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視角:讓誦讀課堂充滿活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劉南
?。壅?要]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在誦讀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圍繞著誦讀效果去設計教學,如通過教師范讀創設語言情境,通過學生仿讀營造語言氛圍,通過組內對讀豐富語言感受,通過個人競讀形成語言體驗,通過師生改讀醞釀語言情感。這樣,能為學生的文本誦讀積累相應的學習方法和經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篩選視角
?。壑袌D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03-0016-03
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環節,教師要認識到誦讀教學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作用。學生是文本誦讀的主體,對文本誦讀已經具備基礎的學習經驗,但對誦讀的具體方法還不夠了解。教師可圍繞著誦讀效果去設計教學,多途徑地引領學生開展誦讀學習。
一、教師范讀文本,創設語言情境
范讀是文本誦讀學習的必要環節,能夠有效創設課堂語言情境。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文本誦讀示范中,能夠自覺領會誦讀學習的部分要求,掌握文本誦讀的方法與技巧,從而為自身的誦讀找到標桿。教師示范誦讀,能為學生的文本誦讀提供可參考的依據,讓學生的誦讀訓練變得更具針對性,從而順利抵達文本核心。
相對于直接出示誦讀學習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文本誦讀示范,更有助于學生深度領會誦讀學習的要求,自然進入誦讀狀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時,教師范讀課文,并給學生提出聆聽要求:“這篇小品文語言精美,描寫的景色很優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想象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境?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景色有什么特點。”教師播放背景音樂,用抑揚頓挫的語氣進行朗讀,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在學習交流環節,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說說從聆聽中獲得了哪些閱讀體驗、對秋天產生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歸結,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文本核心。
文本閱讀環節需要多種感官的參與,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立體的感知體驗。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這篇課文,作者從聽覺角度對秋天展開了描寫。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內容,并給學生提出任務和要求:“文中一共描寫了幾種秋的聲音?這些聲音分別是什么?大家是否能夠還原這些聲音?”學生一邊快速瀏覽課文,一邊勾畫出相關的內容。教師關注學生的問題解答進度,借助多媒體播放舒緩的音樂作為誦讀背景音樂,為學生進行誦讀示范,并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注意誦讀中節奏、語氣、語調和情感的變化。示范誦讀后,教師繼續提問:“你感受到了一番怎樣的秋天景象呢?”學生結合教師的誦讀示范展開討論,誦讀探究的氣氛逐漸形成。
教師從文本的描寫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探究。學生在教師的示范誦讀中,自主梳理文本的段落結構、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逐漸掌握文本誦讀的方法與技巧。有效的誦讀示范,不僅能夠加快學生文本學習的進程,還能使學生在生活經驗和情境想象的融合中形成新的誦讀體驗。
二、學生仿讀文本,營造語言氛圍
仿讀側重于學生誦讀學習的實際開展情況,其關鍵在于一個“仿”字。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文本誦讀示范,對教材文本進行模仿式誦讀,自主探尋文本誦讀的重音、停連、語調等的變化,能讓誦讀練習變得更具針對性。仿讀考察學生敏銳的課堂感知能力,所以學生在文本仿讀的過程中需要調動多重感官,使聽、說、讀的能力得到相應提升。
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誦讀音頻材料,讓學生進行仿讀并注意情感的表達以及抑揚頓挫的語調。學生對配樂誦讀比較有興趣,都能夠主動聆聽,揣摩文中景色描寫的特點以及作者的情感表達。教師深入課堂之中,對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觀察,及時給予誦讀指導。為激發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教師設計了誦讀競賽活動:“誦讀不僅講究抑揚頓挫,還要揣摩語氣語調。請大家認真進行仿讀訓練,準備參與班級誦讀比賽活動?!睂W生聽說有比賽活動,學習熱情更為高漲。
再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海濱小城》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明確文本描寫的對象,然后從海濱小城的整體風光出發進行有感情的示范誦讀。教師范讀的目的在于為學生誦讀文本提供良好的參照。學生在教師范讀的過程中,對文本的整體節奏、語氣輕重、語調變化等進行有效辨析,參照教師的誦讀示范進行仿照練習。在多人聽讀的仿讀氛圍中,學生會不自覺地提高對自身的仿讀要求,努力呈現出最佳的誦讀效果。
誦讀教學是一項雙邊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固然需要關注誦讀所呈現的效果,但是更需要立足于誦讀的過程。教師為學生提供誦讀示范,引導學生尋找可參照的誦讀方法,有效達成了示范教學的目標。學生的個性化誦讀形式眾多,但是也需要參考課程學習的實際情況,以仿照式誦讀為學習的起點,去拓展學習其他的文本誦讀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文本誦讀能力。
三、組內對讀文本,豐富語言感受
對讀是一種需要學習主體多方參與的誦讀方式,強調誦讀過程的互動性。文本對讀形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誦讀參與的興趣,讓整個誦讀環節充滿趣味。學生在組內對讀的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性得以充分調動,個性化文本解讀成果也得以充分展示,這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學習感受。
組內對讀的展開方式多樣,可以采用集體分段的方式進行對讀,也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進行對讀。學生在不同角色的對讀活動中,無限貼近文本內容,從而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花的學?!窌r,教師先與學生一起研讀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然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互動性誦讀活動:“小組內進行分段式誦讀,每人讀一小段,看誰的情感表達更到位,準備在班級內進行展示?!睂W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小組分段誦讀活動。教師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對學生的誦讀表現進行觀察,并給出方法指導。課堂展示環節,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在誦讀表演中獲得了新的W習體驗。
