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注釋術語“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趙丹丹

   摘要: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下冊教材中,對于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不作專門的區分。它們三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對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進行界定,舉例分析了教材中出現用“同”注釋的字際關系。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對教材編寫者、教師、學生分別作出了建議,對教學實踐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統編版 語文教學 注釋術語
   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是在教育部的統一指導下開發出來的新教材。在新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在教材中,教材的古詩文篇目將近占教材篇目總數的一半。由此可見,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重要性。這種變化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只有了解課程標準、教材變化,才能更好地教學。
   筆者統計了必修上下冊新教材,發現古詩文中有50組字用“同”作注釋,不區分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教材編寫的這一大變化值得研究。筆者認為,作為教師應該了解“同”字注釋下各組字之間的字際關系,在教學中要加以區分,才能對教學古詩文有提高。
   一、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的界定
   (一)通假字的界定
   在古代的書面語里,有本字不用,而用聲音相同或者聲音相近的字來代替的現象叫做通假。現代人們寫的錯別字不能算作通假字,通假現象只能在古書中出現,所以通假又稱為古音通假。在通假現象中,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比如《史記?項羽本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蚤”與“早”是一對通假字,“蚤”是通假字,“早”是本字。
   通假字產生的原因有,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前,記錄文字的工具少,如竹簡、木牘、龜甲等等,人們主要是根據他人的口耳相傳來做記錄,這樣就容易產生錯別字,聽的字與寫的字會出現錯誤。還有可能作者在創作之時,一下子想不起來該怎么寫字,就用一個字來代替。通假字可以相互替換,但是有條件:一定要語音相同或者相近,并且是臨時代替。
   (二)古今字的界定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凡讀經傳,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1]由此可見,古今字是一個相對概念。書面語里面的字兼職,一個字產生了其他的字義。比如“大”與“太”是一對古今字,《說文解字注》:“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
   古今字產生主要有:一是分化字:1.分化字表示本義,如“它”與“蛇”,“它”是一個象形字,本義就是蛇,后來“它”字用來表示第三人稱代詞,就在本義字的基礎上加了“蟲”;2.分化字表示引申義,如“取”與“娶”,“取”本x表示在戰爭中把敵人的耳朵割下來,“娶”就是“取”的引申義;3.分化字表示假借義,比如“師”與“獅”。二是增加有表音作用的聲符,如“自”與“鼻”。三是改換古字的形符,如“唱”與“倡”。四是改換古字的聲符,如“蕃”與“藩”。五是完全改換字形,如“伯”與“霸”。六是對古字略加增損。
   (三)異體字的界定
   異體字是讀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義(包括本義和引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異體字產生的原因有:一是漢字并不是一時一地一人所創造,漢字的產生是群體智慧的結晶;二是給某個詞造字時,由于造字的人對這一字的構思不同,造字的方法不同,造字的位置也會產生不同,這樣造出來的字就會有字形上的差異;三是書法的原因,不同的書法家對同一個字的寫法會有不同。異體字在任何條件下可以相互替換。
   異體字的分類有:一是意符不同的異體字,如“缸”的異體字有“”,這兩個字的聲符都是“工”,但形符不同,一個是“缶”,一個是“瓦”,“缶”與“瓦”都是指瓦片;二是聲符不同的異體字,如“煙”的異體字有“煙”,這兩個字的義符都是“火”,但聲符不同,一個是“因”,一個是“”,這兩個字都是影母;三是意符聲符都不同的異體字,如“?!迸c“”。
   二、必修教材中“同”注釋的字際關系
   (一)必修教材中“同”注釋的通假字
   通假字的產生不具有必然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通假字約定俗成了。筆者在統計時發現,在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通假字全部用“同”字來注釋,這種注釋方式筆者是不贊同的,如果不解釋清楚這兩個字為什么“同”,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負擔更大,理解記憶的困難更大。下面筆者將統計的部分通假字注釋,進行考證分析。
