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筑工程鋼筋施工技術之淺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鋼筋混凝土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工程建設當中。但是受到我國國情影響,在工程施工中存在現場管理混亂、施工管理薄弱、施工技術落后等不良因素,從而影響了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本文根據作者經驗,對鋼筋施工技術措施進行探討,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鋼筋施工技術;探討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建筑工程鋼筋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施工工作之一,要使建筑主體架構安全穩定,必須保證鋼筋施工工程具有良好的質量,把握好建筑工程鋼筋施工技術,鋼筋施工技術對建筑工程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 鋼筋制作加工
鋼筋的加工應當由公司專業鋼筋班承擔,制作加工成型后經檢驗程序合格后,直接運至綁扎部位。對于工程中存在鋼筋加工量較大,且規格、型號繁多,必須周密部署,并根據總控施工進度計劃,編制詳細的鋼筋加工計劃,各加工計劃除和總進度計劃吻合外,同時要滿足現場實際進度需要。鋼筋加工按施工圖進行鋼筋翻樣,完成鋼筋配料表,配料表要經過技術負責人審核?,F場項目總工審批后才能允許加工。鋼筋制作成型后,由技術負責人、鋼筋翻樣、施工員、質檢員組成驗收小組,對鋼筋的加工質量進行嚴格的驗收,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場,并制定節約措施,降低材料損耗。
2 鋼筋安裝技術
2.1 鋼筋安裝要求
鋼筋的結點要按要求綁扎牢固,有結點焊接要求的,則要用手工電弧焊焊接。鋼筋的接頭采用綁扎、普通焊接方式以及閃光對焊、接觸電渣焊接等連接方法,具體按設計要求選用;若設計無特殊規定,則直徑25 mm以上的鋼筋接頭一般采用幫條焊接頭,直徑16~25 mm的鋼筋接頭采用閃光對焊或接觸電渣焊,直徑低于16 mm的鋼筋接頭方采用22#鐵絲綁扎搭接。鋼筋焊接和鋼筋綁扎應按GB50204-2002第5.4條的相關規定,以及施工圖紙的要求進行。對焊接的部位,先清除鋼筋表面的污物和做成使鋼筋平直的彎頭,然后再進行手工電弧焊。焊接時,使用滿足設計要求的合格焊條,保證焊縫不夾渣、無氣孔、無肉瘤、無咬邊、表面平整、長度和高度符合要求。接頭施焊后立即清除焊渣。在鋼筋安裝過程中,鋼筋接頭位置按規范規定互相錯開:同一截面中,受拉區、受彎區接頭不大于25%,受壓區接頭不大于50%。為了有效地確保鋼筋位置準確,底板、檢修平臺和樓板等板體的上下兩層鋼筋網間用縱橫間隔2 m的Φ20以上鋼筋框架或撐腳支撐固定;墩墻與側墻體的鋼筋網用“人”字型的鋼筋連系以增強整體性,兩側墻體的鋼筋網以間隔2 m的撐鐵拉結以保持兩者間的間距。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用與其結構混凝土同標號的50 mm×50 mm水泥砂漿塊確定,其間隔為1 m。安裝鋼筋要求平面鋼筋網面平順,布置均勻,鋼筋順直;梁、柱鋼筋要注意接頭位置和間距要求,節點鋼筋的相互關系要正確,端頭錨固要合理。安裝好的豎向鋼筋用鋼管支撐或系纜風繩拉結,以防止其傾覆。安裝鋼筋的人員要熟悉圖紙、設計變更通知、會議紀要和規程、規范要求。
2.2 底板鋼筋安裝技術
