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科技賦能學生全員體育鍛煉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黃永明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逐漸養成“校內鍛煉1小時,校外鍛煉1小時”的習慣。針對課程新要求,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在學生課內學習與課外鍛煉、個體鍛煉與自信參賽、校內組織與校外交流之間建立一體化,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科技平臺,讓學生得到精準輔導,實現“帶得走”的鍛煉指導,充分發揮平臺信息直觀化、分析智能化、場景融合化的功能,為小學生全員參與體育鍛煉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科技賦能;全員;體育鍛煉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1-0078-02
  一、科技精準服務學生課堂學習
  科技設備產生的信息客觀真實,其數據精準、畫面直觀,體育課學習借助科技設備,幫助學生高效率、高質量掌握運動技能、提升技戰術水平、實現小組合作。例如,利用電子設備拍攝學生練習過程,投屏慢放后,學生對連續性動作的本體感受更加連貫整體;在球類技戰術配合或游戲小組攻防時,可以用畫板功能完整展示戰術線路。同時,科技設備還能輔助全體師生,更加精準地掌握學習過程,科學輔導練習節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跑類教材時,為監測學生的練習密度和強度,傳統的做法是根據教師的經驗安排練習次數,無法對全體學生的身體負荷做到準確判斷。學生按壓脈搏的自測方法,產生的誤差較大。隨著運動手環的出現,在各類技能教學、體能訓練中,全體學生能隨時檢測自身的心率變化及卡路里消耗,教師可以對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從而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二、科技激活學生課外自主鍛煉
  在課堂“教會”基礎上,課后“勤練”是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的根本手段,根據課后鍛煉場地的不同,可以分為校內自主鍛煉和校外自主鍛煉兩種情形,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科技設備能激發學生練習興趣,并提供科學練習方法,具體有以下兩種途徑。
  (一)服務校內自主練習
  校內自主練習主要是在課間、午休、放學后開展的自主練習,經常是以伙伴組合的方式進行。需要通過科技媒介激發學生保持長久的運動興趣。例如,在校園內安裝“有道智慧體育”自動識別設備(圖1)。在50米短跑或400米中長跑項目中,學生可以任意組合,到指定區域練習,學生經過識別點時,系統通過攝像頭自動采集人臉信息、記錄運動相關數據,比對確認后進行成績計算,計算后的數據上傳到運動數據管理平臺,學生頭像及成績等信息即刻在大屏中實時顯示,并形成當天排名,從而實現無教師監督下的自主鍛煉與評測,快速精準獲取評測結果,有助于追蹤與促進體育教學效果。在仰臥起坐項目中,評測練一體化子系統通過在智慧操場固定區域上架設固定機位,人臉識別獲取學生信息后,語音提示開始動作,攝像頭實時采集學生運動視頻,運動過程中,完成自動計數與錯誤提示,結束后語音提示結束,給出運動建議評價。
 ?。ǘ┓占彝プ鳂I“打卡”
  為扎實推進“校外鍛煉一小時”工作,體育作業“打卡”成為學生校外鍛煉的主要形式,體育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內容、在家庭鍛煉時的鞏固并延伸,需要將課堂教學資源進行直觀化體現、延伸式拓展、練習指導及多維評價。“智體一號”(圖2)小程序在家校間架設了服務的平臺,“智體一號”為體育作業打卡實現了以下友好交互。
  1.形式多樣的資源采集
  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與拓展內容通過文字、視頻、圖片、表格的形式上傳到程序后臺,便于學生點擊觀看和每天體育作業打卡視頻上傳。
  2.多維視角的統計分析
  根據學生上傳的視頻和每次鍛煉的成績,系統將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鍛煉情況進行縱向、橫向等多維視角的統計分析,學生參與“打卡”的次數、每次的視頻畫面、成長軌跡曲線圖等信息,便于教師對學生的參與有效性進行多重在線評價,也便于后續通過調整教學手段,對不同層級同學進行分類指導,幫助提高運動能力。
  (三)服務學生多元評價
