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學生科學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熊瑤
〔摘 要〕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其中《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稱《課程標準》)的發布,為小學科學課程的變革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課程標準》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學科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質量和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都做了重大調整,學科教育的重點已集中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就“全面發展的人”提出了具體實踐要求,旨在培養發展有責任擔當、敢于實踐創新、具備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現代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本文就小學科學課教學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 小學科學;核心素養;提高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03-0127-03
《課程標準》的出臺,掀起了科學課程改革的浪潮??茖W課程是人類研究自然、發現自然規律的重要課程,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不僅可為技術和工程領域提供理論研究的基礎,還能夠促進科學、技術和工程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發展。而小學科學課程的變革設計,更是為小學生認識和了解自然與社會提供了獨特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茖W課程教學重在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科學價值觀,進而讓他們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小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一、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的義務教育科學新課標,更加注重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品格和能力,這也意味著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從學科教育到人的教育、從知識教育到素養教育的轉變。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型育人方式和培養模式,能夠更好地發展小學生的關鍵品格和必備能力,促進現代化教育逐漸朝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方向發展。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促進小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小學生在了解必要的科學理論知識的同時,知道基本的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清楚科學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和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通過發展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還能使小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科學理論知識處理實際問題,在“面向全體學生,立足素養發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選課程內容”“合理安排進階,形成有序結構”“激發學習動機,加強探究實踐”“重視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通過調整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提高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ㄒ唬┰O計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屬于新課改教育變革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采用情境化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其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將科學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另一方面能夠將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發揮教學環境和教學主體對科學知識認識的雙重作用,而且學生在參與情境、體驗情境的過程中,通過完成情境教學中的有關實踐活動,有利于提高實際教學的有效性,在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知識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讓其感受到科學世界的精妙。不僅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還能感受到參與情境活動的喜悅,提高小W科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科學探究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比如在教學小學科學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物體的運動》中“各種各樣的運動”這一內容時,便可以就“不同的運動”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為學生展示過山車、秋千、賽車、蹺蹺板和鐘表等相關事物的運動,通過讓學生置身于視頻中的物體運動中,直觀感受物體的運動,從而引導學生探究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是如何運動的。在完成對視頻中事物運動的方式進行探討后,便可以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在做運動,并對這些被整理出來的運動物體進行觀察和比較,探討它們的運動形式是否一致。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便能置身于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中,展開科學探究和討論,在更好地發揮其科學課堂主體地位的同時,確保他們能夠將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同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對科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促進其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不斷發展。
?。ǘ┻M行科學實驗
科學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鼓勵和支持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參與科學實驗研究的同時,應注重對小學生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的培養,促進小學生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動手動腦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科學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不斷提高。而且,以科學實驗探究活動進一步深化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教師要以問題為導向,鼓勵學生思考、探究、猜想和推算實驗結果或原理,以便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探索精神和良好的科學素養。確保小學生在一次次的實驗碰壁和一次次的思維突破中,其科學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比如在小學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小小工程師》中“制作塔臺模型”的實驗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鼓勵小學生參與實驗環節,結合上節課學習掌握的制作塔臺設計圖和標準,完成塔臺模型的制作。為了提高小學生實驗制作的高效性,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比如:“塔臺搭建的正確順序是什么呢?”(引導學生說出“底座搭建、側面搭建再到整體搭建”)在制作塔臺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往往會存在連接處不牢固的情況,由此使得塔臺搭建存在問題。針對這一實驗問題,教師便可鼓勵學生就設計圖紙進行分析思考,找出其中存在的需要改進的部分,并且思考將兩根吸管連接處固定牢固的方法。通過讓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塔臺設計方案進行塔臺制作,教師在學生出現科學實驗問題時積極引導其思考和探究,能夠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ㄈ┮龑W生創新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尤為重要。教師對科學實踐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能夠在發揮小學生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同時,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方法完成科學實驗活動,打破傳統的科學教學模式束縛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的問題。教師對小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苗頭應持鼓勵和支持態度,并在其進行科學探究想象時予以正確引導。這不僅能幫助小學生拓展科學思維能力,使其學會運用不同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科學問題,而且,肯定和鼓勵小學生發展創新思維能力,還能增強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學生能夠始終保持科學知識學習和探究的熱情。
比如在小學科學教科版一年級上冊《比較與測量》中“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運用尺子和測量紙帶測量物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以多樣化的方式對課本的長度進行測量,思考除了尺子和測量紙帶以外,還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來測量身邊的物體。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創新思維。學生A在利用尺子測量橡皮后,又用橡皮的長度來估計課本的長度。教師針對學生A的創新思維舉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自信心,還能幫助其更好地發展創新思維和科學思維,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知識探究的興趣,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小學生科學創新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ㄋ模┙M織實踐活動
開展課外實踐探索活動,是小學生發現科學、認識科學、走近科學和運用科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帶領小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實踐,能夠讓小學生近距離感受生活中的科學,發現學習科學的樂趣,拓寬課堂教學,使得室內教學延伸至室外。應鼓勵小學生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科學世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意識和能力,促進小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能力的發展,加深其對課堂基礎科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運用能力。
比如在開展小學科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光》中“光的反射現象”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戶外科學探險活動,比如,可通過讓學生對校園中的小水坑反射太陽光、水中的倒影、汽車后視鏡、燈下看書紙能反射燈光、在鏡子能看到自己等現象自行探索,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原理。從而促使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不斷發展,在鞏固其基礎科學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探究生活中的科學奧秘,不僅能夠將教學課堂延伸至戶外活動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培養小學生探究科學、勇于發現科學的探索精神,促進小學生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不斷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的現代化教育發展過程中,小學科學教學更應注重對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通過讓小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活動等有更深刻的認知,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科學,還能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創新、實踐操作等能力,為其科學素養的發展提供支持,也有利于更好地促進新課標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霞,張荻,胡衛平.核心素養價值取向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8(5):99-104.
[2]邵朝友,周文葉,崔允t.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標準研制:國際經驗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8(8):14-23.
[3]鄭毓信.從“整合數學”到“整合課程”:“學科視角下的核心素養與整合課程”系列之二[J].小學數學教師,2019(2).
[4]辛濤,姜宇,林崇德,等.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8(6):3-7.
[5]辛,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