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智慧課堂,互動“深”方能思維“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唐瑞

  摘要:智慧課堂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供了多維的互動可能,為學生創設了師生、生生和教學資源之間相互對話的學習環境,觸發其有效的思維過程,提升信息技術學習力。本文以小學信息技術《小貓出題》一課為例,結合教學設計內容,探究了智慧課堂下師生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智慧課堂;互動式教學;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3)04-0108-04
  研究背景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不斷深化融合,課堂教學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反饋、課堂教學互動和課后的個性化輔導等均發生了重要變化,傳統課堂教學環境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智慧課堂”應運而生,為課堂教學的變革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條件。
  互動式教學強調改變課堂中教師絕對權威的主導性地位,創造師生平等、合作、和諧的課堂氛圍?;邮浇虒W體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從單向交流到雙向交流的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既是學習者也是反饋者,教師既是傳道者也是受動者。
  智慧課堂下的師生互動
  傳統的課堂互動會不可避免地將“互動”變成“控制”,展現出一種主導與從屬的課堂互動氛圍。由于信息技術學科是以操作性技能為主的學科,教師授課大多為知識的講授、封閉性問題和技能的演示,提問也大多以針對個別學生為主,很少有面向全員的答題、互動等,評價方式也單一。
  而智慧課堂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供了多維的互動可能,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形式多種多樣,互動性更強。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具不局限于計算機,移動教學越來越智能化,學生的學習終端也越來越智能化,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個性化,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都更加豐富,課堂評價也更多元化。課堂互動是“課堂”這一復雜系統良好并保持高效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是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⒀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的基礎,還是教師對學生完善形成性評價的依據。因此,信息技術智慧課堂下的師生多維互動能夠讓學生把學習聚焦于批判性的思考和問題的解決,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提升信息意識,培養信息素養。
  基于智慧課堂的互動式教學過程
  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小貓出題》這節課主要介紹變量在圖形化編程工具中的應用,以小貓出題為內容主線,貫穿整節課。下面,筆者以本節課為例,探討智慧課堂下的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步驟,并與原設計進行比較。
  1.智慧學習資源―互動式學習課件
  常規的學習資源主要是教師使用的PPT課件,其缺乏交互性且功能單一,主要通過文字、圖片、視音頻的方式突出教學內容,但學生的一些學習活動難以用課件的形式表現,也因此影響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直觀性。而互動式學習課件由電子白板、學習課件組成,將傳統的黑板、投影和計算機整合在一起,避免了煩瑣的程序切換,為課堂互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提供了可能,為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提供了技術基礎。
 ?。?)原設計
  《小貓出題》一課的情境導入是教師通過圖片和文字創設馬戲團中的一只小貓要進行算術表演的情境,課件中用算式的圖片帶領學生分析要用到的各種角色,并仿照圖片在舞臺區準備好背景、角色等,再根據演示程序的功能一步步編寫腳本。在拓展環節,師生對話還有哪些方式完善程序,師生交流后根據課件的順序出示升級程序的方式,學生動手修改程序。
 ?。?)問題核心
  原設計中PPT資源內容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課堂上主要是教師講學生做,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拓展環節,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相應的課件內容。當課堂中出現新的教學設想或學生有創新性的想法時,無法更改和留存,使得課堂機械化、教條化。
  (3)改進型設計
  例1:在課前活動環節,教師點擊課件中的綠色按鈕,每一次點擊在方框中都會隨機出現一個數字(如圖1),代表學生的學號,該學生仿照教師進行自我介紹。
  設計評析:這一環節,借助交互式學習課件的互動功能,讓學生看到屏幕上不停變化的數字,即是變量。有了初步感知,再揭示變量的概念,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
  例2:在拓展程序環節,教師提供兩個信封,里面寫上修改程序的方法,請學生通過平板上的搶答功能搶一搶,搶到的學生上臺抽取題目并說出修改程序的具體方法。
  設計評析:運用交互式課件的搶答功能,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同時,搶答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例3:在總結環節,在互動式課件中出示整個程序。
  師:在今天的程序中我們用到了哪些變量?
