個領域,但是在安排幼兒園課程時,科學領域的占比相對較低。在科學課程中,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頻率也明顯低于科學認知活動,這直接凸顯幼兒園和教師對科學教育缺乏重視。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形式以集體活動為主,使用頻率最高的科學活動區域是種植園或自然角,但益智區等區域也能夠用于開展科學活動。由于科學活動和區角之間未得到有效結合,對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連續性發展產生一定阻礙作用。
?。ㄈ┯變簩茖W探究活動缺少興趣
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成為重要目標之一,想要實現該目標,則要求教師合理組織開展科學活動。為了保證活動的有效性,應該重點篩選相關素材,確保素材和幼兒生活經驗保持一致。同時在探究過程中,應該對幼兒進行正向引導,確保幼兒能夠對觀察法以及類比法等方法進行應用。在開展實際的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通常從自身角度出發,忽略幼兒的實際需求,從而導致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不斷降低。
(四)幼兒園與家庭教育之間不協調
家長在科學教育方面的關注度相對偏低,雖然國家大力發展幼兒園科學教育,但是幼兒園科學教育近年才進入大眾視野,依然有部分家長無法真正理解科學教育。雖然家長知道幼兒需要進行科學教育,但是不知道如何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另外,幼兒園為了更好地滿足家長需求,將科學知識灌輸給幼兒,忽略對幼兒科學興趣的培養。與此同時,對科學教育的時間和內容不斷壓縮,數學等活動時間所占比例不斷增大。除此之外,進行家園合作時,教師主導,單方面通告家長。由于家長并不了解幼兒真正掌握的知識,導致幼兒在幼兒園所學的科學知識無法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有效應用,從而使得家園教育之間的銜接存在問題。
四.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與發展
?。ㄒ唬┖侠碓O置科學探究銜接目標
幼小銜接中,為了實現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目標,應該對科學探究銜接目標進行合理設置,具體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選擇科學銜接課程目標時,應該全面衡量幼兒的認知水平。這階段的幼兒雖然可以進行判斷和思考,但是要依賴于實際物體,同時自身的思維可逆性剛剛形成。教師應該依據幼兒的認知水平,來選擇相應的科學教育目標,并明確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程度。這樣可以讓幼兒有更加深刻的體會。第二,在選擇該目標時,需要對幼兒的探究興趣進行考量。興趣是原動力,可以推動幼兒更好地開展科學探究。在幼小銜接階段,如果在相對簡單的探究活動中,幼兒依然可以體會到樂趣,并對科學具有濃厚興趣,這樣在進入小學時,也會更加積極地學習科學,并努力學習難度較大的知識點。由此可知,在幼兒園時期,應該對幼兒在科學方面的興趣進行重點培養。第三,選擇目標時也要對探究能力的獲得開展考量。目前,社會對科學的需求也發生轉變,由原來基本知識的獲得向生活中靈活運用科學探究方法進行過渡。這就需要對探究環境以及探索機會實施創設,保證幼兒在自由探究過程中不斷強化探究能力。第四,組織科學目標時,不單單要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目標開展考量,還要對小學科學教育目標加強關注。與此同時,應科學整合兩個階段的教育目標,明確彼此的異同點,從而保證幼小銜接專業化目標得以實現。
?。ǘ┴S富指導方法和激發幼兒興趣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需要其具備良好的觀察力,對幼兒活動的整體發展動態進行全面掌握,并為幼兒提供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指導,保證幼兒探索方向的正確性。另外,教師要增加和幼兒的互動和交流,快速融入幼兒活動之中,這樣可以近距離觀察和掌握幼兒的實際需求,為科學教育活動的高質高效開展提供助力。與此同時,教師要與幼兒友好相處,保證幼兒可以接受教師的引導,對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進行鍛煉,可以保證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要知道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對引導技巧不斷總結和優化,并妥善完成反思工作,進而為活動目標的實現提供基礎保障。
當處于學前教育階段時,想要讓幼兒對科學教育活動產生興趣,應該在該活動和幼兒實際生活之間構建系,并對幼兒展開正向引導,讓幼兒面對熟悉的事物,能夠消除活動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之體會到科技的效果。總而言之,伴隨著科學教育活動的實施,不但能使幼兒之間或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增進,還可以強化幼兒的成就感。同時幼兒在彼此分享時,可以感受到相應的喜悅之情,保護幼兒對科學的熱愛之情,進而為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奠定基礎保障。
(三)精心創設適宜的科學環境
首先,應該精心創設室內科學區角環境??茖W區是重點打造區域之一,所以要遵循因地制宜的打造原則,確保各個活動的需求都得到滿足。另外,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墻面、柜子等,來對多元化的空間進行打造。其次,利用自然環境來開拓幼兒戶外科探區。熱愛自然是幼兒的本性,把科學探究場所不斷向戶外進行延展,對戶外獨有的環境進行充分應用,如種植園地,以此來更好地創設戶外科探區。幼兒可以在該區域中親自動手種植蔬菜或樹木,并詳細觀察幼苗的生長狀況。不同季節,教師要向幼兒提供不同的探索材料,確保幼兒可以對大自然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除此之外,可以預留一定的空間,讓幼兒在其中開展科學游戲,如一起吹泡泡。總而言之,對幼兒園中的資源或環境進行充分利用,為幼兒創設環境和提供機會,確保幼兒可以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開展相應的科學探究活動,從而對相關的科學探究經驗進行不斷積累,為自身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四)開展趣味性科學活動
首先,設定主題,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活動,如生活化科學集體活動。在開展該活動時,需要對幼兒的生活體驗進行全面考量,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感知力,而且能夠豐富幼兒科學經驗。例如:在“快慢”主題下,幼兒對車子速度產生興趣,此時可以開展相應的活動。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工具制作出一定傾斜角當作山坡,利用小圓球來充當車子,讓圓球從傾斜角上滾下。對傾斜角進行不斷的調整,來觀察圓球下落速度,以此來明確伴隨傾斜角高度的提升,圓球下落速度也會隨之增加。另外,利用兩種物體來充當山坡,兩者間的摩擦狀況不同,將山坡控制在同一高度,看兩個圓球下落速度是否一致。觀察可得光滑的山坡下落速度更加明顯,以此對摩擦力產生一定的印象。其次,科學開展趣味親子活動。教師要對幼兒園中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來開展趣味親子活動,保證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增強。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趣味模仿比賽,主題為動物,需要家長和幼兒共同完成。教師提供動物圖片,讓家長描述或模仿,幼兒猜,或者采用分組的形式來比賽,答對數量最多的組獲勝。另外,也可以讓每組家庭選擇一種動物,對該動物進行深入探究,明確該動物的習慣以及明顯特征之后,讓家長和幼兒一同模仿該動物,或者編排一個關于該動物的小作品來表演。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家長和幼兒之間的互動,而且能夠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以及加強科學探究能力,從而保證幼兒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該有效調整教學目標,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當成主要目標之一。這樣可以加強幼兒的探索事物能力,加強幼兒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平.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科學探究興趣和能力培養探討[J].成才之路,2022(30):101-104.
[2]鄭翠蘋,王恒英,宋曉梅.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27):111-114.
[3]胡鈺皎,卓進.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和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22(3):85-88.
[4]李新府.淺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策略[J].科幻畫報,2020(11):233.
[5]吳周婷.淺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30):57-58.
[6]楊樹青,楊樹燕.優化幼小銜接教育,提升幼兒科學素養[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7-18.
[7]蔡荔君.科學銜接實現“軟著陸”:基于提升幼小銜接質量的策略探究[J].教育文匯,2022(6):48-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