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建筑施工圖設計的防水處理問題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升,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在建筑工程中,防水問題一直是核心問題。其不僅關系到用戶的居住使用感受,還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平和使用壽命。因此文章就建筑施工圖設計的防水處理問題予以相關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防水處理
  1  引言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建筑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會對建筑物的質量及使用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目前國內建筑結構的防水處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出現建筑物漏水等問題,影響建筑物的質量和壽命。因此在現階段加強對于施工圖設計中的建筑結構防水處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建筑施工圖設計中關于防水材料的選擇和應用
  建筑防水設計首先要做好防水材料選擇工作,特別是對于容易發生滲漏的部位,更需要采用優質的防水材料,提升結構防水性能。在防水材料選擇過程中,需要注意使用的材料要滿足結構位移、溫度變化條件下的防水性能要求,優先選擇應力較高的材料。工程實踐證明,使用柔性防水材料,通常具有更好的耐熱性和延展性,在建筑施工圖設計中,應優先考慮此類材料。同時應該在施工圖設計 中明確防水材料使用的基本要求。在地面防水層施工時,可以采用地面磚、砂漿作為防水保護層,其中砂漿層的厚度要控制在2cm左右。墻面防水層施工可以采用細石混凝土面層、砂漿面層作為保護層,根據實際情況,對厚度在標準尺寸附近進行略微調整。對于建筑天溝等容易積水的部位,更需要做好防水保護處理。一般陰陽角的設計無法采用防水卷材滿足要求,需要采用涂膜防水方式,選擇高聚物改性瀝青材料。總體而言,防水材料的選擇必須符合建筑工程不同部位防水設計的實際需求。
  3  建筑施工圖設計中關于易滲漏部位的設計問題分析
  3.1  施工圖設計中建筑外墻的防水設計
  3.1.1  建筑外墻外部保溫收口的防水設計
  在建筑外墻設計中為了保障室內溫度需要設計相應的保溫層,整面墻的保溫層會在頂部女兒墻的位置設計收口,這一位置在建筑物的使用過程中會長時間暴露在外部環境中,雨水容易積聚,逐漸滲透到墻體內部,對建筑物墻體的保溫效果以及室內的裝飾裝修造成破壞。因此在對該收口位置進行防水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保溫層的端部位置及收口位置的厚度,一方面要增加保溫板的寬度,并用保溫板將結構板包裹起來,另一方面要選擇設計正確的保溫層坡面,參照建筑物的排水方向進行設計,避免在保溫層的收口位置出現積水,進而避免墻體滲水情況。
  3.1.2  建筑外墻中預埋件及連接部位的防水設計
  在建筑物的設計施工中,為了滿足整體結構,需要在墻體中設計不同類型的預埋件以及連接件,這些結構部件一般都是設計在墻體內部或者與外墻連接在一起,這就會對墻體內部的保溫層造成破壞,如果防水處理不到位就會進一步造成雨水的滲漏,破壞墻體內部結構,腐蝕鋼筋等結構部件,影響墻體質量。因此在設計中要盡量減少這種類型的連接設計,降低對墻體的破壞,對于必須使用的預埋件和連接件也要強化防水設計,增加保護層。
  3.1.3  建筑節點及窗井的防水設計
  在墻體與地面的交接位置,通常是最容易出現滲水的部位,因為很多建筑物會將排水管的排水口設計在這些節點部位,長時間的使用會在這些節點位置出現積水,進而造成墻體滲水。因此這些節點位置的防水層高度要相應的增加,避免積水高度超過防水層。而地下室窗井是地下室采光的重要結構,但是也會破壞建筑物墻體的完整性,在窗井設計中可以根據建筑物的具體情況增加使用高性能的防水涂料、設計相應的窗井頂板等方法來改善提升窗井的防水性能。
  3.2  地下室的防水設計
  3.2.1  地下室抗震變形縫的防水設計
  抗震縫是建筑設計中重要的結構設計,對于提升建筑物整體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地下室的設計中尤其重要。但是抗震縫的設計也會對地下室墻體的完整性造成破壞,設計中一般會使用可削減性的補償材料填充縫隙。在地下室使用過程中,地下水會持續對這些材料造成擠壓進而造成材料變形,地下室的隔水層也會受到壓力作用扭曲變形,甚至會出現隔水層破損的情況。因此在對地下室設計時首先要盡量減少變形縫的設計,同時可以使用性能更加穩定的細腰狀變形縫替代普通的變形縫,最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提升變形縫的防水性能,降低地下水等外界因素對變形縫防水性能的破壞。
  3.2.2  地下室進出口防水設計
  地下室使用中需要與外部連接貫通,進出口就會暴露在外部環境中,成為雨水滲透倒灌的重點防護區域。地下室的防水設計要重視兩點:(1)在地下室的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設計排水溝,有效排出地下室內的積水;(2)在出入口的頂部位置要設計向上的挑檐,避免雨水沿頂部滑落匯集到出入口位置,形成雨水倒灌,同時也要在地面位置設計合適坡度的反坡。
  3.3  施工圖設計中屋面防水設計
  3.3.1  強化重點部位防水設計
  在建筑物的屋面位置設計有許多內外連接的部位都容易出現積水,受到雨水侵蝕出現防水破壞,漏水滲水的情況。而且在這些位置一般都會使用到多種不同的材料,這些材料相互交接,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類型的裂縫。這些部位的防水設計要綜合考慮到具體的使用環境,與其他建筑材料搭配,形成完整統一的整體,提高整體的防水性能,比如在設計女兒墻時除了正常的防水層設計之外需要在內側涂抹一定厚度的防水材料。
  3.3.2  天溝檐口等部位的防水設計
  在建筑物的屋面位置都會設計天溝檐口方便排水,也容易出現積水引發結構變形,而且這些位置結構復雜,普通防水材料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所以這一部位的防水設計需要進一步強化,使用更好性能的防水材料,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高性能的高聚物瀝青對整體進行涂抹防水,提高整個天溝檐口部位的防水能力。
  3.4  施工圖設計中廚衛防水處理問題
  在設計建筑施工圖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廚衛的防水處理,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區中的用水頻率較高,所以應該分析廚衛區域中,飽和水的滲透特征。例如:淋浴間、沉箱等建筑施工的部位,非常容易受到滲水、漏水問題的影響,進而影響業主的居住質量。針對這一問題,設計人員在構建圖紙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廚衛受水影響的基本特征,進行針對性的防水設計,從而提高建筑整體的防水效果。同時,在設計施工圖紙的過程中,應該對廚衛區域的防水等級,進行合理的、清晰的劃分,以此來確定飽和防水滲透設計的部位、方式等。另外,工作人員也能夠因此而確定不需要飽和防水滲透設計的部位、方式,提高設計工作的針對性,保證相關工作的合理性。另外,因為淋浴間的特殊性,其防水設計的上返高度,應該在180cm左右,對于衛生間的墻體,還需要設置防水層,避免影響整個墻體的質量。除此之外,設計人員應該重視衛生間沉箱二次排水的細節、措施,對其進行合理的、有效的防水處理,包括管道的位置、預留空間等,為提高建筑施工的順利性、有效性,提供基本的保證。
  4  結束語
  綜上,未來隨著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施工圖中的防水設計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也會遇到更多更復雜的問題,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對于建筑物結構防水設計的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防水處理方案,進一步提升建筑物的防水性能,促進建筑行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文俊.施工圖設計中建筑外圍護結構的防水處理[J].四川水泥,2018(10).
  [2] 王紅英.建筑施工圖設計的防水處理問題[J].建筑技術開發,2018(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3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