   1.愛,同“B”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
   按:愛,影母物部;B,影母物部。兩者同紐同韻,讀音相同,并且“愛”為“B”的聲符。《說文?宀俊罰骸鞍,行p。從 聲。烏代切?!盵2]《說文解字注》:“愛,行p也。心部曰: ,惠也?!薄皭邸钡谋玖x為親愛,喜愛。而“B”本義為隱蔽?!稜栄?釋言》:“B,隱也?!薄癇”的另一個含義是草木茂盛,《玉篇》:“Bc,草木盛貌?!笨梢?,“B”表示隱蔽時,與“愛”意義毫無聯系,只是讀音相近。根據語境,“愛而不見”之“愛”應為隱藏之義,而非行走。故此處“B”為本字,“愛”為其同音通假字。
   2.歸,同“饋”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靜女》)
   按:歸,t母物部;饋,t母物部。《說文?止部》:“歸,女嫁也。從止,從婦省。舉韋切。( )籀文省?!薄墩f文?食部》:“饋,餉也。從食貴聲。求位切。”《玉篇殘卷》:“饋,渠愧反。《周禮》:‘凡王之饋?!嵭唬骸M物T尊者曰饋也。’《儀禮》:‘特豕饋食。’鄭玄曰:‘饋猶皈也?!衷唬骸厣伿持Y?!嵭唬骸漓胱允焓荚火伿骋??!薄皻w”與“饋”聲紐相同,韻母相同,二者讀音相近?!皻w”的本義是女子出嫁。“饋”的本義為以食物送人,后引申為一般的贈送?!皻w”與“饋”二者意義并沒有聯系,只是讀音相近。根據語境,本句中“歸”應為贈送之義,但“歸”并無此義,而“饋”才是本義,二者因音近而通假。

   3.裁,同“才”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按:裁,清母之部;才,清母之部。二者之間同聲同韻,讀音相近?!墩f文?衣部》:“裁,制衣也。昨哉切?!薄安谩钡谋玖x是裁制、剪裁。《說文?才部》:“才,H木之初也。從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凡才之屬皆從才。昨哉切。徐鍇曰:‘上一,初生歧枝也。下一,地也?!薄安拧北玖x指草木初生?!安拧钡钠渲幸粋€繁體字為“u”,《說文?糸部》:“u,帛雀頭色。一曰微黑色,如紺。u,淺也。讀若讒。從糸瓷。七咸切,《廣韻》所銜切。”“礎弊直硎敬笸米雍托⊥米又間的差別是很小的,整個字的意思是織布機上的絲織品前后的差別是很小的,這意味著剛剛開始織布,“u”引申為副詞“剛剛”。“裁”與“才”二者之間意義并沒有聯系,只是讀音相近。根據語境,在本句中,“裁”應為剛才之義,而“裁”無此義。因此,“才”為本字,“裁”為通假字。
   (二)必修教材中“同”注釋的古今字
   在統編版高中必修教材中,古今字用“同”磣⑹偷囊燦瀉芏?。下面蕽撌者统碱l牟糠止漚褡鄭并進行論證分析。
   1.列,同“裂”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夢游天姥吟留別》)
   按:《說文?刀部》:“列,分解也。良薛切。”《說文解字注》:“列,分解也。列之本義為分解。故其字從刀?!薄傲小钡谋玖x是割,分。相同的含義在其他文章中也有,如《荀子》:“古者列地建國”“兩驂列兩服入廄?!倍傲选弊?,《說文解字?衣部》:“繒余也。良j切?!薄傲选钡谋玖x是裁剪后的絲綢殘余。《左傳》中“裂裳帛而與之”亦是表本義?!傲选弊钟纱艘隇榉至?。根據語境,“列缺霹靂”中的“列缺”是指天上的裂縫,也就是高空中閃電所現出的空隙閃電。“列”與“裂”在分裂這一意義上用法相同,因此二者應為古今字。
   2.希,同“稀”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按:《說文》并沒有收錄希字?!稜栄拧罚骸跋?、寡、鮮,罕也。”這里“?!笔窍∩?、罕見的意思。相同含義的有《論語?先進》:“怨是用希。又,十世希不失矣?!薄秴问洗呵?原亂》:“禍希不及身?!薄独献印罚骸爸艺呦??!薄跋!钡暮x還有稀疏,成員稀少疏落。如《孟子》:“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薄妒酚?貨殖列傳》:“地廣人希。”《說文解字?禾部》:“稀, 也。從禾希聲。香依切。徐鍇曰:‘當言從爻從巾,無聲字。爻者,稀疏之義,與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莖。至于b、,皆當從稀省。何以知之?《說文》無希字故也?!备鶕Z境,“鼓瑟?!睉忉尀椤皬椬嗌穆曇簦u漸)稀疏,指接近尾聲?!薄跋!睉獮橄∈柚x,這不是“希”現在的字義,而是后起“稀”的字義。因此,“?!迸c“稀”是古今字。
   3.說,同“悅”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齊桓晉文之事》)
   按:《說文?言部》:“說釋也。從言、兌。一曰談說。失k切,弋雪切?!薄墩f文解字注》:“說,釋也。說釋u悅懌。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也。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采部曰。釋、解也。從言。兌聲。兒部曰。兌、說也。本周易。此從言兌會意。兌亦聲。弋雪切。十五部。一曰談說。此本無二義二音。疑后增此四字。別音為失 切。”“說”的本義應為喜悅。如《詩?召南?草蟲》:“我心則說?!薄赌?公輸》:“公輸盤不說?!薄墩f文系傳統論》寫道,“悅,猶說也,拭也,解脫也。若人心有郁結能解釋之也”。“悅”的本義也是喜悅,高興。《七發》:“客見太子有悅色也?!备鶕Z境,“王說”的“說”應解釋為“喜悅,高興”。由此可見,喜悅義最初由“說”記錄,后寫作“悅”,因此“說”為古字,“悅”為今字,二者是古今字的關系。
   (三)必修教材中“同”注釋的異體字
   在筆者統計的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異體字很少,筆者對“”與“宴”這一組異體字進行分析。周秉鈞提出:“異體字指的是一個字有幾種不同結構,所表示的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可以互相代替。”[3]在具體教學中,由于異體字所占的比例極小,因此,學生只需要掌握教材中已經有的就可以了。
   1.,同“宴”
   契闊談,心念舊恩。(《短歌行》)
