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思共生”為背景實現數學與科學的交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肖國琴
〔摘 要〕 “做思共生”是需要大力推廣的教學觀念,將小學生數學和科學的教學理念結合在一起,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主動性有著較大的益處,可以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動手的能力,使他們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和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實踐以及其他學科學習中碰到的困難。但是,現在出現了一個較為明顯的現象,就是小學數學和科學的融合發生脫軌,導致教學實踐過程中“做”和“思”成了兩個不同的頻道,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創設有利于學習的氛圍,沒有真正體會“做思共生”的內涵。為了解Q這些問題,教師在交融小學數學和科學中要做引導人,幫助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的意識以及知曉動手實踐的重要性,讓小學生通過自我探究獲取重要的數學和科學知識。
〔關鍵詞〕 做思共生;小學數學;小學科學;交融;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03-0097-03
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新的課程標準以及改革方向的變化對新時代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學要改變一味灌輸的模式,遵循學生是課堂教學主體的原則,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為此,要將小學數學和科學相互融為一體,把所教授的知識內容與實際的生活需求相匹配,在教學方法上也要不斷改變思路和總結技巧,以便能夠及時地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其學習數學知識和科學內容的自信心,讓學生學習成績不斷進步,讓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一、“做思共生”的教學內涵
?。ㄒ唬├碚摵蛯嵺`相輔相成
“做思共生”理念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要共同發展,實現做思共同發展的目標。為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將探索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手腦齊發展。教師在每堂課上都應強調學生要自己實踐解決遇到的數學和科學難題,同時要求學生樹立加強合作學習的意識,鼓勵其互相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勇于提問,敢于探究,改變原來思考問題的方式,自己領悟教師教授的數學和科學知識點,打開思維,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ǘ┱n內外緊密聯系
很多傳統的課堂教學都出現與生活需求相脫軌的現象。小學數學和科學知識點的傳授也是如此,教師往往只是把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按照任務來完成,并沒有考慮到其是否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生活需要相分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到教學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學生的成績,學生不只是學懂課本上的知識點就夠了。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風向標,幫助學生打開禁錮的思維,學會從多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更要把學生帶到課堂外,學習課本里沒有的新技能和新知識,而不能只讓學生在課堂知識里徘徊,要有效地把課堂內容拓展到課外,以讓學生更有見解和學識。
?。ㄈ┳⒅氐谝恍栽瓌t
小學數學和科學的融合要堅持以“做思共生”為導向。教師應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自己處于“引導人”的位置。在學生動手實踐前,教師要幫助其回顧過去學過的數學知識和科學內容,在學生回顧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給他們提供新的思考路徑,讓其將大腦儲存的信息提取應用到實踐活動里。在開展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做和思一致的意識,指導學生以問題為出發點,根據已有的邏輯思維、知識概念和規律進行問題的解剖和探索,在結束實踐活動后及時總結和反思。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和科學知識的新模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技巧,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提升自我的方案。同時,教師也要不斷總結和檢討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從而促進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小學數學和科學課堂。
二、小學數學和科學相互交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ㄒ唬W生實際操作能力弱
教師在小學數學和科學相融合的教學中扮演著主要角色,教學融合的領導者更是教學融合的推行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有效的方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動手實踐,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用實踐出真知的原理,打開視野增長見識。但很多教師往往會忽視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只教授學生原理,卻沒有告訴學生步驟,讓學生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進行探究。這使得學生在小學數學和科學融合過程中只會看、只會想,不會做,更不知道如何下手,無法實現學會運用的目的。
為此,教師需要積極尋求新方式,組織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將在數學課堂學到的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運用到科學實驗中。讓學生融入課堂認真聽課,改變課堂學習的氛圍,將學習主導權交到學生自己手里。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提高數學和科學融合的速度,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欲望。
(二)學生缺乏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打開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導,小學數學和科學教學的交融是為了培養學生將數學課堂學到的多種思維方式運用到科學實驗中,提高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但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把統一的數學解答方式傳授給學生,學生并不能夠多方思考。為此,教師的教學方法需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不斷變化,應指導學生尋找多種方法解答數學問題,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理,改變片面傳授教學內容的方式。如果維持現狀,教師一味地教,學生被動地接受,那么小學數學和科學就不能完美融合,學生解題過程就缺乏思路和方法,思維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既不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的創新發展。
三、以“做思共生”為背景實現小學數學和科學的交融
?。ㄒ唬┘訌妼嵺`教學,將“做思共生”落到實處
數學和科學的交融不僅是為了促進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剖問題及有目的地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創新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積極思考,通過數學方法幫助其簡單進行抽象、概括和分析問題。同時,還要經常將身邊的一些生活實例引入數學問題中。
?。ǘ┮陨顚嵺`為導向,建立融合教W新模式
數學與科學是兩個領域,但又是密切聯系的。數學學習需要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應為他們提供社會實踐機會。
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這節課時,通過游戲讓學生自己設計制作一個三角形木框或其他物體的模型,并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和推理得出結論,然后讓學生進行操作試驗。根據小組內的分工情況和實際操作情況,先請幾位學生上臺介紹自己制作木框或其他物體模型的過程,再讓學生用木條制作一個三角形和兩個正方形。教師還可以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在教學中開展有關學科研究活動。這樣不僅可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和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做思共生”理念下探究小學數學和科學交融的意義
數學和科學融合對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影響。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期,他們好奇心強,在探究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方式和方法,進而進一步促進小學數學和科學融合。
?。ㄒ唬┨岣邔W生探究數學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致力于提高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實踐活動,進而逐漸提高其數學學習效率。
例如在一年級《認識鐘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實踐:“你們都喜歡哪些東西?”讓學生先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一件物品,大家一起做游戲。然后教師再出示之前教過的鐘表實物,引導和鼓勵小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這些物品進行分類,對這一活動進行評價并給出建議。
(二)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如木頭、瓶子等進行實驗探究、動手實踐,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科學探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收集各種各樣的木條或塑料條進行數學實驗和實踐。學生用這些木條拼成各種圖形,再用這些木條來制作小房子、小樹等。通過這種實踐操作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這也是數學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其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生活的每個角落都蘊涵著各種各樣的數學和科學問題,學生只在課堂里學習是永遠不夠的,要廣泛涉獵獲取知識。教師堅持“做思共生”的理念不能與課堂教學相脫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小學數學和科學相融合對學習其他學科也是重要的,還可以讓學生發現生活的奇妙,豐富自己的知識;同時,也督促學生做到把學習和行動相統一,把數學和科學相交融的成果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里,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鍛煉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ㄈ┦箤W科知識更符合發展需求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其身心發展、性格養成等都是在這個階段進行的。小學生更注重個人體驗,對于知識更喜歡直觀地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科學和數學相結合,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并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并運用所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和科學的融合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以“做思共生”為核心,將實際生活情況融入教學內容,建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氛圍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積極參加外面的實踐活動,培養其實踐能力。在“做”和“思”的學習環境里讓學生學會把課堂知識轉化為屬于自己的可以應用的學識,在學習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提升素養,拓寬視野,使小學生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丹.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實際應用探究[J].科技風,2020(29).
[2]盧夙.小學數學跨學科整合探究[]].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0(3).
[3]劉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科技資訊,2020(20).
[4]劉曉慶.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13).
[5]張海蘭.小學科學和數學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探究[J].才智,202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