  為幫助學生養成每日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學校通過多措并舉推進對學生鍛煉的多元評價。
  1.后臺教師個性點評
  任教班級的體育教師對學生每天上傳的視頻從后臺抽取不少于10人進行查看,并給予針對性點評,便于家長及時糾正,幫助學生鞏固正確的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對于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教師分類推送點評,提高工作效率。
  2.部門班級參與評比
  學校德育處將學生每日體育作業打卡的參與率作為每周文明班級評選加分項,一周中,班級學生5天及以上參與率超過60%,班級常規評比總分加10分,超過3天參與率超過60%,總分加5分,未超過3天達標的班級將倒扣5分,學生每天體育“打卡”成為學生增強體質的必要任務,學校常態通報各班打卡參與率。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2021年10月結束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崇川小學優良率達到52.28%。經統計分析,平時體育作業打卡參與率高的班級,優良率同比提升,如二年級優良率達到65%,二(1)班優良率更是達到89.36%。
  三、科技激發學生全員參賽興趣
  因為傳統體育賽事的規則限制,體育競賽一直是少數學生的權力,絕大部分學生雖期盼參與,但最終只能無奈地為他人加油。導致這種現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裁判、場地、器材等資源不足,難以支撐更多人參與比賽。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基于高速網絡和大數據背景下的體育競賽,全員參賽成為現實,“智體一號”較好地解決了全員參與體育賽事的難題。
 ?。ㄒ唬┤珕T賽事
  為學生建立運動自信,學校設立多種項目的全員賽事,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促使全體學生參與鍛煉。例如,在舉行全員跳繩比賽中,為解決傳統人工數數的難題,學校采購了“嗖嗖跳繩”設備(圖3),通過藍牙連接,一臺設備同時帶動60根跳繩終端,學生按學號抓繩,聽號開始,設備自動判斷正誤,比賽結束自動計數,成績自動上傳系統后臺,全校比賽結束,成績立即公布,大大提高了比賽組織效率。該系統也支持兩人PK、系統下發作業、投屏考核等功能,即跳即所得,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
  (二)特色賽事
  學校利用“智體一號”程序,組織每月一次挑戰校園體育“吉尼斯”,每位學生根據自身的喜愛選擇參賽項目,上傳參賽視頻,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方便快捷,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根據賽事規則,確定個人成績、班級參與率等多種比賽標準,最終確定當月各年級各項目的單項名次、班級名次、進步率名次。學生在參與中收獲努力的成果,更有許多學生因此站在學校的領獎臺,挑戰的勁頭更足。
  四、科技提升學生體質測試效率
  學生體質測試是每年對學生進行的例行體質普查,用于全體學生體質監測,為確保測試數據公正公平,一般情況下,學校將集中組織測試,這給學校組織工作帶來較大難度。經過實踐,科技優勢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提升測試效率。
 ?。ㄒ唬┙M織方面
  學校利用“智體一號”系統,采用數據采集手持終端+二維碼解決方案作為配套,槿校每位學生制作二維碼,在各類測試項目中,無需填寫姓名、班級、學號等,只需將自己的二維碼在數據采集手持終端設備上掃描,做到全程無紙化操作,數據實時呈現,系統導出符合上報的數據格式,可大幅提高組織效率和測試速度,完成各種數據采集。
  (二)項目方面
  不同的項目,采用的測試方式也各有不同,如在測試50米時,兩人一組交替奔跑,掃碼錄入;在測試8×50米時,充分利用操場內場,20人同時測試;在測試跳繩時,則利用“嗖嗖跳繩”平臺,按學生學號與跳繩對應,整班同時測試,成績自動上傳后臺……以上測試方式也會根據不同平臺的效率優勢進行差別化選擇。
  學生全員參加體育鍛煉是社會的共同呼聲,是學生個體的強烈愿望,更是學校應有的擔當。唯有充分借助現代科技賦能學生鍛煉,才能使家校合體、師生合作,最終學生在運動中不僅掌握技能、鍛煉身體能,更能養成習慣、錘煉品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770.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