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倦怠原因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導致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自主支配時間過少、課程難度的影響和學生自身的原因。相應的對策是改變現有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支配時間、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以及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和心理輔導。
關鍵詞:學習倦怠;教學模式;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6-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169
所謂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缺乏動力卻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感到厭煩,從而產生一種身心俱疲并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心理狀態[1]。
近些年來,大學生中存在的學習倦怠狀況呈現加劇的趨勢。學習倦怠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尤為突出,學生普遍存在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打瞌睡、玩智能手機等現象,真正能夠集中精力聽講,并跟得上教師思路的學生不足五成。
許多人將這種狀況歸咎于學生素質降低,缺乏自我約束力,缺乏上進心、主動性等原因?;蛘邭w咎于教師的授課不夠精彩,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導致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方面的原因,還有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方面的原因,還有家庭與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因此只有正確全面地分析導致學習倦怠的原因,才能夠有的放矢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導致學習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教學模式的影響
當前在許多高校中仍然采用側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以知識傳授為主要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培養[2]。
體現在課堂授課中,教師會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概念和知識點的講解上,示例也往往作為知識點的驗證和鞏固。
這必然導致學生難以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難以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導致課堂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學生往往會產生疑問,這些知識究竟有什么用途呢。
體現在課后作業、實驗教學方面,主要是圍繞知識點鞏固的“小作業”和驗證性實驗,而很少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大作業”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這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也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整體把握理解,降低了作業與實驗的趣味性與挑戰性,不利于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倦怠。
(二)學生自主支配時間過少
在許多高校的大多數專業,每學期開課門數往往多達七八門;每周課堂授課時數多達30學時。學生變成了聽課的機器,長時間處于被灌輸知識的狀態。致使學生缺乏必要的自主支配時間,沒有精力進行深入自主的思考[3]。進而導致感官疲勞,學習倦怠也就在所難免了。
(三)課程難度的影響
課程的難度對于學生產生學習倦怠也有一定的影響。有的課程難度較低,學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學看懂,教師授課時也未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深化,導致學生感覺內容缺乏挑戰性而失去興趣。
有的課程難度較高,邏輯性強,前后內容關聯緊密,學生必須集中精力才能跟得上教師的講課思路。學生一旦有聽不懂之處,必然影響后繼內容的理解,進而導致疑問積累越來越多,必然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四)學生自身的原因
1.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中學課程的內容相對較少,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將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講清講透。學生則養成了過度依賴教師的學習習慣,學什么、怎么學都由教師規劃好,對于學習中遇到的任何疑難問題,教師都會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4]。這種做法實際上弱化了學生自主規劃、自主決斷、自主學習的能力。
進入大學之后,面對更高的知識密度,部分學生會因為缺乏自我規劃而抓不住要點,感覺茫然無所適從,必然導致學習效益下降、缺乏成就感,進而導致學習倦怠。
2.缺乏自我約束力
進入大學之后,學生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權,而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地行使這種支配權。有的沉迷于電子游戲,有的熱衷于社團活動,將業余愛好當做主業,將學業當做副業。如此必然導致學業方面投入精力不足,學習成效下降,進而影響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倦怠。
3.專業認同度低
部分學生對于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缺乏認同感[5]。有的學生是在錄取時調劑到目前的專業的,由于不是自主選擇的專業,因此在心理上具有較低的認同感。有的學生雖然是自愿選擇了目前的專業,但是隨著對所學專業的進一步了解,才逐漸發現不符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因而對專業具有一定的排斥感。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學習倦怠。
4.對于未來發展的困惑
部分學生對于自身未來的發展具有深深的困惑感。造成這種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關于個人專業發展的困惑;來自于就業方面的壓力;來自于家庭經濟方面的壓力。
二、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對策
在明確了導致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之后,就不難有針對性地找出應對的措施。
(一)改變現有教學模式
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不以傳授知識點為主要目標,而應當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想辦法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參與度,增加師生互動討論,強化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后作業和實驗教學方面,降低用于鞏固知識點的小作業和驗證性實驗的比重,相應提高緊密結合現實問題的項目式大作業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重,以此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二)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支配時間
造成學生自主支配時間過少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開課門數過多,導致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不夠深入。學生往往能夠理解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但對于知識點之間的有機聯系缺乏整體的把握,也談不上運用知識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更談不上對知識的升華。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減少每學期的課程門數和周課時數,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支配時間,使學生能夠對課程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深度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更容易取得成果,進而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學習倦怠的產生。
(三)針對不同課程難度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為了應對課程難度導致的學習倦怠,應該針對不同的課程難度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對于難度偏低的課程,一方面教師應當拓展課程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壓縮課程學時,甚至與其他相近課程整合。
對于難度偏高的課程,可以采取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相結合的對策解決。適度降低課堂教學內容的難度,而較高難度的內容則主要采用在線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針對課程教學難點錄制微課視頻,并發布到在線教學平臺上,供學生課后學習使用。在線教學的優勢是學生可以自主控制學習進程,并針對難點反復觀看微課視頻。
(四)針對學生自身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
對于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應當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對策。
1.應當對大學新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比較大學教學方式與中學的不同。培養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之間的互教互學;遇到疑難問題時,要更多地通過自行查閱資料、自主思考解決,改變過度依賴教師的學習習慣。
2.對于沉迷于娛樂或熱衷于社團活動的學生,要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輔導,要使他們明白學業才是學生的立足之本,不能因為業余愛好而影響學業的發展。
3.在實行按照專業優先填報高考志愿之后,由于調劑錄取而導致的缺乏專業認同感的問題,可以基本上得到解決。而對于其他原因導致的專業認同感低的學生,應當允許更多的學生轉換專業。要從尊重學生選擇權與發展權的角度出發,對于能夠證實確有興趣和特長的學生,應當允許他們轉入相應的專業學習。
4.對于對未來感覺困惑的學生,要增加學校與學生家庭的聯系交流,并加強針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教會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隨著個人能力的發展,學生將會發現更多新機遇。因此只有抓住大學四年的學習時光,努力充實發展自己,才能從容地應對明天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楊麗嫻,連榕.學習倦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集美大學學報,2005(2):54.
[2]魏婷.大學生學習倦怠初探[D].合肥工業大學,2007.
[3]吳建紅,陳紅香,晏賽君.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38.
[4]黃文利.大學生學習倦怠探析[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101.
[5]陳燕.對當前大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巨同升(1965— ),男,漢族,山東臨朐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法設計、編程語言。
朱艷(1981.3— ),女,漢族,山東臨朐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數學教育、教育心理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