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歷史街區的保護與開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城市文化歷史文化街區屬于城市歷史見證的一個動態“活歷史”,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對于其更新和保護成了城市雙修中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于同類歷史街區目前發展現狀的辯證分析,總結出目前歷史街區發展存在的優缺。針對城市歷史街區目前所面臨的“孤島化”與“商業化”的問題如何解決提出方法。最后以桂林東西巷為例,通過其城市歷史綠道的建立,歷史街道與城市現代街道的過渡和如何解決歷史街區同質化提出更新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歷史街區;文化脈絡;城市雙修;桂林;東西巷
  文章編號:2095-4085(2019)03-0015-03
  由于城市發展快速,傳統歷史街巷被城市都市化進程日新月異的發展的光芒所掩蓋,宛若被蒙上了一層灰。在里面居住的居民,如同與世隔絕一般,在城市的快節奏中仍享受著生活的寧靜。但也因城市發展快速,傳統歷史街巷的面貌逐漸變為城市中的“陰暗面”,目前對于其解決方式,則是通過對歷史街區以旅游為開發目的對其進行改造與修繕,使本就具有極高歷史價值的傳統街區逐漸成為旅游開發的熱點地帶。使其重新換煥發新生,但隨之也帶來了一些歷史街區改造與更新的問題,需要我們探討和解決。
   1城市歷史街區模式
  城市歷史街區,其為三個詞組來組成,“城市”“歷史”“街區”?!俺鞘小币辉~,表現了時代的發展;“歷史”則表示的是過去,是源頭,是軌跡,是積累?!敖謪^”表示的則是鄰里之間的人文情懷,生活空間等。“歷史街區”則是能完整表現出地方特色與特點的街區。“城市歷史街區”的含義則為位處城市之中完整記錄當地歷史且具有鮮明的當地特色的街區。對比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街區,例如上海田子坊,新天地,蘇州平江歷史街區,以及成都寬窄巷子等,都具有以下共同點。
 ?。?)所處地理位置在城市中心。(2)在于保護傳統歷史街區的基礎上進行旅游開發。(3)主要更新方式為通過打造商業文化中心以此來吸引人流。(4)街景設計再現古街區之感。
   2目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存在的問題與趨勢
   2.1整體脈絡斷裂破碎
  街區更新改造中歷史文化價值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對傳統格局的尊重意識有所欠缺,追求短期效益,導致歷史街區整體系統層面的結構斷裂,歷史脈絡變得模糊,文化價值降低。
   2.2傳統街區保護局限節點化
  在保護傳統街巷中僅是單純的將傳統街巷先定一個范圍,單一的對其進行你保護,修繕,對于其與周圍街區的聯系,與城市規劃的發展,整個城市歷史文脈的銜接,歷史文化遺跡的聯系采取“一刀切”的模式。這樣會導致街區缺乏整體性,從而產生了街區“孤島化”和“破碎化”,也難以對整個街區的更新找到合適的主題定位。如若將城市的歷史文化遺跡聯通起來,形成歷史文化景觀的綠道體系,必將提升城市的可識別度,歷史街區作為綠道上的一個節點,其知名度與歷史的融合的便會極大的提高。
   2.3街區活力低下
  目前歷史街區為追求其短期經濟效益,將原來本就是以居民生活為導向的街區,改變成為商業為導向的旅游觀賞地,必將使原本生活在此處的居民感到不適,便相繼搬出街區。歷史傳統街巷給人以底蘊豐厚,鄰里和睦,恬靜淡然的生活景象,如今僅僅變成燈火通明,人聲喧囂的鬧市。居民相繼離開,也帶走了街區的傳統生活方式與景象,一個街區的活力也便消失。所以傳統街區的更新與內部居民生活提升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或者思考如何解決街區活力留存的方式。
   3桂林東西巷保護與開發
   3.1桂林東西巷歷史沿革
  桂林東西巷是桂林內唯一的一片歷史街區,是桂林古歷史風貌的觀景區,包含了正陽街東巷,江南巷,蘭井巷等桂林傳統街巷。體現了桂林的歷史文脈。其地理位置位處歷史文化遺跡集中區,周邊有王城歷史文化風貌區,正陽傳統街巷,伏波山,漓江等,但中間卻隔著一片桂林現代居住片區,割裂了歷史文化通廊。東西巷歷史文化商街作為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傳統居住、傳統商業、文化體驗、休閑旅游等主要功能為基礎、融合景區游賞,以“市井街巷、名人府邸”特色,同時體現時代發展的多元文化復合型歷史風貌區。旨在打造桂林最有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3.2桂林東西巷開發現狀
