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核心素養的水平二足球運控球單元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孫劍陽 謝燕飛

  摘 要:足球項目是小學階段學校體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立足核心素養,創設“學、練、賽、評”一體化的單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分析與解決足球比賽問題,真正讓學生掌握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形成高階體育思維,習得運動技能。
  關鍵詞:核心素養;足球運控球單元教學;水平二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1-0060-04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大概念、大單元、大主題為載體架起連接學科知識與核心素養的橋梁,課程改革的核心依舊是高質量課堂教學[1]。以體育課程為例,潘建芬教授進行了大單元教學設計初探,闡明大單元教學設計是貫穿學期、年級、水平或學段的大單元“線”的設計[2]。就小學階段體育教學足球項目而言,教師需將素質提升與興趣培養相結合,站在更高的視角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集中整合、分配,以加強教學整體性(圖1)、系統性和有效性。
  一、教學目標有指向
  學習運控球單元目的不在于運球繞樁,而是以該主題單元為載體提高“認知―分析―選擇―決策”的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圖2)。
 ?。ㄒ唬┱J知:為什么運控球
  敢于控球、不逼迫自己傳球是運控球單元教學的基本理念。在足球場上,學生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度確保球的安全。同時足球也是串聯隊友彼此聯系的紐帶,故需確保己方掌握控球權,也就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
 ?。ǘ┓治觯簬蛉ツ?
  獨立地思考,尋找空當。在保持運控球的基礎上,帶球去往何處是學生乃至部分教師都不曾考慮過的問題,比賽場上沒有障礙物,只有瞬息變化的對手和稍縱即逝的空當,通過迅速思考反應判斷發現場上空當是運球去哪的重要理念。
 ?。ㄈ┻x擇:選擇什么技術
  自信地選擇運用技術。學生在保持球權發現空當的基礎上,第一時間選擇最合理的運球技術達到占據最佳空當的目的,是獲得比賽勝利的關鍵。
  (四)執行:實際技能運用
  勇敢地執行,占據空當?;谏鲜霭l現與思考,學生通過多次嘗試和碰壁將運球至對方空當并嘗試向前推進超越對方防線。通過自我驗證對于運球技能的理解獲得游戲勝利、占據比賽先機,最終積累成為成功經驗。
  二、模塊主題全覆蓋該單元以運控球形式作為劃分依據,共設四大模塊(圖3)十二個教學主題。
  通過上述形式的單元課程主題劃分,在水平二階段學生通過三、四年級兩個學年的學習,基本可以達到全面學習足球運控球技術,提升足球運球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內容有進階
  足球運控球單元教學(表1)是改變機械學習,轉向深度學習、挑戰學習的基礎保障。學生通過單元學習可以達到以下四個維度的進階提升。
  1.運球意識。遵循“保持控球―識別優勢―從優勢中獲利”的邏輯順序,思考由單一到復雜,決策由保守到冒險。
  2.身體活動。遵循W生踝關節
  “背伸(正腳背運球)―外翻(腳內側運球)―內翻(外腳背運球)”,控制身體、控制足球難度由易到難。
  3 .技術掌握。遵循“貼身帶球(保持控球)―帶球跑(獲利)―帶球變向(躲避防守)―帶球轉身(另辟蹊徑)”,運控球觀察范圍,范圍由小到大,控球距離由近到遠,習得技術難度由易到難。
  4.技能運用。每學期的運控球課程主題由三項運控球形式的6節課構成(四年級下冊在原有學習積累的基礎上側重比賽對抗及技能綜合運用,故設置兩個主題),綜合學習提升運控球技術能力。
  四、情境真實有樂趣
 ?。ㄒ唬﹦撛O真實情境
  構建足球單元課程,其目的在于以大任務(大問題)驅動目標、知識點生成(表2),通過預設活動直指課程所學主題,通過體驗技術使用場景及技能合理性運用,讓學生在嘗試與探究過程中自我探索習得該技術的運用時機及注意事項。
 ?。ǘ┮劳凶闱蛴螒?
  足球的本質是游戲,讓學生在“玩?!钡臓顟B下進行校園足球課程學習,通過全身心參與符合足球運動底層邏輯的足球游戲,在真實的比賽情境中,學習全面的知識內容,最終通過難度遞進的游戲和比賽,達到提升足球水平享受足球樂趣的目的。
  以三年級下冊《內腳背貼身帶球課程》為例,本課要求學生在游戲中運用貼身帶球展現出一定的連續性并快速占領場上空當,發展靈敏性、協調性等體能。為此本課的比賽環節設計了游戲:“搶車位”(表3)。游戲規則要求:男生女生各20人,在九宮格(20×30米)內每人運控一球,哨聲開始后不得在原地停留,哨聲結束時所有學生將球踩停,單一格內人數少的學生獲得勝利。這個游戲中,既解決了體育課參與人數眾多的問題,又同時利用人多球多場的“優勢”提升了學生處理復雜場景下運控球快速判斷與決策的能力。
  五、多種評價有依據
  以專項游戲為“始”,以足球比賽為“終”。首先根據每節課的學習主題劃分為若干進階維度,其次以學生課堂學習情況與表現作為依據評價標準進行量化評價,形成以下可以量化的評價機制(表4):技術練習(技術評價)―游戲表現(意識評價)―比賽表現(比賽評價)―綜合評定(素養評價)。定量評價以客觀測試、教師評價為主,定性評價以學生自評互評、比賽表現評價為主,目的在于學生通過觀察他人卓越的表現情況,提升自我的運球意識及鑒賞眼光。
  六、課后反思有支架
  在學習過程中項目核心素養養成尚且處于游離狀態,例如足球技術測試滿分、游戲表現優異、比賽能力突出的學生不一定具備與其優異成績相匹配的高素養,即有經驗無體驗,有能力無德行。為此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課后反思支架,這有利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知識、技能、問題、情境、學習、練習、比賽、評價等結構化、進階式的教學設計和組織。
  1.描述課堂場景:回顧課堂情境,有助于學生加深技能運用場景印象。
  2.總結游戲攻略:反思游戲過程,形成自己獨到的游戲理解,有助于學生加深技能運用的印象。
  3.自評互評比賽得失:回顧技能運用場景,同時用欣賞的眼光發現比賽中自己和同伴的閃光點。所有的賽后評價都是指向技術和戰術的評價,然而其背后都是對自我和隊友的體育精神的評價,給予勝者掌聲和祝賀,給予敗者鼓勵和安慰,是凸顯勝者勝不驕敗者敗不餒的素養體現。
  體育課堂足球不是競技足球,而是趣味足球、游戲足球、教育足球,通過學習《足球運控球單元課程》,學生在鍛煉身體素質、發展專項技能的基礎上,懂得并遵守足球比賽規則,從“看熱鬧”逐步提升為“看門道”,養成運動習慣,培養足球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雁飛.大單元教學是體育教學深度變革的必然[J].體育教學,2021,41(10).
  [2]潘建芬.大單元教學設計初探――以體育課程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18,26(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775.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