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流通現代化水平區域差異度量:理論與實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流通現代化發展相關理論,通過構建流通產業發展模型,研究了我國流通現代化發展的影響機制,并采用指數分析法對我國不同區域及省份之間的流通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差異性進行探討。結果表明:我國不同區域之間的流通現代化產業發展差異性較大,總體呈現東高西低的態勢;我國不同省際之間的發展差異性較大;在我國四大區域發展水平的整體差異中,區域間的差異性占主要地位。
  關鍵詞:流通現代化   區域差異   泰爾指數   度量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市場經濟的供給側改革已使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逐步趨于完善。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正逐步由傳統的發展模式向多元化經濟體制轉型,在此過程中,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性也逐漸顯現出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呈現東強西弱的態勢,進而導致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性也開始呈現出這一態勢。流通產業發展的差異性是我國不同區域流通業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差異性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楊涵濤,2017)。因此,深入分析我國流通現代化的發展現狀,探索造成不同區域流通產業發展差異性的因素,對于促進我國不同區域流通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僅有少量與流通產業發展相關的研究報道,且均是以流通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為研究視角,而以區域差異為研究視角的文獻卻極為少見,同時對流通產業發展差異性實證度量的研究更是寥寥無幾(俞彤暉等,2014)。鑒于此,本文通過構建流通產業模型來對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差異性進行研究,同時采用泰爾指數(Theil)、基尼系數(Gini)以及對數離差均值法(MD)來進一步對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差異性進行佐證研究,并對我國不同區域之間的發展差異性進行深入剖析,為進一步縮小我國不同區域間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提供理論依據,并針對我國流通現代化產業發展現狀提出對策及建議。
  我國流通現代化水平區域差異度量的理論基礎
 ?。ㄒ唬┥藤Q流通有關理論
  由于觀察角度與思考問題的方式具有差異性,經濟學理論對商貿流通理論的定義呈現雙層含義。一方面含義是將商貿流通視為制造到交易、流通到消費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從廣義角度對馬克思主義商貿理論的一種剖析。另一方面含義是將商貿流通定義為通過商品的生產源頭與交易過程來反映出財富的真實性,并通過實際商貿情況對理論進行研究和解決矛盾。
  馬克思主義經典商貿流通理論認為,一切商貿流通矛盾均源自于商品的交易(趙鋒,2014)。馬克思從本質上對商貿流通的含義進行了剖析,馬克思認為經濟循環系統能夠運行是需要商品的生產、消費與流通環節之間相互配合的結果,在經濟循環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商品在每一個環節中所起到的銜接作用是極其關鍵的。商品的流通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商品流通達到一定規模便形成了貿易,而貿易正是生成資本的前提。因此,馬克思對商貿流通的分析可以說明商品的流通不僅僅是單層次的商品交易行為,其本身包含著更復雜的經濟關系,流通對商品的生產全過程具有約束作用,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
 ?。ǘ﹨^域經濟差異理論
  所謂區域經濟學,是對固定資源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通過合理的分配利用而獲取最高收益的一種研究。區域經濟的差異是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固定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與該區域經濟能力的不匹配??偠灾?,一個固定的區域中不同地點的經濟發展速度不同,部分地點經濟發達而部分地點經濟落后。不同的思考角度對經濟資源分配標準的定義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理論:
  佩魯的增長極理論。法國經濟學家佩魯認為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其勢必會出現發展不平衡的狀態(何蘭芳,2017)。經濟的增長是由增長極開始,在一定經濟范圍內逐漸擴散,最終導致整個經濟系統實現經濟增長,即持續為產業提供動力進而促進產業群中個體的發展,通過產業群的發展帶動整個經濟系統的增長。在為產業群提供持續推動力的過程中,產業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與其相關聯的其它企業的生產力顯著增加,這被定義為擴散效應,同時,由推動型產業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周圍出現經濟活動的效應被稱為極化效應。這些推動型產業活動包括產品的生產和產品的交易等,推動型產業會帶動周圍產業的同步發展,這些產業以推動型產業為經濟核心,在推動效應的作用下,整個區域經濟實現發展。
  廖爾達爾的積累因果理論。瑞典經濟學家廖爾達爾等人的積累因果理論指出:在社會經濟系統中,每一個經濟元素均處于循環積累的動態過程中(張懷文,2016)。一個社會因素的變動會導致另一個社會因素隨之變動,而隨之變動的社會因素反過來又會激化自發變動的社會因素,最終導致社會經濟隨著社會因素發生變動,并呈現循環積累的現象。經濟市場對緩解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具有重要意義,經濟市場的優勢會在整個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持續存在。經濟積累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其可以使區域中經濟相對比較落后區域的勞動力向經濟發達區域流動,導致經濟落后地區的勞動力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另一方面,經濟區域中比較發達地區的資本向落后地區流動,促使落后地區的經濟狀況回暖。區域中的經濟發展是否穩定取決于上述兩種因素的博弈結果。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既要進一步發揮發達地區的經濟優勢,又要加大對落后地區經濟改革的力度,最終消除區域中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弊端。在此過程中,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我國需要制定針對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政策方針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ㄈ┝魍ìF代化理論
