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陳海燕
摘要:2022年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頒布,對各學科課程教學提出更高要求。作為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改革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可采取以下教學策略: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凸顯人文色彩;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堅持以讀促寫,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課堂教學;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6-0125-04
打造高效、自主、個性化的語文課堂是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要求。新課標倡導自主、高效的課堂,其實質就是要在有限課堂時間內,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更有效地達成三維目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自2019年啟動,歷時三年,通過近300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研究小組,以實地調查等多種研究方式,對課程標準進行修改優化,教育部于2022年以通知形式對外頒布。近幾年來,語文教學在實踐中獲得了許多經驗,無論是教材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進行了優化,使得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學方法更為多樣。新課標的修訂,為語文教學指明方向,同時也帶來挑戰。一方面,需要教師側重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側重非智力因素培養,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思維放在重要位置。
1援人文性色彩不夠突出
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特色所在,許多課文都體現人文性色彩。然而,部分Z文教師忽視語文學科人文性色彩。諸如,統編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上第三單元中的《黃山奇石》《日月潭》等景觀描寫類課文是讓學生領略祖國大好河山,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統編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上第四單元《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寓言,是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可以說,課文在包含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也體現人文價值。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突出人文性色彩,充分發揮學科育人作用。
2援學生課堂自主性弱
無論是新課改,還是傳統教學,都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能力的提升僅靠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是無法實現的,還需要學生自己領悟體會,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增強課堂自主性。然而,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課堂自主性培養。一是仍然占據課堂主體地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被動學習,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二是與學生課堂互動比較少,導致學生不敢質疑、不敢發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堂自主性弱,思維發展受到束縛。
3援學生課堂實踐較少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只有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然而,部分教師未認識到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忽視實踐活動的開展,導致學生課堂實踐較少,難以將知識內化為能力。
4援課堂教學方式單一
從目前的語文教學來看,課堂教學方式單一仍然比較普遍。以語文閱讀教學為例,教師通常是采用先讓學生默讀,再領讀和分析文本的教學方法。這種常規性的教學方式雖然能滿足閱讀教學的需求,但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倦感,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難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喜歡制作PPT,不愿意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學,使得課堂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氣氛沉悶。
1援立足“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
新課標對核心素養內涵作出進一步闡釋,明確“核心素養”的特征以及價值。基礎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側重于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新課標首次提出“核心素養”的四維目標,這意味著語文教學應側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
2援強化“以文化人”內在價值,構建結構化課程內容
新課標提及的“以文化人”是語文學科的特色所在,凸顯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文化人”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文化認同、情感體驗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強化“以文化人”內在價值,構建結構化課程內容,使得語文教學更有文化色彩。
3援凸顯“過程性評價”重要性,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新課標基于核心素養的理念,明確評價機制包括過程性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兩部分,這是對原來“唯考試論”理念的一種突破。過程性評價有助于教學方式的及時改進,可以關注到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水平。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積極性,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以提高評價的公平性、全面性。
4援落實“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所謂“雙減”,即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半p減”政策的實施,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挑戰,部分教師一貫采用的“題海戰術”顯然不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需要尋找新的思路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進行創新,以落實“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1援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需要做好角色轉變,正確定位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過多依賴教材,所選擇的課堂教學素材也都來自教材,幾乎就是照本宣科。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全部內容,但不利于提高課堂的豐富性、趣味性,與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相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度出發,將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一是要跳出教材框架挖掘新的素材,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二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參與討論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增長知識。
2援教學重點的轉變
隨著國家發展,人才需求發生重要變化。語文教學應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為國家培養綜合型人才。因此,教師不僅要夯實學生語文知識基礎,還要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將核心素養理念融入語文教學,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
3援教學方法的轉變
要實現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就要作出相應調整。一方面要融入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融入學生所喜愛的學習活動,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
1援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凸顯人文色彩
語文作為語言類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上,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也都拘泥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如背誦課文、理解詞語意思及用法、分析閱讀等,基本都是考試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不符合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為凸顯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色彩,教師在教學設計環節應下足功夫,多角度進行分析。一是從知識層面,明確學生應掌握的生字詞,應學習的寫作知識和閱讀技巧,應背誦的精彩段落。二是從人文層面,明確學生應領略的文化,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微觀層面包括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宏觀層面包括愛國主義情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通過多層次剖析課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一定能凸顯人文色彩,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例如,課文《祖父的園子》描述的是作者童年和祖父在園子里的生活,敘事性色彩比較明顯,文筆流暢,其中蘊含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以及對祖父的懷念。教師要綜合考量整篇課文所傳遞的信息與情感基調,合理設計教學內容。(1)學會讀寫課文生字詞,如“螞蚱”“嗡嗡叫”“蚌殼”“倭瓜”等,并能熟練掌握這些詞語的用法。(2)分組討論課文結構,歸納課文中心思想。(3)探究文章寫作方法和語言風格,分析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凸顯人文色彩,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透過作者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的寫作方法,感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對祖父的懷念。