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語文朗讀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俞建軍
〔摘 要〕 本文就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進行討論,對立足信息技術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意義加以闡述,并對信息技術支持下有效落實朗讀教學的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描述,希望能夠使信息技術與朗讀教學更好地結合,以此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與優化。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02-0064-03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與各領域的結合日漸緊密,對各行各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推動了實踐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大大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效率與質量。如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信息技術就有著非常巨大的優勢,但要想將其綜合效用充分地發揮出來,還需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對其加強研究與應用,如此才能滿足相關教育目標的具體要求。
一、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朗讀教學意義
?。ㄒ唬┱{動學生朗讀熱情
在傳統的朗讀教學中,往往是由教師布置朗讀任務,要求學生根據書本內容反復朗讀,整體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枯燥,而學生對于朗讀教學的參與,大多也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朗讀活動明顯地存在機械性和形式化。與此同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總是匆匆地進入講解環節,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感受到朗讀的樂趣,更無法通過朗讀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久而久之,其朗讀熱情會逐漸下降,甚至不愿意參與朗讀教學活動,影響相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而基于信息技術開展朗讀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實現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有效新,通過各種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使學生獲得充足的朗讀和體會時間,從而真切體會朗讀的樂趣,提高其參與朗讀教學的熱情。
?。ǘ┨岣呃首x教學效果
眾所周知,朗讀教學的目的,并不只是讓學生能流利地閱讀文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結合自身思考、調動自身情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從而明確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并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但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受到生字學習、文章理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而對信息技術加強應用,不僅能夠突破時空對朗讀教學的限制,將教學關口前移,解決學生朗讀過程中的各種難題,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能經由文章內容的具象表現,對學生多重感官進行刺激,并提高朗讀教學與學生思維方式的契合程度,讓學生能夠在輕松自由、直觀生動的環境當中開展朗讀活動,從而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有效提高朗讀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朗讀教學
?。ㄒ唬┩ㄟ^微課為朗讀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在針對小學生開展朗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生字問題。生字的出現會打斷學生思維和閱讀情感,影響其朗讀學習效果,而且教師也需花費一定時間進行生字教學,這會對朗讀教學時間造成一定占用,進而壓縮學生的朗讀時長,降低教學活動效果。為了更好地開展朗讀教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微課教學。
例如,在針對一篇文章進行學習和朗讀之前,教師可以先對文章進行分析,對其中的生字進行歸納,然后錄制相應的教學視頻。在視頻中,要針對生字的讀音、筆畫、詞組等進行教學,還要深入分析其在文章中的意思。在完成視頻制作以后,教師可以在學習群或專用教學平臺當中進行上傳,讓學生自主觀看和學習,并在熟練掌握生字以后,自行嘗試朗讀文章,盡可能將文章讀熟,提高朗讀的流利性。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省去相關教學活動對課堂時間的占用,學生也能有更多的機會朗讀和體會文章,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字所在句子的意思,使其能夠準確把握朗讀過程中的情感。此外,教師也能夠結合學生朗讀文章的情況,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并靈活調整教學措施,從而提高朗讀教學質量。
?。ǘ├眯畔⒓夹g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小學生對于情感的感悟能力較為薄弱,很多時候單純地依靠書面文字,其往往無法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更難以體會其中的情感內涵,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朗讀教學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朗讀情境,如,通過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的創設。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情感藝術,相對于小學生而言,音樂的學科屬性相對較弱,更多的是一種審美愉悅和內心體驗,音樂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情感,幫助其與文章形成共鳴。
例如,在對有關思鄉之情的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選擇與之契合程度較高的音樂播放,以此構建音樂情境,將學生引入情境當中,對音樂進行傾聽和想象,在激發其朗讀興趣的同時,也在班級當中營造出濃郁的朗讀氛圍。當然,在播放音樂以前,教師需先為學生講解一下文章的創作背景與主要內容。在學生對文章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播放《二泉映月》作為朗讀的背景音樂,讓學生跟隨音樂的旋律,朗讀、體會;而音樂當中那種哀傷的旋律,能夠有效感染學生,使其語調漸緩,深情傾訴,從而實現與作者思鄉之情的有效協調,達到深入體會作者情感的效果。
又如,在對一篇有關童真可愛的文章進行朗讀時,教師也要選擇一些輕松自由的音樂作為背景,如《童年》。通過音樂氛圍的影響,能夠幫助學生找到那種歡快的感覺,其朗讀的聲音也會不自覺地靈動起來。這種注重體驗的朗讀教學模式,能夠強化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其心靈與身體得到解放,從而提高其朗讀興趣,并在享受和體驗中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ㄈ┙柚畔⒓糶深化學生理解
