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利用信息技術建構語文高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韓新芳

  〔摘 要〕 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優化提供了優勢條件。教師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建構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02-0058-03
  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優化提供了優勢條件,對于教師教學模式的改進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把學生從傳統的學習方式當中解放出來,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形象生動,符合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營造的具體形象的教學情境當中,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發揮學習潛力,提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構中的作用
 ?。ㄒ唬┘ぐl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大多來自興趣以及為教師教學方式的不斷變化所吸引,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往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能夠營造形象生動教學情境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對語文教學的語境和情境產生真切的體驗,提高理解能力和語文思維能力。
  如在學習課文《小松鼠》時,有些學生對松鼠并不熟悉。即使對小松鼠有所了解,但如果讓學生介紹小松鼠,他們也很可能無法用有條理的語言形象地加以描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用多媒體播放小松鼠的生活場景,用特寫鏡頭突出小松鼠的體形,用特寫的方式反映小松鼠的某個部位,表現其生活習性。然后,讓他們結合視頻內容進行復述,學生的復述就能基本接近于課文內容,既有條理又形象。信息技術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更深入地閱讀和理解課文。
 ?。ǘ┨岣哒n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講解灌輸的方式,希望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完全理解課文,但是實際上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未必感興趣,甚至會產生厭煩的情緒。而學生樂意在信息技術營造的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中更真切地體驗知識及課文的情感與思想。因此,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快速呈現重點段落或語篇,可以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教師由傳統的講解灌輸轉變為用多媒體展現實際內容,可使語文教學更加充實,內容更加豐富。
  如在教學《火燒圓明園》一文時,如果教師采用講解灌輸的形式,用語言描述圓明園,用語言表現圓明園毀滅的過程,學生就很可能對相關內容不感興趣。而利用信息技術展現圓明園的建筑,可讓學生領略到圓明園的雄偉和壯觀,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圓明園的毀滅過程,要比教師單純地用語言描述更加形象生動。然后,教師再把語言描述的過程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復述圓明園的原貌以及毀滅的過程,使學生學會應用確切的語言表達思想情感,用語言表達事情的整個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ㄈ┨岣邔W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得到了不斷改進和優化,其學習不再單純地局限于課堂,而是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終端進行學習,通過電腦或手機終端接收教師傳輸的教學內容。在遇到學習困難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等功能對學習內容進行拓展。
  例如教學《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教師給學生傳輸預習任務單讓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在預習中遇到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向教師請教,對語篇的生字新詞以及段落大意、思想情感等進行探討。當在課堂上正式學習本課時,教師可以根據預習中的問題讓學生繼續進行探究,把學生在預習當中遇到的疑難作為教學的重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針對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建構語文高效課堂
 ?。ㄒ唬﹦撛O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小學生自控能力不強,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營造形象生動的視聽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以教學《爬山虎的腳》一文為例。小學生對爬山虎的形象及特點不了解,如果單憑講解和灌輸,學生很難通過想象及聯想對爬山虎這樣的植物進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爬山虎生活環境、生存狀態以及爬山虎腳的特性的視頻,讓學生更加形象生動地了解爬山虎的習性和獨特的生長方式,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再如,在教學《海上日出》一文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想象在海邊觀看太陽升起的樣子,然后用視頻播放海上日出的壯觀情景,讓學生觀看之后,再用語言敘述海上日出的景象,說說自己的感受。這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海上日出的印象,也使他們對課文當中的一些重點詞語及重點段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認知。
  在以上教學環節中,教師注重應用信息技術營造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與體驗,并完成相關閱讀理解任務。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學習積極性更高,有效實現了學習目標。
  (二)促進學生互動探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前提是教師要對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要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互動探究,促進學生的語言交際。教師一定要避免無休止地展示PPT而代替學生活動的現象,避免以多媒體的展示擠占學生互動交流的時間。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互動和交流的時間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自主思考、自主學習,提升語文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教師利用多媒w展示一些有關地球的科學資料,讓學生根據科學資料進行分析,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人類應該怎樣對待地球?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這些科學資料在課堂上展開辯論活動。學生們用兩種觀點展開辯論,第一種觀點認為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人類要保護地球環境;第二種觀點認為人類可以在茫茫宇宙中找到與地球一樣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當地球環境惡化時,可以到與地球環境相同的星球上生活。學生展開激烈辯論,他們根據教師提供的視頻科學資料和自己通過網絡搜尋的一些科學資料作為論據進行辯論,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熱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因此,運用信息技術不僅是為學生展示相關學習內容,還可為學生提供互動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載體與依托。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互動探究的方向,讓學生的學習更有目標、更有針對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ㄈ╅_闊學生知識視野
  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營造了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教師要注重利用信息技術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產生深入學習和全面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景陽岡》這篇課文時,需要學生了解武松打虎的場面。如果單純依靠文字表達或者教師講述,學生可能無法產生更深刻的認識,也不能對武松打虎的場面有具體形象的認知與了解。因此,教師可利用《水滸傳》電視劇視頻進行剪輯,把武松打虎的場面用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讓學生邊看視頻邊對照課文進行閱讀。這樣,把文字與視頻結合起來闡釋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加全面與深刻的認知。學生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對武松的英雄形象產生了崇敬之情,對《水滸傳》這部文學巨著產生了興趣,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向學生推薦一些《水滸傳》當中英雄人物事跡的資料作為閱讀學習任務。學生對《水滸傳》當中的人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在課后就可以更加主動和認真地閱讀《水滸傳》中的相關章節,通過閱讀提升閱讀能力,也使自己的知識面得到拓展,這對學生的閱讀積累以及閱讀技能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再如,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后,根據課文當中的某些細節選取一些視頻片段,讓學生對照視頻進行課文閱讀,加深理解。在學生對人物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后,教師可以問學生對課文中的哪個人物感興趣,并推薦學生到《三國演義》這部名著中閱讀相關章節,以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這個人物的事跡。以這樣的方式,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其閱讀能力。
  在以上教學環節中,教師注重利用信息技術營造有趣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通過多媒體的視頻展示對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不僅如此,教師還可借助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產生拓展性閱讀的動力,從而使教學不只限于課堂和教材,還可拓展到課后文學名著的學習,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語文素養。
  (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使學生從直觀到深入,從形象到抽象地理解相的知識點,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點和難點,提高其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落花生》一文時,部分學生對《落花生》一文主題的提煉會出現困難。因此,教師首先可利用多媒體展示落花生這一植物的生活習性以及落花生果子在地下生長的特性,使學生了解落花生的特點。通過視頻展示落花生的生長過程,也促進了學生對本文主題的理解,使學生真正理解了父親為什么要求孩子像落花生一樣做一個對別人有價值的人,從而對其價值觀實現正確的引領。再如,在教學《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如果給學生講述秋雨的樣子,很難讓學生產生深刻印象,只能使學生有一種模糊不清的感覺。因此,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把課文當中秋雨的清涼、溫柔等特點進行視頻展示。通過動態的畫面,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秋雨的樣子,促進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使學生與課文的情感實現共鳴,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使語文教學具有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對語文知識有一個更直觀和深入的認知。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的促進和優化作用,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知識的動力,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合作探究意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于喜玲.淺談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2011(3):85.
  [2]鄭玉靜.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J].考試周刊,2009(33).
  [3]高小紅.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1).
  [4]楊鳳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和反思[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703.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