墊層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一般在36 h內完成底板測量放樣。在安裝底板鋼筋前,先在墊層上放出底層分布鋼筋的位置,然后擺上定位鋼筋,用粉筆在定位鋼筋上畫出分布鋼筋位置,再布置底層分布鋼筋,綁扎底層鋼筋網。根據保護層設計要求,墊上砂漿墊塊,根據設計調整底層鋼筋面高程,設置底板面層鋼筋網架。在面層鋼筋網架上,畫出面層分布鋼筋的位置,布上分布鋼筋,綁扎面層鋼筋網。檢查鋼筋網的整體穩定性,并進行加固。
2.3 墻體鋼筋安裝技術
安裝墻體鋼筋前,應先進行墻體位置和尺寸放樣,標示標高。在底板上下層分布鋼筋中各取一根為墻體鋼筋單片鋼筋網的定位鋼筋,并校正其位置。此定位鋼筋宜與底板鋼筋網點焊固定。安裝垂直向定位鋼筋,如果鋼筋直徑小于Φ16,則宜使用Φ16的鋼筋代替。該定位鋼筋應與底板鋼筋網焊接固定。在垂直向定位鋼筋上畫出水平鋼筋的位置,綁扎水平鋼筋,適時補充垂直向鋼筋,使鋼筋網片整體不變形。全部垂直向鋼筋也可均采用焊接固定,可先安裝垂直向鋼筋,再安裝水平鋼筋。為防止傾覆,應用鋼管支撐和系攬風繩拉結。宜采用通長鋼筋一次安裝到頂,如受條件限制,需分段綁扎的墻體鋼筋,接頭要按要求錯開布置;如使用焊接連接,條件許可時,宜采用接觸電渣焊接方式。
2.4 柱子鋼筋現場綁扎技術
鋼筋焊接或連接好后,將箍筋按間距位置畫在主筋上,然后將箍筋逐個綁扎;主筋與箍筋的交點呈梅花型綁扎,但柱子的4個角點必須逐個綁扎。抗震要求的箍筋要做成135°彎鉤,其彎鉤平直部分長度應大于等于10 d。
2.5 梁鋼筋綁扎技術
在綁扎梁的鋼筋前,要將模板內的雜物清除。對無法清除干凈的細小雜物,則采用大功率的吸塵器清除;先在模板上劃出主筋位置和箍筋間距,將箍筋套在梁主筋上,按畫好的位置將主筋和箍筋就位,開始綁扎鋼筋。主梁和次梁按相同方法同時施工。主梁和次梁交叉部位鋼筋綁扎時,要注意其主筋的上下位置。梁的主筋為雙排筋時,可用一截短鋼筋夾在兩排筋之間,短筋的大小視排距而定。若條件許可,也可將梁的鋼筋在樓板上綁扎成型后,直接吊運入模。
3 鋼筋綁扎注意事項
3.1 針對墻、梁的鋼筋骨架尺寸偏小,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箍筋配制的尺寸偏小和雙肢箍的組合尺寸偏小,因此在鋼筋翻樣和鋼筋綁扎時,要熟悉圖紙,并詳細向操作人員交底。
3.2 針對主筋的錨固長度和彎起鋼筋位置不準,應當在鋼筋綁扎前,要檢查鋼筋加工的質量再行綁扎。
3.3 梁板上層鋼筋在澆注混凝土時被踩踏,這種現象在一些工程中相當嚴重,為了能有效地防止這種現象,在砼澆搗時,搭好上人通道,施工人員嚴禁在鋼筋上行走。
3.4 柱子骨架綁扎不垂直。豎向鋼筋在綁扎時要吊線調正后再上卡,對于層高超過4.0m的柱子,綁扎鋼筋時要搭固定架子。
3.5 對鋼筋采取有效的成品保護,柱子鋼筋綁扎之后,不準撞擊鋼筋;樓板鋼筋綁扎好后,不準踩在上面行走,在澆筑砼前一定要保持原狀并派專人整理。涂隔離劑、脫模劑時不要污染鋼筋。安裝電線管、水暖管或其它設施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碰撞鋼筋。
4 鋼筋的檢查和驗收
鋼筋的驗收是確保鋼筋施工質量的最后保障。鋼筋安裝完畢后,按“三檢”制度檢查和驗證鋼筋品種、規格、尺寸、數量是否符合設計圖紙要求,鋼筋的相互連接是否正確;檢查焊接、綁扎的質量,接頭的分布情況是否合理,有無滿足端頭錨固要求,鋼筋的整體穩定性是否可靠,有無受污染情形。一切合格無誤之后,報請監理人驗收簽字,再進行下道工序。
5 結語
鋼筋在結構構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質量以及施工的綁扎、搭接、錨固長度等等都決定著構件的受力情況,因此必須從鋼筋施工的全過程來有效控制鋼筋質量。
參考文獻
[1] 夏芳.試論鋼筋施工工藝及要求[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
[2] 徐飛鴻,論建筑施工鋼筋技術,[J],江西建材,2014(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