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財融合背景下會計人員執業能力提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對“大智移云”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財務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與升級,業財融合這一新的企業運營模式應運而生。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唯有運用技術革新,結合對管理會計的創新,才能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財務變革和財務作業模式的智慧升級,最終為企業創造價值。新形勢下,企業為實現內外部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提高管理效率、強化財務管控,對會計人員的執業能力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業財融合背景下會計人員的執業能力進行了探索,并對相應的路徑進行了選擇。
關鍵詞:新時代;業財融合;執業能力
一、概念梳理
1.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是指業務與財務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企業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借助信息化技術,綜合運用管理會計優勢,全面利用信息高度集中、高度共享特點,進行預算決策、控制考核、戰略規劃等管理活動,以此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和企業財富的創造。
2.現代會計執業能力
現代會計執業能力,指現代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進行會計活動必備的能力。隨著我國管理會計工作的與時俱進,對會計人員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除必備的專業能力外,會計人員還應注重數據洞察能力、統計分析能力、業務理解能力、合理避稅能力、溝通能力、現代技術應用能力等全方位、多角度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業財融合背景下會計人員的執業能力框架
1.執業素養
執業素養即從事某一職業所具備的基礎素質和技能。會計作為專業性和功能性極強的職業,其職業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會計除具扎實的專業功底之外,還需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營改增、金稅三期、多證合一、國地稅合并、個稅改革、納稅信用體系等多項舉措的齊頭并進,推動我國稅制體制改革不斷向互聯網靠攏聚集,監管體系日趨完善。因此,會計人員必須一如既往地學習國家相關政策,誠信守法,正確認識會計工作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嚴格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客觀公正、廉潔自律、是非分明,從而推進會計工作的順利發展。
2.溝通能力
會計人員傾向于使用會計專業術語為企業經營出謀劃策,而業務人員更多地關注業務的完成與否。會計人員想要打破會計和業務之間的壁壘,需加強與業務人員的交流,掌握溝通技巧。使業務人員理解業務與財務的勾稽關系,理解財務數據背后的業務實質。過去,會計人員掌握的財務數據并不少,但業務部門的流程并沒有因財務數據而變通暢,財務數據沒有解決實質性問題。會計人員唯有提高溝通能力,才能使業務人員為財務部門提供實用信息,而不是將所有信息遞交財務。最終才能提高效率,改善效益。
3.專業能力
財務會計屬于報賬型會計,會計人員根據日常業務記錄做憑證、記賬、出報表,只需完成基本的對賬、清算等工作。僅對其基本賬務處理、財務核算等專業能力提出了要求;管理會計屬于經營型會計,履行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和考核職能,著重規劃企業的未來。要求會計人員在掌握會計核算的基礎上,精通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管理會計報告和分析、內部控制等管理會計專業知識。
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反映業務,業務決定財務現狀及未來走勢。會計人員應主動向管理會計靠攏,而且要對相關行業會計有一定了解,以管理者視角進行決策活動。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包括預算編制、戰略規劃、風險投資、管理咨詢、稅務籌劃等多維度的專業技能。
4.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業財融合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業財融合大多依附IT建立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以此實現數據共享、資源整合。會計人員應主動適應新技術變革,不斷學習新技術,為企業財務管理獻計獻策,助力企業價值的提升。一方面,會計人員需培養發散性思維,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效勞自己的工具,而非威脅,才能避免被信息化技術所替代。另一方面,會計人員應及時掌握、合理運用這些技術,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交融滲透中積極開拓進取,使信息技術從根本上為自己服務,這也是會計自我價值的一次全新轉型和升華。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會計人員執業能力培養的路徑選擇
1.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為順應新經濟時代的發展,應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和管理,樹立良好工作風尚。一方面,企業可創建本企業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標準,依托評價體系,結合考評標準,及時反映會計人員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便于會計人員的自我檢查、自我檢討。另一方面,企業應落實和加強本企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在本企業內加強宣傳,使會計工作者形成主動學習、主動獲取、自覺糾正的良好氛圍。
2.建立內部輪崗制度
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意義與業務環節緊密相扣。由此,企業組織內部可采取換崗制度,在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之間進行調換。一方面,從業務部門抽取部分業務人員至財務基層崗位。使其更加明晰財務做賬的業務依據和財務賬面上的來龍去脈,懂得業務上某個環節對財務記賬的影響。另一方面,從財務部門抽取部分財務人員至業務部門。增強財務人員業務理解能力,找到業務環節規避財務風險的方法。
3.經常組織內外部管理會計的學習
管理會計側重會計信息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體現,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為實現從片面化管理向專業化、全面化管理的轉變,企業應經常組織同行業管理會計工作者交流學習,擇優吸納,實現模仿與創新。管理會計人員不僅要向外學習,而且要經常向內探索。企業內部也應經常組織對管理會計的學習,結合內部實況,明確長短期管理目標,著眼企業長期規劃下短期目標的實現。
4.借助信息技術工具提升自己
技術更迭推動財務的發展,信息技術正顛覆傳統財務。結合基層財務處理的流程化特點,催生了財務機器人,自動完成表單審核等一系列基礎操作。為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的高效交互、集成整合,誕生了各種財稅一體化的智能共享平臺,旨在實現業財稅無縫對接。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為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保駕護航,而AI、BI技術也為財務共享提供了幫助。ERP系統使財務、供應鏈一體化成為可能,云計算大幅提高了會計處理效率。諸如智能財務、財務共享、預算管理、商業智能分析等各大軟件或平臺的迅猛發展,使財務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合成為必然。會計人員唯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便利,掌握信息系統操作,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增值,助力企業價值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先治,王兆楠,柳志南.基于管理會計的企業管理控制模式創新探討[J].會計研究,2017(12):24-29+96.
[2]肖海群.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01):23-24.
[3]趙麗娜.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8(35):104+106.
[4]馮巧根.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管理會計——導入、變遷與發展[J].會計研究,2018(08):12-20.
[5]王莉.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挑戰和策略[J].財會學習,2018(35):92+94.
[6]焦鈺琪.大數據時代的業財融合研究[J].財會學習,2018(18)
作者簡介:
楊雅婷(1997- ),女,漢族,湖南常德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15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學;
楊懷宏(1972- ),女,漢族,湖南湘潭人,碩士,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