人類的思維發展是具有一定特點和趨勢的,首先,是自覺思維;其次,是具象思維;最后,是抽象邏輯思維。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象思維為主的,不管是識字、朗讀,還是寫作活動,都需要以形象思維為基礎。而如果在朗讀教學中提高教學內容與學生思維特點的契合程度,將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而信息技術在具象表現方面恰恰有著較大的優勢,其可以通過圖片、動畫等形式,填補學生朗讀過程中的具象思維空缺,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朗讀有關父親的文章時,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缺乏關注,并沒有認識到父母工作、打拼的辛勞,所以他們在朗讀相關文章的過程中,往往只是一帶而過,并不能讀懂作者的情感表達。對此,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通過錄像設備記錄父親的一天,感受父親工作的辛勞,看看父親為了孩子的美好生活,是否累彎了腰,是否喊過一聲累。當然,也可以通過照片展示一位辛勞的父親,包括父親龜裂的雙手、黝黑的皮膚、微駝的脊背等等。通過切身的體會,加上視覺上的沖擊,能夠幫助學生在朗讀中將其中的父愛如山讀懂。
?。ㄋ模┻\用信息技術進行朗讀矯正
在朗讀教學中,受到班級人數、課堂時間等因素的限制,教師往往無法對每個學生的朗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大多只能針對學生中的共性問題加以講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朗讀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且在無法全面兼顧的情況下,也會導致部分學生對課堂教學參與不深,難以在朗讀教學中有所收獲。甚至會有部分學生由于理解不準確,出現一定的偏差問題,包括讀音、語速等。對此,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使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得到持續提升。
例如,在針對一篇文章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錄下自己的朗讀過程,或通過網絡搜尋一些優質教學資源,上傳到教學平臺,然后讓學生朗讀文章,并對自己朗讀的過程錄音。讓學生在完成朗讀以后,將自己朗讀的錄音與教師提供的參考錄音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分析,學生能夠清晰地把握自己朗讀中的不足之處,并在傾聽教師錄音的情況下,不斷地調整反復地朗讀,從而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掌握朗讀情感和技巧,并在多次傾聽和朗讀實踐中對文章產生更深的理解。而且,通過朗讀、學習、改正的過程,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推動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ㄎ澹├眯畔⒓夹g突出教學重點
很多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都無法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準確的把握,這也導致其難以通過閱讀理解文章主旨,并將本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學會。對此,教師應在朗讀教學以前對文章進行深入研讀,厘清其中的關鍵點以及重難點,然后通過信息技術精心開展教學設計活動,通過巧妙的構圖以及色彩的合理應用將朗讀重點凸顯出來。如通過多媒體技術標注文章中的重點段落、詞語或易錯字,對文章脈絡結構加以呈現;通過PPT動畫,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關鍵點。在此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加上教師的指導和評價,讓學生能夠根據文本內容把握重點,順利完成朗讀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對古文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斷句是其中的難點。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把握其中的關鍵詞,并掌握相應的韻律、語調及斷句技巧,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其更為深入地體會古文內涵。如,在對《楊氏之子》進行朗讀時,對于“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很多學生朗讀時往往無法把握其中的韻律和語調,也不知該怎樣斷句。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該句話中的關鍵詞提取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分別理解各關鍵詞的含義,并使用課件工具在多媒體中直接嘗試用帶有顏色的字進行斷句分析,讓學生反復嘗試。通過反復嘗試和理解,再按照分析結果進行朗讀,學生將會感到恍然大悟,從而很快明確應該怎樣斷句。而這個學習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方法,為其后續朗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其中重點,理解其中意思,將相關知識吃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朗讀教學中對信息技術加強應用,能夠對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良好的輔助作用,這對于朗讀教學活動的創新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認識到該項技術對于朗讀教學的重要性,要針對信息技術加強學習和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并結合教學實踐,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進行深入融合,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更好地參與朗讀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彭佰毅.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29):1.
[2]郭愛珍.試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作用[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英文版)教育科學,2020(2):234.
[3]湯秀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20(75):3.
[4]李小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中的應用分析[J].讀寫算,2020(27):20.
[5]周景獻.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2021(9).
[6]劉新華.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0(33):1.
[7]蔣克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20(7):5.
[8]肖關媛.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更有效[J].課外語文,2021(10):1.
[9]郭淑真.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20(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