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幫助父母走出養育倦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王睿

  摘要:養育后代是一個神圣而光榮的使命,也是一項充滿壓力的任務,部分父母在養育過程中會出現倦怠。養育倦怠是指由于父母角色壓力和長期育兒壓力所引發的一種情感耗竭狀態,會造成父母對孩子的撫養畏縮、不負責任,以及父母自身情感和身體的耗竭等負面影響。養育倦怠普遍存在,如何使父母們走出倦怠狀態,正視育兒問題,減輕育兒壓力,需要學校、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及父母自身的努力。
  關鍵詞:養育倦??;親子關系;養育壓力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3)06-0064-02
  “倦怠”一詞最早出現在臨床心理學領域,指個體因長期面臨壓力,資源耗盡后所體會到的一種負性體驗。弗登伯格最早提出了“職業倦怠”這個概念,指個體過分執著于理想的生活方式,在無法獲得預期的美好生活后產生的疲勞、耗竭的狀態[1]。疲勞與耗竭是個體長期處于壓力之下所產生的一種體驗,任何能使個體感受到頻繁而持續的壓力的活動,都有可能引起倦怠。有研究者將倦怠引入育兒領域,提出了“養育倦怠”(又稱父母倦?。┑母拍睢4烁拍钭钤缬蒐anstrom在其著作中提出,后由Procaccini 和 Kiefaver在其著作《養育倦怠》一書中進行了詳細的闡釋,但沒有引起廣泛關注[1]。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之下,人們的育兒觀念經歷了重大變革,提倡積極育兒、尊重兒童的權利、不使用暴力育兒等,養育倦怠逐u成為家庭研究領域的重點。
  Roskam 等多位學者在 42個國家開展的國際父母養育倦怠調查(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Parental Burnout,IIPB)中顯示,養育倦怠表現為與父母角色相關的耗竭、厭煩感,以及與子女感情疏遠等狀態,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下,父母養育倦怠存在差異;高養育倦怠的個體表現出了強烈的虐待孩子的傾向,長期處于倦怠狀態下的父母,其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狀況堪憂[2]。目前,國內鮮有對養育倦怠的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養育倦怠是否存在不同”“中國式父母也會產生養育倦怠的體驗嗎”等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一、養育倦怠的成因與后果
  (一)個體層面
  人格因素是養育倦怠的重要影響因素,高神經質、低親和性的父母更容易體會到倦怠。責任心也影響著養育倦怠的形成,高神經質、低責任感的父母最容易出現倦怠。依戀類型也會對養育倦怠產生影響,回避型依戀風格的父母會把自己童年經歷的依戀類型投射到孩子身上,出現倦怠。父母的完美主義傾向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自我導向和社會上的育兒完美主義傾向也是養育倦怠的風險因素。完美型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講“別人家的孩子”的故事,以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做到“完美”。父母的這種人格特質會讓孩子辛苦,也讓父母自身疲憊[3]。
 ?。ǘ┥鐣用?
