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中學高三學生職業理想現狀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以四川省三個市為例研究高三學生的職業理想現狀。將職業理想劃分為四個維度,職業目標、職業規劃、職業需求和職業興趣。通過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綜合學生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規劃現狀,考察高三學生的職業方向規劃情況,對學生的職業方向選擇與個人能力、興趣的契合度做出量化評價。
關鍵詞 職業理想 職業方向 層次分析法 職業心理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1選題背景
國家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改革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重要動力來源。一方面統籌“211工程”、“985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另一方面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高考科目設置由“文理分科”轉向“3+3模式”,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此外,各省份因地制宜改進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廣泛實行知分填報與平行志愿投檔,開發志愿填報系統,考生借助網絡可以實時了解高校提檔線。這些舉措為高中與大學階段的學生創造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同時降低了高考志愿填報風險。但考生要拿到心儀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最根本的是建立合理的自我定位。
2研究設計
2.1研究目的
第一個百年目標期限將至,國家教育事業需穩中求進,儲備人才資源。確定職業理想,合理填報高考志愿,實現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精準對接,將為學生個人發展和國家人力資源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調查了解現階段高中生的職業理想與職業規劃狀況,掌握學生群體的深造潛力與發展方向,有助于學校進行教學資源規劃,也為教師進行階段性的教學改革,科學引導學生提供了參考。
2.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査閱期刊、學位論文、網絡檢索等方式收集與高三學生職業理想研究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所要研究的問題。
?。?)問卷調查法。設計《高三學生職業理想現狀調查問卷》,在四川省廣安市友誼中學,南充市嘉陵區第一中學,甘孜州高級中學展開調查,整理并統計回收的有效問卷,為本文的討論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3)層次分析法。高中生職業理想受到社會、人文、經濟等方面因素影響,在作比較、判斷、評價時,這些因素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或者優先程度往往難以量化,根據客觀實際的主觀選擇將會起著相當主要的作用,而層次分析法能有效地結合定性和定量,系統化、層次化地處理這一問題。
2.3問卷結構
此問卷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調查被試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家庭情況等;第二部分調查高三學生職業理想,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法編制量表(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一般同意、4-比較同意、5-非常同意)。
本問卷將職業理想分為:職業目標(自我認知、職業理解);職業需求(職業動機、職業價值觀);職業規劃(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執行計劃);職業信心(現實型信心、研究型信心、藝術型信心、社會型信心、企業型信心、常規型信心)四大維度。
2.4問卷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88份,其中有效問卷361份。
2.5問卷信度效度檢驗
2.5.1信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個對象進行重復測量時,調查問卷結果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即測量工具能否穩定地測量所測事物。Cronbach 信度系數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數,評價的是量表中各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屬于內在一致性系數,一般認為若 系數在0.7以上則該量表的信度是可接受的。本問卷將職業理想分為:職業目標(自我認知、職業理解);職業需求(職業動機、職業價值觀);職業規劃(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執行計劃);職業信心(現實型信心、研究型信心、藝術型信心、社會型信心、企業型信心、常規型信心)四大維度,表1為問卷的 信度系數,其值都大于0.7,說明問卷有較好的信度。
2.5.2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是對問卷的有效性進行分析,指測量工具能夠準確測量出被測對象的有效程度。量表的效度分內容效度、準則效度和結構效度。受條件限制,本研究只做問卷結構效度的分析。對問卷樣本進行分析,得到KMO值分別為 0.866,大于 0.5,說明問卷有較好的效度(見表2)。
3數據統計分析
3.1職業選擇
第一模塊研究高考志愿填報前,學生是否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能否把握個人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為高校及專業選擇做好準備。以下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將職業目標、職業規劃兩個維度進行量化,最終對高三學生的職業方向選擇給出評價結果。
3.1.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把職業方向選擇評價的主要因素和基本要求歸結表示為5個方向,15個具體因素。
3.1.2職業方向選擇評分
經過自我認知、職業理解、職業規劃等環節的自評后,由上述層次結構模型可確定學生的最終得分(百分制),調查結果得知:樣本總體按照分數從低到高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20—40分”,第二類“40—60分”,第三類“60—80分”,第四類“80—100分”。樣本集中于60—80分區間,80分以上樣本比重17%,60分以下樣本比重26%。
3.2職業心理
第二模塊探究學生的職業心理現狀,包括職業需求、職業信心兩個維度。
3.2.1職業需求部分
個體行為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其中職業動機作為職業行為的直接原因,可用以預測學生未來的從業穩定性,而職業價值觀對職業動機具有導向作用。根據已有的研究結果,自我超越型價值觀和自我完善型價值觀能夠使青少年建立較為內化的學習動機,而物質主義價值觀則會使青少年建立較為外化的學習動機。
本文按照學生備選不同專業的起因將職業需求分為內部需求與外部需求,其中內部需求因素包括內在動機,自我完善與自我超越價值觀;外部需求因素包括外在誘因,物質價值觀。 對問卷中認可度的五個等級“非常同意”、“比較同意”、“一般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依次賦予5—1分值,按照樣本類進行數據統計。其中第一類樣本數據離散程度較高,不具代表性,分析過程予以剔除。
根據分析調查可見,職業需求與職業方向選擇得分關系表現為正相關;職業需求全體樣本的平均值介于第二類樣本和第三類樣本之間;第二類和第三類樣本內部需求比重低于外部需求,第四類樣本內部需求比重高于外部需求。
3.2.2職業興趣部分
根據霍蘭德職業興趣量表將學生職業興趣分六大類型,統計結果見表3。
由統計結果,只有不到一半的的學生呈現出明顯的單一職業興趣傾向,大部分學生屬于多元復合的職業興趣類型。
4研究結論
?。?)大部分高三學生在志愿填報前具備基本的職業方向,面對眾多高校及劃分繁雜的專業,能夠綜合考慮個人興趣、能力、理想,獨立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但是這些學生的職業方向選擇不夠堅定,職業需求側重于外部需求,職業的長遠發展存在很大的風險。教師有必要在自我認知,職業理解與職業規劃方面對高中生進行及時的點撥,并引導他們強化自我完善的意識,增加備選方案,對比之下尋找契合度高的職業方向。
(2) 接近兩成的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前確立了穩定的職業理想,并在職業發展預想中表現出了強烈的內部需求。
?。?)職業理想毫無打算的學生很少見,但相比于職業理想堅定的學生,在自我認知、職業理解、職業規劃方面存在短板的學生數量不少,職業理想思慮不夠周全,面對即將到來的志愿選擇懷有隨波逐流的心態。在下一步的中學教學改革中要逐層逐級引進職業發展基礎教育。
(4)大部分學生同時具備多種職業興趣類型,少部分學生甚至同時具備六種職業興趣類型,職業發展方向非常廣泛。較為突出的職業興趣類型是藝術型(樂于創新,追求個性,期望實現自我價值)、常規型(習慣于按計劃辦事,缺乏創造意識)和調研型(善于獨立思考,求知欲強)。
參考文獻
[1] 姜啟源.數學模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顧婷玉,蓋笑松,王國霞等.高中生價值觀對學校投入的影響:未來目標和動機內化程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9(35):68-75.
[3] 姜英紅.人格、職業興趣和職業信心對高中生專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