再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是一個極富教育意義的故事文本。教學時,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快速了解故事內容:“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大家能夠從中得到怎樣的學習體會呢?”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文本探索,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涵,教師引導學生分角色對文本內容展開誦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明確自身的文本角色,區分不同角色的誦讀內容。在聲情并茂的對讀活動中,孫中山少時好學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可感,文本學習的意義也得以增強。
教師借助組內對讀的方式,為學生搭建廣闊的誦讀交流平臺。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對讀實踐中,能夠找準角色定位,揣摩人物形象的特點,深刻體會文本語言的內涵,從而收獲嶄新的閱讀認知,豐富了語言學習感受。
四、個人競讀文本,形成語言體驗
競讀是文本誦讀課堂的興奮劑,是使學生形成語言學習體驗和營造良好誦讀氣氛的課堂重要環節。在文本競讀中,學生能夠充分展現自身的個性化文本解讀成果,在交流討論中體會文本解讀的多重魅力。文本競讀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整個活動以競賽的方式呈現,能夠點燃學生誦讀學習的斗志,讓學生在與他人的誦讀比較中,自覺領會文本誦讀的要求,形成語言學習體驗。
競賽式的文本誦讀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誦讀的積極性。教師要制訂完善的競讀方案,引導學生順利進入競讀環節。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描繪了極富韻味的秋日景象,作者調動不同的感官參與寫景,語言充滿了亮點。教學時,教師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秋日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初讀,從整體出發,感受美妙的秋日盛景;然后,教師為學生布置誦讀任務:“這篇課文色彩瑰麗,展現了秋日明艷的特點。請找出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富有感情的誦讀,展示出景物和語言的魅力?!睂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整體內容進行感知。教師趁機給學生設定誦讀目標和要求,組織班內誦讀比賽,并設定評分規則及注意事項,使誦讀競賽順利推進。
再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誦讀訓練,并傳授給學生一些誦讀方法。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教師布置了一個誦讀視頻拍攝任務:“這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大自然的聲音。誦讀時,如何才能讀出景色描寫的特點呢?不妨借助手機,選擇適合的背景音樂,自行拍攝配樂誦讀視頻,并上傳到微信群內,讓更多的同學和家長都能夠看到你的誦讀情況?!睂W生對視頻錄制很熟悉,接受任務后都能夠積極回應,主動進行準備。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準備過程中,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確保視頻拍攝順利展開。
教師設置競讀比賽和誦讀視頻拍攝任務,給學生的文本誦讀活動提供了動力支持,學生完全投入誦讀活動當中。教師先以文本所描寫的景象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以整體感知的方式了解文本內容;然后從細節出發,鼓勵學生通過競讀的方式展現自己所看到的自然之美。學生的誦讀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競讀和視頻拍攝過程中,大家交流語言學習體驗,學習氣氛空前活躍。
五、師生改讀文本,醞釀語言情感
改讀是學生文本誦讀的必由之路。學生借助文本改讀,能夠認識到自己在文本誦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他人的誦讀行為中獲得更多的誦讀啟示,從而提高自身的誦讀能力。文本改讀需要有明確的要求,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改讀,細品文本語言、情感的魅力,從而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讓師生間的互動變得更有默契。
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文本改讀,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文本語言的情感起伏變化,深入探究文本語言的特點,尋找恰當的誦讀表現形式,在改讀過程中細釀文本情感。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先讓學生進行初讀感知,然后請學生進行文本誦讀,并提出問題:“西沙群島的富饒之處體現在哪里?大家讀完了這篇課文之后,對西沙群島又懷有怎樣的感情呢?”學生一邊飽含感情地投入文本誦讀中,一邊對文本信息進行勾畫,很快便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教師請學生選取自己所喜歡的文段進行誦讀展示,并簡單講述自己的感受。學生踴躍分享,并有意識地添加一些誦讀技巧。教師對學生所讀段落進行語言風格和情感態度層面的分析,鼓勵學生再次進行誦讀嘗試,使學生的誦讀能力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
再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介紹活動:“閱讀課文內容后,對小興安嶺的美景進行介紹,看誰介紹得更為準確、更有個性特點。”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抓住一些關鍵詞語拓展思維,醞釀表述形式。教師與學生直接對話,對學生的表述情況進行評價,并給出一些改進建議,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文本介紹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了語感。
教師先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誦讀選擇空間,讓學生以自身的誦讀感受為起點,去感受文本語言及情感;然后,利用課堂問題為學生營造開放式的誦讀氛圍,讓改讀環節在教學實際中自然發生,使學生在讀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語言學習的情感需要在誦讀中醞釀和感受,在改讀活動中,學生對文本的情感價值認知得以快速提升。
誦讀是語文學習不可忽略的步驟,能夠加速學生語言學習的進程。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參與誦讀,使學生順利抵達文本學習核心,收獲更細膩的文本學習體驗。如教師范讀、學生仿讀、組內對讀、個人競讀、師生改讀等,都是誦讀教學開展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各種誦讀教學途徑的優勢,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誦讀方式來提升誦讀課堂教學的品質。
?。?參 考 文 獻 ]
[1] 方麗芬.聚焦素養,多元建構:閱讀教學智慧課堂探析[J].教育觀察,2020,9(47):111-113.
[2] 齊舉貴.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21(2):112-113.
[3] 趙瑛.疫情防控背景下小學語文雙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61-64.
(編 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5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