  隨著時代進步,現代化理論在流通領域也逐漸得到廣泛應用,流通現代化理論既繼承了傳統流通模式的優勢又為現代流通注入新的理念。
  流通現代化理論在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不盡相同,該特征包含多視角評論的理論性特征以及系統本身錯綜復雜的系統性特征。同時,流通現代化理論還體現在長期動態發展過程中的循序性特征和流通營銷與服務模式復雜多變的創新性特征。   流通現代化理論揭示了我國流通現代化發展的基本內涵和目標,我國流通現代化是傳統流通理論與我國自身流通特色相結合的產物(祝合良等,2017)。其中,我國流通現代化主要表現出二元經濟特點,我國現代化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現代化發展仍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我國現代化經濟存在傳統的農業經濟與現代化商業經濟共同發展的現狀,現代化流通同樣也表現出這種現象,傳統流通經過現代化的創新后開始轉型發展,傳統流通的二元結構逐漸向單元結構轉化。同時,在我國流通現代化的初級階段,農業向工業靠攏,工業向通信靠攏的多元交錯現象說明我國現代化處于由初級逐漸轉向高級的發展階段。工業化與文化的高度融合為我國流通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保障,在流通現代化發展的每個階段都需要有相互匹配的發展機制,例如初期需要商品的生產規模與物流規模相匹配,后期需要商品的交易與需求人群相匹配,即生產力需要與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保持同步。從我國初期的經濟封閉停滯發展到創新型經濟市場的高速發展,導致我國經濟體制急劇轉變,流通現代化的傳統模式遭到破壞,造成我國在經濟市場中的流通模塊的約束力度降低,進而促使我國不同流通體制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而演變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流通模式。
  (四)其他相關理論
  產業經濟學有關理論。產業經濟學是探索如何將固定資產進行最佳配置的理論。產業經濟學理論主要研究范疇包含產業中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與協同、產業鏈的協調發展、產業環節的相互溝通與促進等方面。美國經濟學家梅森等人通過截面統計法總結出SCP范式(經濟市場模式-市場規律-市場發展)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苑連霞等,2015)。雖然SCP范式在當今經濟市場中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SCP范式是將商品流通費用排除后所總結出來的,因此該理論邏輯在實際經濟市場中的應用仍然存在弊端。
  商業地理學有關理論。英國經濟學家奇澤姆以商業系統與產品的交易為研究基礎,針對社會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聯性展開一系列研究,分析了地理環境因素對商業經濟的發展、產品的交易與售后服務的影響(周凌云等,2013)。商業地理學從宏觀角度分析了商品流通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商業地理理論主要包含四部分:第一,通過商業地理對商業活動方式進行研究;第二,根據不同商業部門的差異性,對商業部門的營銷策略進行研究;第三,針對城鎮商業模塊的合理性分配進行研究;第四,區域商業地理的總體規律性研究。綜上所述,商業地理學的宗旨是將商品資源與商業區域進行合理布局,優化商品的流通渠道,擴大商業區域的覆蓋面積。
  方法設計
 ?。ㄒ唬﹨^域差異度量方法概述
  區域差異的度量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分別為相對差異以及絕對差異。
  在絕對差異的度量方式中,極差測量方式是采用數據兩端的極值進行相差,該種度量方式比較簡單:
  R=ymax-ymin
  與極差法相比,極均差法在部分區域并不適用:
  R=ymax-y     R=y-ymin
  平均差作為平均度量的離差,其可以直觀反映出平均數之間的差異,該值越大則表示不同數值之間的差異越大:
  標準差也稱之為方差,是描述數據趨勢與標準值之間的偏離度:
  對于相對差異而言,其度量手段較多。其中,最為常見的度量手段為變異系數(CV)法,其是數據的方差與平均值的比:
  基尼系數作為一種度量方法,其主要是來分析收入分配的合理程度,當基尼系數(Gini)位于0到1之間時,其反映出收入水平處于絕對公平與不公平之間的不同等級。同時,熵值法是分析信息數量多少的度量方法,通過對信息數量的計算來測量不同個體間的差異程度,隨著熵值的增大,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程度也逐漸升高。當c≠0、1以及c=0和c=1時,熵值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N為區域中人口的比例狀況,c反映的是度量數值變化時靈敏性。
  最后,泰爾指數法作為熵值法的一種,其是對不同國家之間的收入進行度量,進而反映出國家之間收入的差異性。當c=0時,泰爾指數所采用的自變量為國家人口百分比;當c=1時,泰爾指數所采用的自變量為國家經濟收入。
 ?。ǘ┝魍óa業發展區域差異度量設計
  每種度量方法均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缺點,針對不同的測量個體,選擇一種合適的度量方法是真實反映出不同區域差異情況的關鍵。泰爾指數法與其它度量方法相比,其能夠將不同區域的差異進行分解,進而反映出每個組成單元之間的差異性,因此,通常采用Theil、Gini以及MD法對流通產業發展區域的差異性進行度量。
  采用MD、Theil法對流通產業發展區域進行度量。
  式中,yi表示第i個流通現代化發展區域的水平,y表示產業的平均發展水平,n表示流通現代化區域的數量。
  采用Gini法對流通產業發展區域進行度量。道爾頓等人對基尼系數法又進行了優化,至今仍被用于經濟學中對流通產業發展區域進行度量。部分經濟學家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特點對基尼系數法進行了創新,進而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流通產業發展區域的差異情況,且明確了不同流通產業發展區域的差異性與基尼系數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其采用的度量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yi表示第i個流通區域的發展水平,y表示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平均發展水平,n表示流通產業區域的數量。
