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學模式下元素化合物教學的應用與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盧珊
摘要:開展“素養為本”的化學教學是新一輪課改的重要目標,作者嘗試在“5E”教學模式下,以葡萄酒為情境載體,探究、思辨與討論二氧化硫性質。采用創新實驗和數字化實驗揭示反應的本質,引導學生建構二氧化硫性質的類-價二維認知模型。通過新知遷移與應用,解決生活、生產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物質轉化和化學學科價值的理解,促進學生對人類文化和環境保護的思考。
關鍵詞:化學核心素養;“5E”教學模式;二氧化硫;實驗探究;遷移應用
文章編號:1008-0546(2023)03-0029-06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3.03.007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強調以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倡導創設真實問題情境,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一線教師在教學上仍注重知識灌輸與考點講解,缺乏適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E 教學模式”是一種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由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遷移(Elaboration)和評價(Evalua? tion)五個階段組成(見圖1),因五個學習階段都以字母“E”開頭,故稱“5E”教學法。
一、“5E”教學模式在元素化合物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5E”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國科學課程改善研究(Science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y,簡稱 SCIS)研發出的“學習環”,1989年美國生物科學課程研究(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項目對“學習環”進行修改和完善,將教學過程劃分為如今緊密相連的五個階段。[2]“5E”教學模式在元素化合物教學中,對學生獲取新知及培養學生交流、探究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和價值(見圖2)。
在“5E”教學模式下,教師引領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從宏微結合和變化守恒的視角,運用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的思維方式,完成一系列學習任務和活動,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也形成了化學學科觀念與學科思維。
二、樹、建、遷、動――識教材,明目標
2020年秋,浙江普通高中化學教材正式由“蘇教版”變更為“人教版”,“二氧化硫性質”內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五章第一節硫及其化合物,根據人教版教材和新課程標準,本節課可做如下理解:
樹:蘇教版教材以我國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防治為線索學習SO2的性質,人教版教材調整了體系結構,增加了“資料卡片”介紹了 SO2可作為食品添加劑,引導學生科學辯證地認識化學品,樹立積極正面的化學價值觀。
建:目前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儲備,但在陌生情境下解決實際的能力欠佳,教師應引導學生建構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等核心觀念,習得化學學科關鍵能力和思想方法。
遷:以二氧化硫為載體進行元素化合物教學,其目的是建構二氧化硫的知識體系,并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在“5E”教學模式下遷移新的問題情境能有效評價學生該學習目標是否達成,提升學生的預測力和解釋力。
動:葡萄酒中添加有毒氣體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性質實驗探究,如何避免飲酒過程中二氧化硫中毒等環節設置,其目的都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行為,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學好化學。
三、“5E”教學模式下“二氧化硫性質”教學實錄
1.尋源葡萄酒的工藝――初識SO2(引入)
【材料鋪墊】中美考古學家在河南賈湖遺址對距今9000年的陶器進行分析,他們發現了野生葡萄籽和葡萄酒殘留物,將世界葡萄酒的起源向前推進了1000年。
【交流討論】釀造葡萄酒過程中經常出現以下問題:
1.葡萄酒易污染雜菌而失去原有的風味;
2.葡萄酒稍不留神就被空氣氧化變成“葡萄醋”;
3.葡萄中的有機酸鹽難溶于水(有機酸較易溶于水)。
?。◣熒樱┱垙奈镔|類別和價態視角分析,應向葡萄酒中添加具有怎樣性質的物質解決上述問題?
小組討論1:具有還原性、可殺菌;
小組討論2:易溶于水
小組討論3:水溶液有酸性,且比有機酸的酸性強;
[網絡檢索]二氧化硫應用在葡萄酒中的歷史及作用(見圖3)。
【設疑激趣】二氧化硫是否真的如此神奇?二氧化硫有毒能否加入到葡萄酒中?
設計意圖:引入是“5E”教學模式的起始環節,課堂以葡萄酒最早發源地引入可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二氧化硫這種有毒氣體可解決釀造葡萄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究。
2.揭曉葡萄酒中的奧秘――探知SO2(探究、解釋)
【實驗探究】①SO2的溶解性;②SO2水溶液的酸堿性;見圖4。
?。▽W生實驗1)向集滿 SO2的礦泉水瓶注入適量蒸餾水,振。
?。▽W生實驗2)取適量SO2水溶液于試管中(帶橡膠塞),用玻璃棒蘸取溶液于pH試紙上,與比色卡對照讀數(見圖5)。
【解釋結論】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是一種能與水發生可逆反應生成酸的氣體。
【實驗探究】③SO2的還原性
【實驗探究】請選擇合適的試劑,設計實驗證明SO2具有還原性,見圖6。
【交流討論】如何判斷H2O2與SO2溶液混合之后是否發生反應?
