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就業導向視角論中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田培斌

  摘要:為解決當前我國中職體育教學模式與就業導向不相適應的問題,文章選取A市13所省屬中職學校體育生及體育教師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就業培訓與教學體系的內在關聯,確定以“教學職業適用度偏低”“體育職業針對性教學”及“職業意識”三個維度為調查標準,統計發現目前調查對象教學職業適用度偏低,同時體育職業教育缺少針對性,職業意識培養較差。對此,文章認為中職學校應促進教學目標與學生就業需求相匹配,針對不同專業量身定制教學內容,并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引入職業意識教育。
  關鍵詞:就業導向;中職體育;體育教學;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6-0085-04
  中職教育擔負著為國家建設與發展培養各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用人單位對服務人才需求越來越多,許多職位都對學生的專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中職體育教學應注重對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服務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要。
 ?。?)案例選取。此次研究選取A市13所省屬中職學校體育生及體育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2)調查維度。調查維度的確定是保障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達到預期調查目標的重要標準。文章參考國內外研究文獻,參考《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結合就業培訓與教學體系的內在關聯,最終確定以“教學職業適用度偏低”“體育職業針對性教學”及“職業意識”三個維度為調查標準。
 ?。?)研究工具。問卷參照《職業教育專業簡介》《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0年版)》,結合職業教育理論、就業導向理論選取當前就業導向視角下中職體育教學模式的關聯性問題,編制成“以職業為導向的中職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問卷,以問卷鏈接二維碼的方式進行發放。同時通過掃描法進行問卷調查,這可以對被調查者進行無差別篩選,更真實、更具代表性地反映現實問題。此次問卷共計回收291份,有效問卷291份,問卷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100%。
  1.調查現狀
  (1)關于教學職業適用度偏低的調查。教學職業適用度偏低具體表現在體育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學生的職業發展。調查結果表明,35.40%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學非常適合自身的職業發展,28.52%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學適合自身職業發展,23.37%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學不適合自身職業發展,12.17%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學非常不適合自身職業發展。
  (2)關于體育職業針對性教學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63.93%的學生表示體育課具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19.24%的學生表示體育課有職業針對性,12.37%的學生表示體育課沒有職業針對性,4.46%的學生表示體育課職業針對性較差。
 ?。?)關于職業意識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43.30%的學生表示沒有職業意識,29.90%的學生表示對職業意識不夠理解,21.30%的學生表示具有職業意識,5.50%的學生表示具有較強的職業意識。
  2.問題成因
 ?。?)教學職業適用度偏低。中職體育教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且充分反映職業學校的特點,有別于一般中學體育教學,其更注重體育生的就業素質及社會能力培養。從問卷調查情況來看,仍存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不能很好地適應體育生職業發展需求的現象。
  (2)體育職業教育缺少針對性。作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教學組織與實施直接關系到學校教學內容的執行及教學目標的實現。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缺少針對性,在具w教學過程中,由于缺少素質拓展和職業仿真等方面的實際訓練內容,中職體育教師在授課時的策略也非常簡單,與普通高中體育教學基本一樣。
 ?。?)職業意識培養較差。中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之外,還要讓他們懂得一些理論知識,成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專業人才。學生如果沒有愛崗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就很難適應未來的工作,更無法面對工作中的挑戰,同時還會給社會、企業以及自身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教師要在“工匠精神”指導下,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及職業精神的培養,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又能培養他們的工匠精神。但從當前調查情況來看,部分學生的職業意識偏低,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職學校過于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以職業為導向的職業意識培訓出現了嚴重的缺失。
  1.教學目標要與就業需求相匹配
  教學目標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理念及教學期望而設置確定的一種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它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及重要方向。具體來說,教學目標可分為宏觀目標、中觀目標、微觀目標。與普通高中相比,中職學校更多的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目標,所以中職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必須要緊密結合社會就業的需求來進行設置。課程目標更具有專業性,比如,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應圍繞幼兒體能及體育知識進行,為適應就業要求,還應該設置一些與幼兒體質發展有關的運動項目。班級目標是最低層次的教育目標,也是體育課程期望學生所能達到的目標。第二層次教學目標,具體說就是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必須要貫徹立德樹人、以體育為本的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使他們能夠了解職業衛生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遵守運動倫理及行為規范,弘揚運動精神,培養良好的運動品質,增強責任、規則、集體意識。由此,中職學校在制定體育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時,應以就業為導向。