   按:,影母元部;宴,影母元部。二者讀音相同?!队衿罚骸盀跻娗小TO也。”“”本義設宴。《說文?宀部》:“宴,安也。從宀z。於甸切?!薄墩f文解字注》:“安也。引伸宴饗。經典多燕之。從宀。z聲。z見女部。安也。于甸切。十四部。五經文字曰。字林作宴?!薄把纭钡谋玖x是請人吃飯喝酒,聚會在一起喝酒吃飯?!啊迸c“宴”二者不僅讀音相同,而且義項也相同,因此“”與“宴”為異體字。
   三、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同”注釋教學建議
   (一)教材編寫的建議
   統編版新教材的編寫理念很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都是語文學科所倡導的。在工具性方面,文言文屬于古代漢語,學習語言就要具體落實到字、詞、句的理解與應用。一些人倡導學習文言文就是要淡化翻譯,要理解文章中所要抒發的情感,不具體落實到字詞、句法的掌握中去。筆者認為,學生學習文言文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古代漢語字詞在今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編寫者可能考慮到當前中學語文的教學實際,要避免“繁、難、偏、雜”的導向,減輕學生文言文的負擔,不專門區分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用“同”表示某字與某字表意一致。但筆者認為,這是不科學的。如果不加以區分,不清楚這兩個字為什么“同”,學生就會誤以為這兩者之間意義相同,在其他篇目中遇到相同的字又是另外一個含義。
   其實這樣的編寫對于教師來說,增加了教學負擔,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去查閱這些字際關系。對于學生而言,不知道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只能死記硬背這些字詞的解釋,這樣就會把文言文當成“死物”來學習,降低學生學習效率。因此,筆者建議,在教材編寫中,通假字用“某,通某”來作注釋,古今字用“某,后作某”來注釋,異體字用“某,同某”來注釋。

   (二)教師教學的建議
   由于教材中不特別區分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作為教師應該要知道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應該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要有扎實的文學功底,要學習古代漢語、文字學、文獻學、訓詁學、音韻學等專I學科的知識。只有掌握了專業的理論知識,才能以專業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
   教師要有一定的教學藝術。文言文對于我們現代的學生而言,會顯得生疏,有種斷層的感覺。作為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應該要有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繼承與銜接,把文言文當成“活物”來教,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要只會教學生背書中的注釋,不要只教翻譯。在具體教學中,要創設文言文學習的情境。
   比如,在教通假字“蚤”與“早”的時候,“蚤”一般理解為跳蚤,“早”一般理解為時間“早上”。在注釋中,“蚤”與“早”相同,學生會感到困惑。這時候,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困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讓學生在教材中相同的篇目或者以前學過的文章中找到類似的注釋,發現其規律。這樣,教師再對通假字做總結,學生的理解也會加深,對字詞的記憶難度也會減小。
   (三)學生學習的建議
   文言文實際上是古代漢語,學習語言首先要會朗讀。在新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比人教版的教材增加了不少。對于大量的古詩文背誦,學生要能順暢地朗讀全文,只有在朗讀、誦讀的基礎上才能背誦。理解內容也是記憶的基礎,學生要學會利用教材中的注釋,當然教材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對于注釋中解釋不清楚的字詞,學生要學會查找相關的工具書。學生要掌握古代漢語的一些規律,以便自己能更好地學習文言文知識,進而增強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綜上所述,在教材中沒有區分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三者的關系,作為語言的學習,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學的教師應該區分這三者的聯系,學生的學習才會顯得清楚。教師要善于用字理分析,要知道一個字的來龍去脈,才會在教學中游刃有余。筆者認為,文言文的教學必須要落實字詞的講解,只有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才能體會文章的情感。
  
   參考文獻:
   [1]段玉裁.說文解字段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周秉均.古漢語綱要[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67.
   [4]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上、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446211.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