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素材對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豐富和完善課堂教學內容,借助生活化素材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生活化素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更為普邊,本文就以生物學科為例,對生活化素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幾方面研究。
關鍵詞 生活化素材 初中生物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其中蘊藏著豐富的生活常識,因此生物學科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化素材,借以拓展教學范圍,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更具趣味性的課堂環境,最終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
1生活化素材對初中生物教學的積極影響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就教學工作而言,生物是一項基礎性極高的學科,包括農業、畜牧業、醫藥業等多個領域,都對生物課程有著較高的要求,生物科學是多項產業的基礎。因此,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在未來就業的過程中,提前夯實基礎。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新一輪的課改要求之下,初中生物課程要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切實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并且保證最終的教學落實在實際生活之中,從而更好符合教學目標。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提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在初中階段,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的萌芽階段,而此時最為重要的任務即為激發學生的欲望,為后續的深入學習工作夯實基礎。因此,從生活出發的教學工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生物課程的入門,驅動整個教學更為簡易與趣味化,幫助學生首先激發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
2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活化實施對策分析
2.1生活化教學素材,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
盡管生物教學的內容較為繁復且廣闊,但通過采集生活化的素材,能夠驅動教材更為簡單、通俗,從而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
例如:在進行“細胞的細胞壁”內容教學時,教師利用生活素材——水果、水果干作為例子進行分析,盡管水果干缺乏水分,但水果干也充滿甜味。而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在曬干的過程中僅僅是水果的水分流失,細胞質中的糖類卻沒有因此揮發。通過這樣具象化的生活例子舉例,能夠更好幫助學生理解“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相關知識點。
同時,教師也要具體引導學生,針對學習到的內容和知識做出更好的總結,并引申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例如,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發霉、飯菜變質,都是因為霉菌的滋生。而水果的中的有機物,能夠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通過這樣的引導,能夠更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感受到生物學習并非脫離實際,而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
2.2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積極性
對初中學生而言,對生物教學是第一次有所接觸,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切莫不可操之過急,而是要逐步幫助學生對生物課程有一定的認知和熟悉了解。而為了更好達到這一目標,教師的首要任務即為做好生活化情景創設。通過生動形象的生活化情景,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間從實際生活聯系到生物學習,不僅能夠更好降低對生物的學習難度,還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到學以致用,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際所用,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好奇心。生物課程,是要求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學科,所以如果僅僅進行系統化的理論知識教學,相對更為刻板和枯燥。而生活化情景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消化知識,不僅更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為后續的持續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進行有關“生物遺傳以及基因突變”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可以引入生活化素材。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午后陽光溫暖,一窩小貓咪在懶懶的躺在地面曬太陽,它們的身邊是“爸爸、媽媽”,小貓有兩只黑貓,還有三只花貓,而貓爸是黑色的,貓媽是白色的??赐赀@個生活小視頻之后,教師就要提問了:有誰知道這么可愛的小貓咪,為什么毛色不全部隨“父母”?,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出教學內容,最后,教師和學生一同總結這主要是因為貓基因遺傳的過程中,發生了突變的現象,導致幼體的毛色、性狀等與母體產生了較大的差異。只有具象化抽象的理論知識,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加以表現,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學習的難度,為學生持續展開學習、投入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夯實基礎,幫助學生全面、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學效果。
2.3開展生活化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即為“探究性學習”,即為引導學生對知識體系做出不斷地探究和自主分析,并且通過生物課程的方式,全面打開學生的探究思維,幫助學生能夠得到多元化的綜合思維訓練。而生活化教學的方式,能夠切實降低學生對抽象生物知識的理解難度,并且能夠在潛移默化間幫助學生更好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并且生活化情景教學能夠幫助教師營造一個更為開放且包容的教學氛圍,更好為探究性的學習夯實基礎。
例如:依舊以“生物突變”為例,在認識了什么是“生物突變”之后,教師要讓學生知道“生物突變”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此時教師可以將生活案例引入課堂,多媒體播放一組金魚圖片,圖片中金魚顏色各異。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問:大家說說圖片上金魚有什么不同。生甲:金魚的顏色不一樣;生乙:鰭的形狀也不相同。生丙:我還見過一種水泡金魚,眼睛兩邊有大水泡的……接著,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搜集、整理生活中有關“生物突變”的素材,在下節課進行交流、分享。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將生活與生物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還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3結束語
總之,生物與人們現實中的生產、實踐、生活活動有著緊密而廣泛的聯系,教師應采集生活中每一個教學素材,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有效加入一些生活知識,讓生活走進課堂,也讓課堂走進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樂思,積極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許秋紅.回歸生活,讓生命靈動起來——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微[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8):65.
[2] 牙毅候.如何在初中生物中實現生活化教學[J].好家長,2018(72):1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