這不但是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而且是中職學校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首先,中職體育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和體系,使之與普通高中體育不同,真正做到以提高學生的體質及職業素養為核心。在勞動就業市場,中職學校主要是為生產一線培養“藍領”,這些“藍領”對身體素質、團隊精神等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就要加強素質教育。而與專業理論課程相比,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教研組和教師,要有統一的認識及觀念,使“以人為本”觀念滲透到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去。在課程設置上,教師應緊緊把握“就業需要”,以培養大體育生就業能力為主要目的,強化學生體育技能、體育精神及終身體育理念培養。要實現這一特定目標,學校、教師、學生必須齊心協力。學校要注重體育教學保障,包括課時長短、教學設施配備、師資隊伍建設等,切實將體育教學納入中職學校的教學體系和規劃中,并給予政策支持及傾斜。同時,要注重對體育校本課程的研發和投入,鼓勵體育教師開展相關的課題研究,強化體育教師的培訓、考核,提升其教學能力。具體而言,學??山M建一些體育社團,開展相關的體育競賽等,使體育課外活動及體育課堂教學融合發展,形成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

  其次,為凸顯中等職業學校體育“就業導向”功能,學校應根據學生職業特點,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專業課程,通過各類體育活動的開展,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體育精神,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要針對學生體質、運動能力,指導他們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活動。
  最后,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增強責任感,充分了解中職學校特點,培養學生職業的適用性,從提高學生就業技能、職業素質等方面著手進行設計與實施。要充分認識及分析當前各類職業社會需求、就業狀況,并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及認知能力,制定科學、嚴謹的教學目標,做到既要體現教學效果,又要適應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學生作為教育主體,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從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及今后職業的需求出發,學習職業所需要的運動技巧及預防職業病知識,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自身的就業能力和專業素養。
  2.針對不同專業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選取,能夠有效地推動教學目標的達成。中職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應根據體育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選擇。
  第一,了解、分析各專業需要及職業病預防。通過分析不同職業特征,掌握職業所需要身體素質及職業疾病表現,從而選擇適合本專業的教學內容。比如,對汽修等機械行業體育生來說,對身體柔韌性及腕力有很高要求,需要長時間蹲、站等。教師可選擇乒乓球、杠鈴等運動項目,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肢體及手部靈活性訓練,還可讓學生在課后做一些放松動作,對職業病進行預防。酒店管理、服務行業體育生,雇主對其儀容有很高要求,在工作中需要保持標準的站姿。教師可通過健美操、瑜伽等鍛煉方式,對他們進行身材鍛煉,并注意指導他們進行腿部伸展運動的鍛煉,避免因長時間站立造成靜脈曲張等腿部損傷。在進行體育教學內容選擇前,教師可通過調查、訪談、校企合作等途徑和方式,全面了解不同職業對勞動者身體素質的要求,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第二,建立具有職業特色的運動課程體系。在全面了解中職學校專業特征及相應職業需求之后,教師要按相關順序進行選擇與設計。完整的體育課程體系應該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理論知識,二是運動技術。在選擇體育理論知識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職業特征。例如,在健康運動理論、體育保健知識基礎上,增加營養、健康飲食理論知識,以增強廣大學生的求職能力。在體育技術培訓中,結合就業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身體鍛煉,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適應能力,以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例如,電子商務、會計等行業的從業人員須伏案工作,應加強肩頸部肌肉力量鍛煉;服務型職業對身體協調能力要求較高,學生應加強反應、速度等方面的鍛煉。在鍛煉過程中,教師可模擬不同的職業情境,激發學生鍛煉熱情。例如,在空乘專業學生舉托盤、回程定向接力等運動項目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增強他們的職業體驗,提高他們對課堂的參與度及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此外,教師要增設職業病防治課程,以培養學生適應職業需要的能力。
  第三,不同年級的教學設計要有不同側重點。即使是同一門學科,也要注重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他的體育意識。一年級重點培養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二年級時,要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適合自身身體情況的特殊運動,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鍛煉,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三年級由于在校時間短,可通過職業仿真進行競技比賽,重點關注學生的職業病預防及心理素質培養。
  第四,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在進行體育教學創新時,教師要做到與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相一致,要符合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工作需要,要以這一特點為核心,對學生就業狀況和發展趨勢進行細致研究,并根據學校特點和市場需要,認真研究相關的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培養符合職業需求的人才。中職體育應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切入點,不斷鞏固學生的專業基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使他們能夠在今后工作中體現出實際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3.引入職業意識教育