小組討論1:可能產物為H2SO4,可用稀鹽酸和Ba? Cl2溶液檢驗SO3(2)-;
小組討論2:可能產物為強酸H2SO4,可用pH 試紙或pH 傳感器檢驗H+;
小組討論3:可能產物為強酸 H2SO4,可運用導電率傳感器檢驗離子濃度;
【數字化實驗】(演示實驗)取適量SO2水溶液于三頸燒瓶中,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H2O2溶液,pH 傳感器和電導率傳感器分別測定溶液pH 和電導率隨時間的變化圖像(見圖7)。
(思考)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分析,SO2具有什么性質,設計實驗驗證
【改進實驗】(學生實驗3)用針管吸取分別吸取適量 SO2水溶液,通過三通閥注入到盛有Na2S 溶液的針管中,觀察(見圖8)
【文獻查找】二氧化硫與水作用生成亞硫酸,亞硫酸能進入菌體細胞壁奪取細胞中的氧,菌體細胞因脫氧致死。各種微生物抵抗二氧化硫的能力不同:細菌最敏感,其次是尖端酵母,而葡萄酒酵母抗二氧化硫的能力最強(25 mg/L)。因此,可通過二氧化硫的加入量選擇不同的發酵微生物。
【修正假設1】二氧化硫易溶于水,能與水發生可逆反應,具有還原性和氧化性(見圖9)。
【材料鋪墊】古希臘人除了發現硫黃燃燒產生的氣體能保存葡萄酒,還發現該氣體能漂白布料。公元前九世紀,古羅馬詩人荷馬在他的著作里講述了該現象。
(學生實驗4)向試管中加入品紅溶液,再加入適量 SO2水溶液,振蕩,觀察;將滴加紫色石蕊的棉花團置于試管口,加熱試管觀察。
結論:SO2的漂白原理:與某些有色物質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
【理論支撐】品紅結構有一個“發色團”,該“發色團”遇到 H2SO3之后(結合 H2SO3電離出的 HSO 3(-))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無色物質破壞了品紅中起發色作用的對醌式結構。無色物質不穩定,遇熱又會分解,恢復到原來的顏色(見圖10)。
【修正假設2】二氧化硫易溶于水,能與水發生可逆反應生成酸,且具有還原性和氧化性,還具有漂白特性。
設計意圖:探究是“5E”教學法的核心,解釋是“5E”教學法的關鍵。學生對二氧化硫溶解性、還原性等實驗方案進行設計、討論和評價,展示思維過程,建構SO2性質的認知模型。在存在污染的實驗或無明顯現象的實驗,教師引導學生改進實驗或借助傳感器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學科素養,養成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科態度。
3.品味葡萄酒中的浪漫――轉化SO2(遷移)
【新問題情境】SO2有毒,那么在葡萄酒中添加SO2是否合理?
【網絡檢索】有毒是相對的,計量決定一種成分是否有毒。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葡萄酒中SO2的最高含量250 mg/L。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人依體重算,每天攝入SO2的最大量應控制在0.7 mg/kg。
【交流討論】人們如何減少飲酒時SO2的攝入呢?
小組討論1:適量飲酒;體重為50 kg 的人每日飲酒最大量為140 mL。
小組討論2:把酒倒進醒酒器里醒酒;
小組討論3:喝前在杯子里搖一搖;
【文獻檢索】葡萄酒開瓶后醒酒或搖杯的時間里,葡萄酒中有30%-40%的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鹽會與氧氣結合而消失。
【修正計算】剔除葡萄酒中與氧氣反應的 SO2,計算體重為50 kg 的人每日的最大飲酒體積為:
50 kg×0.7 mg/kg÷[(1-40%)×250 mg/L]=233 mL (安全范圍)
【實驗探究】取用注射器吸取適量 SO2水溶液,再吸取BaCl2溶液,觀察,抽入適當空氣,振蕩(見圖11)。
【符號表征】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設計意圖:遷移是新概念學習的延伸環節。圍繞如何減少飲酒時 SO2的攝入展開學生活動,比起傳統設計更加開放,該環節設置強化了學生推理、預測、分析、解釋和應用能力,學生參與度高,真正意義上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與自然和諧共生――合理使用SO2(遷移)
【交流討論1】根據 SO2性質預測 SO2在生活生產中還有哪些用途?
小組討論1:漂白布匹紙張;
小組討論2:SO2對食品進行“化妝”(見表1),為它們保鮮和殺菌等;
小組討論3:用SO2制硫酸……
【交流討論2】SO2在古代常被君主用來鎮壓奴隸反抗,在現代也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我們應如何看待SO2這種化學物質?
小組討論1:我們應合理使用化學物質,與自然和諧共生。
小組討論2:任何物質都有兩面性,我們應發揚優點,規避風險……
設計意圖:“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揭示了化學學習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要崇尚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如SO2只有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才體現它的毒性,滲透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思想;SO2在生活中有重要應用,同時也有很多負面影響,化學物質都有兩面性,樹立一分為二的哲學觀點等。
5.課后任務,深化認識
【課后微項目】SO2常添加到食品中起到增色保鮮的作用,請查閱資料了解 SO2在食品中過量使用的危害,尋找檢測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方法,繪制手抄報交流展示(見圖12)。
四、教學模式應用的教學反思
“5E”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元素化合物教學中有重要的應用?!疤骄俊焙汀敖忉尅笔恰?E”教學法的核心和關鍵,在這兩個學生作品環節中,應避免學生出現偽探究、偽問題解決的情況,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過程性和總結性評價,不斷反思、調試課堂的節奏,以適應學生認知的發展。在“遷移”環節避免用既有習題來鞏固所學新知,教師需要創設新的問題情境,加深學生對新知模型的理解和運用。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我們會碰到多種模式,單一模式雖有其特有的獨立性,但綜合模式卻集聚了各種模式的精華,更顯風采。教師在運用“5E”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可靈活多變,容納一切對教學有利、對學生學法有益的教學行為。在新教材、新課標的背景下,化學課堂教學改革之路,道阻且長,行而不輟,則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胡久華,高沖. 5E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教學實踐及其國外研究進展評析[J]. 化學教育,2017(1):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