  為人父母常面臨工作和家庭的沖突。在傳統教育觀念中,女性負責“相夫教子”,男性負責在外打拼。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也走入職場當中,面臨著家庭與工作的雙重考驗,當來自工作和家庭的要求不一致時,家庭領域的資源往往會受到威脅,引發由工作領域指向家庭領域的危機[4]。這種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會加深父母的倦怠程度,倘若家庭關系不和諧,例如出現“喪偶式育兒”,父母出現養育倦怠的可能性會更高,父母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難度會更大。
  (三)家庭層面
  在婚姻關系中,如果夫妻雙方對婚姻滿意度高,彼此扶持,共同面對養育的壓力,那么出現養育倦怠的概率就?。幌喾?,如果婚姻滿意度低,夫妻關系不和諧,就易出現養育倦怠。養育分歧也會消耗夫妻情感,如果夫妻兩人的育兒理念不同,有可能造成養育質量低,夫妻雙方出現倦怠情緒。
  除此之外,親子關系也是影響養育倦怠的重要因素。子女年紀越小,對父母的依賴感就越強,親子關系過于親密,會帶給父母壓力;孩子到了“叛逆期”,親子之間矛盾頻發,親子關系緊張,父母通常會體驗到養育的無力感,倦怠水平會升高。研究發現,在患病兒童(包括身體不健全和有心理問題的兒童)的家庭中,父母的養育倦怠水平比起健康兒童家庭的父母要高。總之,孩子越難帶,父母的情感耗竭就越大,更容易體會到養育倦怠。
  養育倦怠究竟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在生理影響方面,比利時的一項研究發現,倦怠父母的皮質醇濃度是非倦怠組的兩倍,倦怠父母的癌癥發病率比對照組高21.3%,皮質醇濃度會嚴重影響父母的身體健康[4]。此外,養育倦怠與父母的抑郁水平相關,可能導致睡眠障礙的出現。養育倦怠會增加配偶沖突的可能,配偶不斷地向對方抱怨,容易造成彼此之間感情的疏離[5]。在親子關系方面,養育倦怠容易造成兒童的問題行為,養育倦怠程度越高,兒童的抑郁及焦慮水平就越高??傊?,養育倦怠會給父母和子女造成心理和身體上的負面影響,阻礙子女的健康成長,導致親子關系出現裂痕。
  二、養育倦怠的干預建議
  (一)普及養育倦怠概念,發展科學的測量工具
  養育倦怠由職業倦怠發展而來,但并沒有像職業倦怠一樣廣為人知,對養育倦怠測量的工具也不盡相同,更多是在職業倦怠的測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養育倦怠問卷測量,這些工具所采用的測量方法不同,對養育倦怠的內涵解釋也不同[6]。在心理學領域,對養育倦怠的研究相當匱乏。為此,社會應該普及養育倦怠的概念,讓更多的父母了解養育倦怠,研制科學的測量工具,為干預養育倦怠提供科學依據。
  (二)察覺不合理認知,優化親子關系
  作為父母,首先要察覺自己的心理狀態是不是在慢慢“枯竭”,如果察覺到疲憊感越來越重,則需要及時尋求心理幫助。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要求孩子必須考高分,把自己的壓力加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苦不堪言,引發孩子的“叛逆”,親子矛盾頻發。長此以往,父母就會陷入倦怠。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調整過高的標準,客觀看待孩子,構建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ㄈp輕壓力源,緩解焦慮情緒
  壓力是導致養育倦怠出現的主要原因,父母養育孩子,有壓力是很正常的,但假如資源的投入(養育孩子付出的情感、精力、金錢等)與壓力不成正比,就會導致倦怠的產生。此時,父母迫切需要社會支持。父母得到的支持越多(家人的支持,同事、朋友的支持,社區的支持,政策的支持等),養育倦怠水平越低[7]。除了社會支持,父母自身也應學會減緩壓力,通過傾訴等方式釋放壓力,緩解焦慮情緒。
  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養育壓力,社會、社區、學校應協同努力,構建父母壓力源和資源之間的平衡系統,給予父母們支持,幫助他們緩解倦怠情緒,家校社協同,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俞國良.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倦怠”:心理健康視角[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1,42(6):21-28.
  [2]丁文杰. 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與工作投入的關系[D]. 青島:青島大學,2019.
  [3]程麗萍,王瑋,王勝男,等. 依戀風格與母親養育倦?。簯獙Ψ绞降闹薪樽饔肹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1,29(6):1294-1296.
  [4]程華斌,劉霞,李藝敏,等. 養育是一種幸福的體驗嗎?養育倦怠述評[J]. 心理發展與教育:2021(1):146-152.
  [5]解夢園,范露丹,王瑋,等. 養育倦怠在父親心理控制與子女攻擊行為和抑郁間的中介作用[J]. 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40(5):367-371.
  [6]王妍妍,谷. 當養育倦怠來襲,他們發現無處可逃[J]. 教育家,2022(30):3.
  [7]王莉. 家長該如何應對“養育倦怠”[J]. 心理與健康,2022(4):28-29.
  編輯/于 洪 終校/黃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708.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