  傳統歷史街區保護應該遵循歷史街區發展的三條原則,分別是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續性。所以以下為基于傳統歷史街區保護原則下對于東西巷的現存優劣的辯證分析。
   3.3東西巷保護與更新存在的問題
  從城市歷史街區發展的歷史真實性來看,歷史建筑則是在歷史街區真實存在且隨著時代的變遷所記錄街區時光的銘牌,其中所保留的不僅是單一的建筑,更是文化的印記,街巷人文的墨痕。歷史街區的保護不僅是守住它歷史文物,也要保持其街區結構和居民生活方式的穩定性。比如留存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建筑,應該防止歷史斷片,而東西巷僅保留一個老城墻,其他的建筑,例如故居、板路、陋巷等使重建的手法再現,失去了本來的韻味。
  從生活的延續角度來說,東西巷的改造應該是其活力的體現,但目前街區內住戶、游客隔離卻較為突出,相互之間缺乏聯系,造成街區活力低下。內部居民幾乎全部搬出,獨留空殼。東西巷是桂林歷史文化的載體,更是在此生活的“老桂林”的縮影,在里面居住的人則是對于巷子內的故事最好的解讀者與文化的傳承者。作為游者一個真正的傳統街巷的深度體驗,應該是從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正是與當地居民的直接交流。目前東西巷以商業模式為主,文化為依托的傳統街巷,更多帶給游客的不是文化的交流,歷史的深刻體驗,而是觀光行走眾多歷史文化的一筆帶過。
  從風貌完整性的方面來闡述,歷史文化街區是集旅游休閑,文化娛樂和購物于一體的,應通過文化展現老城歷史,而東西巷用商業價值替換其文化價值,成了僅有娛樂和購物的地方,文化變成了附屬品,這樣的做法無非是又建立了一個喧囂的城市街區,與周圍正陽步行街和十字街同屬商業街,更多凸顯的是其商業價值,且與周圍商業街同質化嚴重,不利于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3.4東西巷的保護與更新的優勢分析
  歷史總是在不斷的更新發展,在動亂生活的摧殘下,許多傳統桂林特色的歷史建筑幾乎不存在。因此應該用揚棄的態度去對待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不能一味的用“仿古”的方式去對待歷史文化街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街區活的力在某種程度上是提高了,人流量的增多使街區更為活躍,生活的延續上實際是擴大化了。從城市的整體來看它雖然流失了街區內部的居民,但是它對歷史街區外部周圍的居民帶來活力并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使得這個生活延續上的文化肌理反而在逐漸發展和擴張。
  東西巷的過度商業化的確讓人在國內辨別不了地方獨特性,進行了更加人性化和國際化的發展,為了貼近游人們的服務和需求因此如今的需要才會千篇一律的存在。東西巷的文化性在這種發展下體現在于遺址廣場的桂劇表演宣傳、增加手工文化制品等進行文化商品的輸出等。它的定位或許根本再在成為百年后的歷史遺跡和大家心中的歷史朝圣之地,在周圍都逐漸商業化的市中心或許更多的是國際化和經濟發展的過渡產生滿足現代生活的城市會客廳。
   4城市歷史街區的保護與開發策略
  從整體布局來看,目前只是單一的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個體保護,而并沒有將其和周圍歷史資源相互貫通,使得景觀資源整體呈現碎片化和孤島化。東西巷不僅僅是一條單純的古街巷,由于其在城市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中間橫跨桂林現代居住片區,使其阻斷了桂林的歷史文化的綠廊,導致了其“碎片化”的產生。通過歷史街區的肌理的延續來打破邊界,使王城—傳統街巷—伏波山—漓江于一體的歷史文化型綠道貫通,讓桂林城市中心歷史文化遺跡保護形成串聯,而可以提升其歷史文化的可讀性。
  歷史街區的保護不在于其單獨進行街區劃分保護。街區本就是聯通與貫穿空間,對其旁邊的非歷史街區的傳統老街也可以通過歷史肌理的延續而得以協調,使其歷史街區—非傳統歷史街區——現代街區有一個延伸與過渡。從而達到協調發展,在歷史中體會到發展的方式之一。在東西巷附近存在著一些雖并非歷史街區,但也屬于傳統老街,這也是作為城市修補的重要部分,其雖稱不上年代久遠,但其對于桂林的文化來說非常重要,這也是城市文化景觀的重要載體。一個城市歷史的可讀性,是基于歷史的完整性與連續性來提升,對于周圍非歷史街區的傳統老街的保護與其如何與歷史街區相互連接,與現代城市街區相互過渡,對于城市歷史文化的體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解決東西巷的更新與保護問題,我認為并不僅僅局限于,東西巷本身,以點帶動線,從而形成面,直至影響著桂林傳統歷史文化名城的構建。
