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高校特有的文化現象,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對社會的發展起著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意義深遠。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內涵、功能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研究,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文化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就曾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全面啟動和廣泛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但這“三走”,每一步都走得較為艱難。近日新鮮出爐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只是下降速度趨緩。一方面,很多學生從小學開始就缺乏鍛煉,身體素質差;另一方面,網絡的發展讓很多學生開始沉迷于虛擬世界。由此可以看出,體育文化建設革新迫在眉睫。
1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
高校體育文化是社會文化、高校文化、體育文化三者的有機結合,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相互作用產生的特殊的文化現象。它具有物質性,思想性和實踐性,將高校作為主要空間,以高校師生為主體,以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及活動為主要內容,反映新時代的大學生特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對社會文化特別是高校文化產生深遠的意義,高校體育文化以其深刻內涵和廣闊的外延伴隨著社會文化更新而發展。
2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功能
2.1健身功能
體育文化是高校獨特的文化現象,吸引了在校師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在參與鍛煉的過程中改善了機體的血液循環,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的運行;促進了學生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使體格、體型更加健壯完美;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利于調節機體機能,緩解不良情緒;改善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充滿活力。
2.2教育功能
體育教育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兼具身心教育,審美教育等功能,可以彌補其它學科教學的不足。體育教育對學生意義重大,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還有利于提高身體機能,增強學生意志力,提高學生社會適應力,對培養學生人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2.3娛樂功能
高校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眾多的體育項目產生的愉悅感受不同且結果充滿懸念具有不可預測性。高校師生根據興趣愛好和特長置身于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愉悅了身心,消除疲勞和煩惱、減輕心理壓力,保持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3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文化氛圍,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也隨著高校建設而逐步發展。目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注重程度不高、基礎相對落后。
3.1功能性弱,建設缺乏特色
由于眾多因素,長期的教學管理造成體育的任務僅僅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體育意識、品德、素養的教育膚淺,造成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產生與體育道德、精神相背離的不良行為,缺少有效的組織和科學指導,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達不到參與鍛煉的行為效果。
3.2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物質保障
器材、場館等體育設施作為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體現了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水平。近年來,由于國家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高校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大幅度提升,導致原有的場地、器材設施缺乏,影響體育文化目標的順利實現。
4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對策
4.1加大高校體育設施建設力度
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是以體育設施為依托,高校為保障基本的體育發展需求應逐步增設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營造積極的體育運動氛圍,確保師生的體育鍛煉、體育賽事的需求。體育場館作為高校標志性建筑物之一,是體育文化的載體,對體育文化知識的傳播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其建設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4.2加強體育意識教育,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體育作為高校師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科學是高校日常行為舞臺中的亮點,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建了平臺,已逐步融入到現代社會生活中。高校體育對于樹立正確的體育觀,保障體育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的橫向聯系,彰顯體育的魅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觀。
5結語
體育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展現了高校特點,成為了推動高校體育建設促進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一環,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其功能價值將超出人們對體育的傳統看法,其意義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 龔德貴.論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3(02):170-172.
[2] 陸青.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04):114-115.
[3] 王建民,郭平.試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04):538-539.
[4] 馬萬鳳,徐金華.試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04):508-510.
[5] 王艷云,左成.探析我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J].北京體育大學報,2006,29(09):1177-11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