  我國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區域差異的實證度量
  (一)省際流通產業發展差異的度量與分析
  通過Theil法、MD法和Gini法對我國2016年31個省份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差異性進行度量,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通過表1可以看出,通過三種指數法所計算得出的指標均較大,說明我國不同省份的流通產業發展區域之間的差異比較大?;嵯禂禐?.4269,其介于0.4-0.5之間,說明省際發展的差異性較大。另外兩個指數值也較大,這與基尼系數所反映的結果相一致。  ?。ǘ┧拇髤^域流通產業發展水平差異的度量與分析
  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我國流通產業的發展由東至西表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本文通過上述三種指數的計算方法對我國東、中、西、東北四大區域的流通產業發展差異性進行度量,其中東北地區包括吉、黑、遼3個省份;東部地區包括京、津、滬、蘇、冀、魯、粵、浙、閩和瓊共10個省市;中部區域包括晉、贛、豫、皖、鄂和湘6個省份;西部區域包括川、渝、桂、陜、云、貴、青、藏、甘、寧、新和內蒙古12個省市自治區,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通過表2可以看出,四大區域差異的MD、Theil、Gini值分別為0.1585、0.1637、0.3024,與我國省際流通產業水平發展差異相比均有所降低,這是因為流通區域數量N的值減小。然而,三個數值的降低幅度較小,說明我國四大區域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之間的差異依然較大。
  本文針對四大區域中的每個區域單獨進行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差異性的度量,具體內容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我國東北區域、中部區域、東部區域和西部區域的MD值分別為0.0712、0.0082、0.1630和0.4428,可以分析出,我國西部區域的MD最大,西部區域的MD是東部區域的2.72倍,是東北區域的6.22倍,是中部區域的54倍,說明我國西部區域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差異最大。這是由于我國東部地區的經濟比較發達,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這為東部區域流通現代化的發展持續提供推動力。而西部區域由于地處劣勢,經濟發展受到地理因素及環境資源的約束,導致其流通現代化的發展步伐緩慢。同時,中部和東北區域處于西部和東部之間,兩個區域的流通現代化發展節奏適中,其經濟增長速度平緩,兩個區域的內部的流通現代化產業發展有條不紊。
  本文利用Theil和MD法對我國四大區域中每個區域的不同節點進行流通現代化差異度量。結果顯示,所采用的兩種指數法對每個區域不同節點的流通現代化差異度量結果相似,因此,本文僅列出通過MD法對不同區域節點差異性的度量結果。
  通過表4可以得出,針對我國東北區域、東部區域、中部區域和西部區域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差異性而言,2016年我國四大區域間的差異值為0.0915,占整體差異的57.4%,可見我國區域間的差異超過整體差異的50%,這說明我國區域間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差異在我國整體差異中占據主要地位。
  (三)小結
  本文通過MD、Theil和Gini法對我國不同區域流通現代化產業發展水平的差異性進行研究,我國省際之間的流通產業發展差異性比較顯著,同時,我國四大區域之間的差異性較大,且整體呈現出東高西低的形勢。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在我國四大區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中占據主要地位,不同區域內部元素之間的差異性不可忽視。
  結論與建議
  流通產業在我國不同省份之間的差異性比較顯著;流通產業差異性存在于我國四大區域中,且流通現代化產業差異性由東向西呈現出逐漸降低的態勢;我國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在四大區域的整體差異性中占據主要地位,且每個區域內部均有差異性的存在。
  我國需要根據不同區域流通產業的發展特點來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我國西部落后地區的經濟扶持力度;促進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通過流通產業發達地區帶動流通產業落后地區,進而縮小我國不同區域間流通產業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擴大人才引入規模,加強不同地區的人力資源管理,從而提高區域流通產業的發展效率。
  參考文獻:
  1.楊涵濤.我國流通產業現代化的路徑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7(15)
  2.俞彤暉,郭守亭.中國流通效率的區域差異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4(5)
  3.趙鋒.我國流通產業發展水平的測度與區域差異分析—基于1997-2012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4(3)
  4.何蘭芳.區域發展差異視角下商貿流通業發展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4)
  5.張懷文.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對我國經濟增長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5)
  6.祝合良,葉萌.標準化對我國商貿流通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實證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7(5)
  7.苑連霞,郭瑋.商貿流通業現代化水平區際差異性及流通現代化路徑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7)
  8.周凌云,顧為東,張萍.新時期加快推進我國流通業現代化的戰略思考[J].宏觀經濟研究,201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9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