為讓學生深入地體會親人之間的離別之情,理解親情的寶貴,教師可引入教材中的“閱讀鏈接”,以加深學生的體會。教師也可引入一些現當代作家描寫童年經歷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2援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習慣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而正確引導需要貫穿語文學習始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學時間和空間。為此,教師可在備課時選擇比較簡單的知識,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如學習生字詞、略讀課文、了解段落大意等。教師要一改往常灌輸式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要啟迪和發散學生思維。對于學生在課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引導他們自主思考,而不要急于解答,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跳出原有的思維定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在導入環節,教師可讓學生閱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自主進行學習,交流討論“諸葛亮是如何借到十萬支箭的”。導入的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古典名著的閱讀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在教學環節,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比如,教師可給學生布置這樣的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此舉能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標,使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仍然不懂的問題,以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勤學好問的習慣。有學生提出:“諸葛亮已經和周瑜聯手對抗曹操了,周瑜為什么還要刁難諸葛亮呢?”這位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深刻,教師沒有急于回答,而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周瑜的性格特點。在以上教學案例中,教師將課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課堂教學,無論是對基本知識的學習,還是對文章寫作方法的分析,以及對重點語句的剖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既能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課堂自主性。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以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3援堅持以讀促寫,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讀寫活動密不可分,并非從屬關系。教師如果將讀寫完全割裂開來,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就是要將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相結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在新課標指引下,教師要打造高效的讀寫結合的課堂,切實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作思路和表達方式,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閱讀任務,拓寬學生閱讀面,讓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布置一些課堂小練筆,讓學生邊積累邊運用,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珍珠鳥》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多種描寫手法表現珍珠鳥的可愛,這些描寫手法值得學習和借鑒。因此,在閱讀課文時,教師可帶領學生細細品讀這些語句,加深學生的體會?!扒?,多么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教師帶領學生品讀這一語句,可以讓學生學習描寫動物外觀的方法?!八梅?,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教師帶領學生品讀這一語句,可以讓學生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體會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通過品讀,學生能學習描寫動物外觀的方法,能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凸顯事物的特征。在閱讀之后,教師可布置當堂練筆任務:選擇你身邊熟悉的一個小動物,用三四句進行描寫,看看誰描寫得生動形象、語句優美。在以上教學案例中,教師將讀寫訓練有機結合,先是通過《珍珠鳥》這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描寫動物外觀的寫作方法。在學生掌握描寫動物外觀的寫作方法后,教師及時開展寫作訓練,讓學生將寫作方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讀寫有機結合一直是教師所重視的,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做好讀寫銜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為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4援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W生語文學習興趣不高。新課標提及的過程性評價,側重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關注學生課堂表現,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就要豐富課堂教學方式,以貼合學生年齡特征,迎合學生興趣點,吸引學生注意力。要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課堂組織水平。如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適當引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課堂游戲等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二是引入新媒體教學方式。在學習一些景觀類文章的時候,教師可引入新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看到這些景觀,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例如,在教學《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設計以下兩個活動。一是故事續寫。故事結尾是牛郎和織女在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學生可續寫牛郎和織女會面后會說哪些話。二是角色扮演。學生分別扮演牛郎、織女、王母娘娘,表演故事內容。以上兩個活動的開展要基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排練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的教學活動,一則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二則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新課標的重要突破點是立足“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強化“以文化人”內在價值,構建結構化課程內容;凸顯“過程性評價”重要性,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落實“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為語文教學指明方向。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標,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凸顯人文色彩;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堅持以讀促寫,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再隋.關鍵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新課標”解讀的新視角[J].語文教學通訊,2022(27).
[2]陳小平.16個關鍵詞:領悟語文新課標先進理念及價值追求[J].語文教學通訊,2022(27).
[3]張昱.從閱讀到“悅讀”―――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2(26).
[4]薛曉婷.新課標背景下小學中段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25).
[5]童玲珊.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1(24).
[6]盧文玲,李克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08).
[7]劉麗霞.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探討[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4(23).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hen Haiyan
?。↙aidi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Xianyou County, Fujian Province, Xianyou 351251, China)
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all subject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2022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all subjects. As a Chinese teacher, we should deeply stud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Chinese teaching, update the teaching concept, refor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teaching strategies: scientifically design the teaching content, highlight the humanistic color; guide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habit of self-study; persist in promoting writing through reading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enrich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lassroom teaching; educationreform; teachingquality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6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