  隨著中職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職學生的自主性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視。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各種教學內容,讓學生有一個展現思想和個性的舞臺,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獨立學習。中職體育是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門公共課程,是學校整體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體育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及行為規范教育。職業意識對于培養學生服從學校規章制度意識具有實質性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進行一定的懲罰,培養他們遵守時間、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及合作能力。人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會與別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尤為重要。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重視團體活動的開展,如足球運動、拔河比賽、接力長跑等,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團體合作運動項目,使每一位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團體的力量,認識到團體與個體的不同之處,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班集體,提高合作能力。
  第三,根據學生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能力培養。不同職業不但需要不同體質,而且在心理及綜合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職業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能力培養。例如,在焊工、汽修、電子專業中,要注重意志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不同評判。如在籃球教學中,應將速度和運動標準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評價,發掘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四,通過適當減壓,引導學生提高自信心。在激烈競爭中,在未來工作環境中,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自我調整能力。因此,中職體育課程應包括學生抗挫折教育、增強自信心等內容,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培B學生刻苦鉆研、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這是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個人取得事業成功所必需的基本品質。中職體育教師應采取競賽形式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能提高自信心并形成自我激勵,從而做到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在競技運動中,輸贏并存,學生通過參加比賽可以磨煉自己的意志,增強抗挫能力,從而讓自己變得能夠吃苦耐勞、堅忍不拔。體育比賽規則和紀律都很嚴格,必須按照規則來參加,這對培養學生的自控力和紀律性大有裨益,能很好地控制學生的情緒。
  第六,開展校企合作,引進企業文化。中職體育多在戶外進行,常常要面對風雨,尤其是冬季和夏季,這樣的自然環境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巨大挑戰,學生不但要具備基本的體育能力,還要在不停訓練中忍受肌肉疼痛和疲勞,這對學生的耐力是一種考驗。開展校企合作,引進企業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堅韌的品格和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體育,其專業課程建設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市場資源分配。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在體育課程建設過程中,如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與行業、企業崗位的需要不相適應,將會出現與現實就業需求嚴重脫節的局面,使畢業生無法從“學生”向“準職業人”角色轉變,進而產生供需矛盾,導致人才技能培訓出現問題。因此,教師要從就業導向視角進行中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水平。
  參考文獻:
  [1]戴松松.淺談中職體育探究式教學模式[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9(08).
  [2]周葛龍.增強高職學生就業優勢的體育教學模式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9(03).
  [3]劉汪洋.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8(15).
  [4]吳慶音.探索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
  [5]徐蘭芳.基于多元化視角的中職體育教學模式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5(06).
  [6]汪寶森.中職學校汽修專業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J].體育世界,2014(03).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eaching Model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ian Peibin
  (Minqin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does not adapt to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he article selects 13 provinci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A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bin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teaching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low suitability of teaching profession", "targeted teaching of sports profession" and "professional awareness" as the investigation criteria, the statistic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survey object teaching career applicability is low,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ports vocational education lacks pertinence and professional awareness training is poor. In this regard, the article believes tha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promote the matching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tudents’ employment needs, customize teaching content for different majors, and introduce vocational awareness education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employmentorientation;secondaryvocationalsports;sportsteaching; teachingmode; structure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6188.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