  生:在出題環節,變量“乘數1”和“乘數2”可以設定為隨機數,變量“積”可以設定為算式。在答題環節,變量“回答”還可以是我們輸入的內容。
  設計評析:變量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不僅要總結程序中用到的所有變量,還要總結出變量在這節課的幾種不同表現方式。學生在對照程序說出變量名稱的時候,教師就將畫面上相應的變量拖動到右邊,并用互動式課件中的橡皮擦擦出它相對應的表現方式,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智慧學習助手―互動式學習支架
  學習支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用到的能夠輔助學習的工具和材料,它是學生學習的腳手架,幫助學生把復雜的問題分化成小的、容易解決的問題,便于學生的理解走向深入。互動式學習支架不僅僅是學習內容和學生之間的橋梁,也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師連接在了一起。學生與學習支架之間的互動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教師與學習支架之間的互動能夠讓教師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其更好地進行個性化輔導。

  (1)原設計
  呈現完整的“小貓出題”程序,請學生上臺運行程序玩一玩,師生共同分析程序的功能和規則,教師在黑板上逐步呈現各環節,并通過連線完成程序流程圖。
 ?。?)問題核心
  在傳統教學中,由于硬件的缺失,教師往往選擇由學生討論、提問等方式形成思路,并由自己在黑板上繪制出流程圖。但是,繪制流程圖應是學生自己通過分析理清思維,并通過梳理將抽象的程序具體化、結構化、步驟化的過程。
  (3)改進型設計
  例:師生游戲―最快心算師。
  師:大家來做一位數乘以兩位數的乘法題,誰做得又快又對,誰就是最快心算師。規則:①老師說“開始”,出題官抽取數字卡片,說出算式。②老師問“答案?”,請你把兩個數相乘并站起來搶答。③判斷對錯。④總共做3道題。(學生做題,完成游戲)誰能說說游戲過程是怎樣的?(學生回答)請大家在平板上將這些環節組合成完整的流程圖。
  學生在平板上搭建流程圖,并截圖上傳,教師一體機大屏上展示學生提交的流程圖。
  設計評析:在編程教學中,程序規則和步驟往往比較零碎,學生需要借助流程圖等思維工具來理清思路。流程圖作為一個思維工具,為學生之后逐步從自然語言向抽象的程序設計語言過渡提供了橢,并逐步形成整體的圖示概念。互動式學習支架能夠讓學生利用平板電腦,通過簡單的拖拽將腦海中的思路具象化,通過圖形文字說明和箭頭指向等的有機結合,迅速拼接出完整的流程圖,理清知識脈絡和程序思路,為后面程序的具體編寫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與學習支架互動后將完成的流程圖上傳至一體機上,教師能夠持續跟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講解后讓學生進行修改。
  3.智慧學習環境―互動式學習活動
 ?。?)原設計
  在學生完成《小貓出題》程序的完善優化后,教師調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程序并廣播給所有學生進行分析。
 ?。?)問題核心
  教師在調用程序的時候往往是在巡視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程序進行廣播,其選擇有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而且,調用前需要教師清晰準確地記住學生的電腦編號,否則就會調用到其他學生的電腦畫面。學生在完成作品后也無法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難以進行橫向比較。
 ?。?)改進型設計
  例:學生在電腦上完成《小貓出題》程序的完善優化后,用平板拍下自己的腳本圖片并上傳到教師一體機畫面上。教師直接放大照片請學生上臺圈畫出程序修改的部分并進行講解。同時,根據完成速度和達成度評選“最牛出題官”并獎勵幸運抽獎機會,抽獎后師生共同分析在抽獎的過程中有沒有存在變量?
  設計評析: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都不同,完成學習任務后的學生及時拍照上傳有利于讓教師了解課堂整體的完成度,達成師生間的互動;已經完成的學生也可以看到大屏幕上其他同學的作品,達成生生間的互動。同時,教師在調用程序的時候也能更加準確和有針對性。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程序的改編部分并運用圈畫工具加以標識,能讓其他學生清晰明了地看到程序是如何改編的。
  基于互動式學習課件的幸運抽獎環節一方面激勵了學優生調節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通過轉盤兩次指針停留位置的不同加深了學生對“變量”這個概念的理解,讓學生說出轉盤轉到的獎項或者指針旋轉的角度也是變量,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變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4.智慧學習問答―互動式反饋評價
 ?。?)原設計
  例1:在師生通過分析在黑板上畫出程序流程圖后,教師提出兩個問題:“開始”可以用什么控件來表示?“變量”在哪一個環節使用?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并繼續推進教學過程。
  例2:在總結環節,師生對話本節課用到了哪些變量?這些變量有什么作用?
  (2)問題核心
  傳統課堂教師難以做到面面俱到,互動性單一,個別的提問代表不了所有學生的水平,因此,教師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難以做到準確的評估,從而導致課堂的效率低,對教學內容難以深化和拔高。
 ?。?)改進型設計
  例1:教師向學生平板推送題目―第1題:“開始”可以用什么控件來表示?第2題:“變量”在哪一個環節使用?
  學生用平板答題并上傳,前端一體機根據學生提交的答案匯總生成圖表(如圖2),教師根據匯總情況準確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并進行講解。
  例2:總結時教師向學生平板推送課堂活動,將本節課用到的一些控件根據是否為變量拖動到相應的蘑菇房中。學生在平板上完成活動后上傳至教師端,形成圖表匯總活動情況。
  設計評析:智慧教室教學平臺的即時反饋系統能夠實時給學生推送題目,學生回答完畢提交時,通過高效實時的雙向互動交流,可實現系統可視化反饋,以及教師和全體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即時評價。平臺能夠自動統計學生回答的正確率,以及每個學生回答的正誤,并自動制作統計圖,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容易錯誤的知識點,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策略。通過這樣的互動方式,學生也能更好地實現自我評價,以便在后續學習中調整學習方向。
  結語
  基于智慧課堂的互動式教學能夠通過多元化的互動方式滿足不同教學方式方法的需求,讓教師不再僅僅關注教材編排的內容以及已成為規定習慣性的教學活動,而是更多地關注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在與學生、教學資源之間的多向互動中引導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使其形成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借助多種靈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基于智慧課堂互動式的教學中開拓知識廣度,深化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矗陳霓.智慧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教學互動行為分析―以10個初中數學優質教學視頻課例為觀察對象[J].現代教育技術,2021,31(09):28-36.
  [2]徐菲菲,李明勇.智慧教室環境下小學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特征分析[J].教育信息技術,2021(10):44-48.
  [3]向凱悅,李明勇,馬燕.促進深度學習的智慧課堂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2(09):90-93.
  [4]劉邦奇,李新義,袁婷婷,等.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科教學模式創新與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04): 85-91.
  [5]白艾琴.基于電子書包的中小學智慧課堂構建探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11):35-36.
  [6]晉欣泉,田雪松,楊現民,等.大數據支持下的智慧課堂構建與課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06):39-45.
  [7]張利云,袁水林.對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04):48-49.
  [8]劉軍.智慧課堂:“互聯網+”時代未來學校課堂發展新路向[J].中國電化教育,2017(07):14-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6082.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