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情境走向真實問題解決的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唐雪云

  摘要:新課標提出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展開討論,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建構核心概念。以“飽和溶液”為例,以電影片段“潘冬子運鹽三計策”為情境,探究什么是飽和溶液、如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如何轉化,通過在真實情境中設計真實問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
  關鍵詞:情境;問題;飽和溶液;核心素養
  文章編號:1008-0546(2023)03-0050-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3.03.011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稱新課標)提出要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碰撞思維的火花,產生對問題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構建對學科核心概念的認識。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是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平臺,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真實的表現機會。[1]蕭伯納曾說:“人們永遠無法被‘教’會”,核心概念的理解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對概念深度思考之后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并長時間記憶,進而發展為學生某方面的學科素養。基于此,本文以“飽和溶液”為例,以經典電影片段“潘冬子運鹽三計策”為情境,從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角度出發,探究什么是飽和溶液、如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如何轉化等問題。
  一、教學設計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滲透
  王祖浩等[2]認為情境能體現知識的遷移價值形;成對化學概念的深度理解;并激發高水平思維?!帮柡腿芤骸盵3]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九單元課題2“溶解度”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這部分內容介于“溶液”和“溶解度曲線”之間,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實現了從定性認識溶液向定量過渡。
  本節課筆者選擇經典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運鹽的三個片段作為主線,不斷將“飽和溶液”的相關內容引向深處,最后將所學的新知識用來解釋真實情境中的真實問題。具體的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二、教學過程設計
  計策1:食鹽溶水欲上山――探究一:什么是飽和溶液?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同學們好,上課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潘冬子是經典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一個角色,在他十歲的時候,受到父母的影響,他一心想要參加紅軍,于是他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冒險為游擊隊送鹽,巧妙躲避敵人的搜查,在此過程中,他共使用了三個計策,下面我們就從潘冬子三個計策出發一起來學習飽和溶液的相關知識。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計策,請看視頻。(播放視頻)
  【問題引導1】食鹽能不能無限制地溶于20mL 的水中呢?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
  【實驗探究】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燒杯、玻璃棒、水(20 ml)、5 g食鹽(4份),請各小組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通過潘冬子計策1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冬子是利用了食鹽易溶于水的性質試圖將食鹽送給游擊隊戰士,進而過渡到對“食鹽是否能無限制地溶于20 mL的水中?”探討,提供的儀器和藥品也是設計好的,學生容易設計方案,體驗成功的喜悅感。
  【學生活動】設計實驗方案,并得出結論。
  【問題引導2】有沒有辦法讓燒杯中未溶解的固體繼續溶解?
  【學生活動】實驗驗證??梢酝ㄟ^加水或者加熱等。
  設計意圖:上個實驗學生加了食鹽不能繼續溶解,那通過什么辦法能將固體繼續溶解呢?過渡自然,學生可能會想到加水或者加熱,這些想法都是從生活經驗中可以想到,符合學生認知特點,這樣的設計也是為了最終由學生自己得出飽和溶液的定義。
  【問題引導3】你覺得哪些因素會影響食鹽溶解的質量?
  【學生活動】回答,可能溫度、溶劑的量……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2的解決,學生很容易想到溫度和溶劑的量是影響食鹽溶解質量的關鍵因素,一切結論的獲得都是一步步地實踐和反思得到的?!締栴}引導4】燒杯1中的溶液真的“飽”了嗎?【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設計意圖:還回到那個有固體析出的燒杯,看上去貌似已經“飽”了,但是實則未飽,它還能繼續溶解其它溶質,學生可以由溶液的定義產生啟示,所以飽和溶液一定要強調是誰的飽和溶液,進一步讓學生修正飽和溶液的定義。
  【問題引導5】如何修正“飽和溶液”的定義呢?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幾個問題的設置,學生對“飽和溶液”的理解逐步深入,自己就能由淺入深逐步修正“飽和溶液”的定義,這樣的過程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習深度化,學生也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問題引導6】燒杯2中的食鹽水“飽不飽”呢?
  【學生活動】思考。
  設計意圖:選擇“燒杯2”是否飽和而不是硬生生地講如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更加實際、有效,研究問題就是要研究透徹,整節課就是圍繞兩個“燒杯”開展,學生在探究思考中思路更加清晰。
  計策2:靈機一動鹽上身――探究二:蒸發結晶
  【計策說明】在過關卡的時候,冬子看見前面有人使用了同樣方法被敵人發現給毀了,他靈機一動,跑到河邊將竹筒里的鹽水倒上里面的棉衣上,成功躲過了敵人的搜查。
  【問題引導7】如何將食鹽“提取”出來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冬子利用棉衣吸水性好的特點將食鹽水浸入棉衣,成功過了關卡,激發學生要好好學習化學并能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這也是化學學科育人的價值所在,設置該問題很自然地過渡到對蒸發結晶的學習。
  計策3:淘洗蒸煮現鹽形――探究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計策說明】成功過關卡后,冬子和爺爺一起將棉衣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將鹽水放到鐵鍋里煮,當最后看到白花花的食鹽的時候,兩個人會心地笑了。
  【問題引導8】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如何轉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冬子在這個過程中是怎么實現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學生結合之前做實驗的現象和冬子的視頻思考轉化方法,在學習探究中感受知識的獲得,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提升思維,在提升思維能力中發展學科素養。
  【學生活動】結合之前兩個燒杯和冬子視頻分析轉化方法。
  【升華主題】從潘冬子成功運鹽的過程你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潘冬子成功運鹽的過程既體現了他的聰明機智,也體現了他的勇敢果斷,從冬子身上要讓我們的學生體悟到將化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的意識,這也是我們這一節課的情感目標。
  三、教學反思
  關于“飽和溶液”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本節課選擇潘冬子運鹽三計策為主線將“什么是飽和溶液?”“如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飽和溶液c不飽和溶液如何轉化?”“蒸發結晶”等相關知識串聯,通過實驗探究和真實問題驅動逐步深入分析飽和溶液相關知識。從實驗到分析再到應用,體現了旨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宗旨。
 ?。?)基于真實情境利用問題鏈由淺入深組織教學,不光是為了使教學結構更清晰,更多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逐步深入了解冬子運鹽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知識,更多地感受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哲,何彩霞.從 STSE 情境走向真實問題解決的化學教學[J].化學教育,2022,43(3):56-57.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915.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