  針對目前東西巷力圖“修舊如舊”以此來協調歷史街區風格,僅僅是將建筑以仿古風格修建,進行同質化設計,風格過于統一,將此作為協調老城景觀的方法。這也成為國內很多城市歷史街區協調整體風格的方法,這樣的方式看似高效,便捷,卻也透露對于城市歷史街區深度解讀不夠。悠久的歷史,對于當地的建筑風格的形成必將有其獨特之處,不同省的歷史街區建筑都統一風格,這也是表現了設計的惰性。其中也不乏一切歷史街區別出心裁,就如蘇州博物館的設計,現代與古建之間的相互協調則是對歷史街區文化的高度提取和表達歷史街區文化的可讀性由此體現。設計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兩者相融,才能將街區中的歷史文化的精髓得到表現凸顯,歷史文化得到傳承,街區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彰顯城市特色;只有兩者相融,設計才能對歷史文化進項高度抽象,呈現出傳統街區“新”之處,與現代城市相互接軌,達到“更新”的手段。
   5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正是目前所提到的城市修補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其修補的不僅僅是建設方面,還包括對城市中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修繕,由此來延伸城市的肌理延續歷史記憶,傳統街巷肌理的延續與城市歷史遺跡的對接,使城市文化格局更加整體化與聯通化,提升城市特色。從整體上來說,城市傳統街巷的保護應注重其最本質的內涵發展,只有深挖提煉其文化,通過更新改造的手段使其煥發新生。
  參考文獻:
   [1]王承華,張進帥,姜勁松、微更新視角下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城市設計[J].城市規劃學刊,2017,(06):96-104.
   [2]徐嘉輝,劉清華.城市修補視野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模式研究一以桂林正陽東西巷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05):32-33.
   [3]鄭子寒,閆愛賓,楊小倩.田子坊過度發展后的轉型與保護研究[J].工業設計,2018,(09):37-40.
   [4]段銀娟,張蘭,浮生慢巷一成都寬窄巷子歷史街區景觀環境設計探析[J].大眾文藝,2018,(08):105.
   [5]石亞靈.歷史街區更新改造中的空間重塑一以上海新天地與田子坊街區為例[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沈陽市人民政府.規劃60年:成就與挑戰——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8城市文化)[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沈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6:10.
   [6]裴婉煜.談城市歷史街區改造更新中的文化流失問題[J].山西建筑,2016,42(35):25-27.
   [7]夏毓婷.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現代城市更新發展的基本遵循一基于歷史文化街區創新發展視角[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5(5):138-144.
   [8]齊驥.歷史文化街區的空間重構與更新發展[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9(6):15-20.
   [9]賓國澍,黃薈逾.論城市仿古街區一以桂林“東西巷”仿古街區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17,(29):216.
   [10]洪德善.桂林傳統歷史街巷保護路徑研究[J].中國名城,2015,(09):86-89.
   [11]胡俊輝.空間活力再塑造視角下歷史街區可持續規劃設計探討一基于桂林王城歷史街區的實證研究[A].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蘇州市人民政府.2018城市發展與規劃論文集[C].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蘇州市人民政府:北京邦蒂會務有限公司,201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2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