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建筑砌體結構中的抗震性能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縱觀我國建筑的結構,砌體結構的建筑很多,而且這種結構很常見。盡管我國這類的結構很多,但是砌體結構的建筑還是有不足,那就是沒有較強的抗震性。尤其是對于像我國這種地震頻繁的國家,潛在的威脅大。抗震性差是砌體結構中自帶的弊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施工的時候,某些環節的施工質量不到位。在計算建筑抗震性的時候,計算結果不準確。這些都使砌體結構的建筑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施工單位要正視這些問題,并且加以改正。
  關鍵詞:建筑;砌體結構;抗震
  1  前言
  建筑砌體結構在地震中不能夠承受地震作用,而產生嚴重的破壞和倒塌,其主要原因是其整體性及延性不足所造成的。所謂整體性是結構在整個承受地震作用的過程中各結構構件都可以協同工作,保持對豎向荷載的支撐作用。各種類型結構均可以根據組成材料的性質及其構造上的特點來采取不同增加延性與整體性的措施。
  2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規整性
  抗震設計中,建筑平面、立面宜盡可能簡潔、規則,結構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相一致。對于結構平面布置不規則的房屋質心與剛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會產生扭轉效應,大大加劇地震的破壞力度。對體型不規則的房屋應注意偏離結構剛心遠端墻段的抗震驗算。建筑立面應避免頭重腳輕,房屋重心盡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錯落的立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應過高,以免地震時發生鞭梢效應,同時應控制好結構豎向強度和剛度的均勻性。建筑設計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即使不可避免時,也應盡量在適當部位設置防震縫,將體型復雜,平面特別不規則的建筑布局分割成幾個相對規則的獨立單元。在實際工程設計中,應盡可能兼顧建筑造型,又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將平面布置、立面外觀造型設計得較為規整、簡潔、美觀大方;同時又能有效地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
  3  砌體房屋的總層數及總高度不應該超限值
  在設計中房屋總高度及總層數應同時滿足規范限值,因為樓蓋重量占房屋總重的一半左右,房屋總高度相同,多一層樓蓋就意味著增加半層樓的側向地震作用,同時加大對底部的傾覆力矩。在中、強地震作用下,因傾覆力矩過大,使得底部墻體產生過大的壓力或剪力而被破壞,故此減輕自重、減少層數、降低層高是削弱地震影響的有效途徑之一。
  4  增強砌體房屋的剛度及整體性
  房屋是縱、橫向承重構件和樓蓋組成的一個具有空間剛度的結構體系,其抗震能力的強弱取決于結構的空間整體剛度和整體穩定性。剛性樓蓋是各抗側力構件按各自側移剛度分配地震作用的保證。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及屋蓋具有整體性好、水平剛度大的優點,是較理想的抗震構件,不但可消除滑移、散落問題,增加房屋的整體性,增大樓板的剛度,而且對平面上墻體對齊的要求也可予以適當放寬,因作為以剪切變形為主的砌體結構,層間變形是可控制的。較強的樓板及屋蓋水平剛度使荷載傳遞具有良好的條件,平面上,當上下墻體不對齊時,現澆樓板及屋蓋能起到一定的傳遞水平力的作用,同時樓、屋蓋現澆增加了樓板對墻體的約束。
  5  合理布置縱墻和橫墻
  多層砌體房屋的主要承重構件是縱、橫墻體,在地震中主要由于承重縱、橫墻在地震力作用下產生裂縫,嚴重者會出現傾斜、錯動、倒塌等現象,進而使房屋造到破壞;所以合理布置縱、橫墻對提高房屋抗震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多層磚混房屋應優先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縱、橫墻的布置宜均勻對稱,沿平面內宜對齊,沿豎向應上下連續,同時一軸線上的窗間墻寬度宜均勻。房屋的空間整體剛度和整體穩定性決定著房屋抗震能力的高低,多層磚混房屋一般采用縱墻或橫墻承重,由于非承重方向的約束墻體少,間距大,因而房屋該方向剛度較弱,空間剛度和整體性均較差,拉震能力低;在高烈度地區,墻體由于平面外的失穩而先行破壞,進而引起整個房屋倒塌。
  而在兩個方向適當布置縱橫、墻混合承重的房屋,由于其限制了縱、橫墻的側向變形,增強了空間剛度和整體性,對承受縱、橫兩個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及抗彎、抗剪都非常有利。墻體布置時,應盡量采用縱墻貫通的平面布置,當縱墻不能貫通布置時,可在縱橫墻交接處采取加強措施,也可在縱、橫墻交接處增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并適當加強構造配筋;必要時還可以每隔一定高度放置水平拉結構筋如2Φ6@500,以加強房屋整體性,防止縱、橫墻交接處被拉開。在地震中多層磚混房屋的橫向地震力主要由橫墻承擔,不僅要求橫墻有足夠的承載力,而且樓蓋必須具有能將地震力傳給橫墻的水平剛度;對抗震橫墻最大間距的構造規定就是為了滿足樓蓋對傳遞水平地震力所需的剛度要求。
  6  適當增加墻體面積與合理提高砂漿強度
  歷次震害表明,多層磚混房屋的抗震能力與墻體面積大小及砂漿強度等級高低成正比,提高墻體面積、砂漿強度等級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減輕震害的有效途徑之一。在6層磚混房屋的抗震驗算中,上面幾層的地震作用較小,容易滿足抗震承載力的要求,而底部一、二兩特別是第一層的地震作用力較大,是薄弱層,往往不容易滿足要求;但若改變部分墻體的承載面積或適當提高砂漿的強度等級,如將部分240mm寬的承重墻改為360mm寬的墻,或將砂漿強度等級由M5體高到M10,則在抗震結果中顯示滿足抗震要求。可見在進行6層磚混房屋的抗震驗算時,適當增加底部1~2層墻體面積或提高砂漿強度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整體抗震能力。
  對于相同類別的砌體,燒結普通磚或燒結多孔磚用不同強度等級的砂漿砌筑,其抗壓強度設計值、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彎曲抗拉強度設計值和抗剪強度設計值是不同的,隨著砂漿強度等級的提高,同類別砌體的以上各設計強度也相應提高,所以可見提高砂漿強度等級,能有效提高砌體的強度,增加砌體的承載力,從而達到提高磚混房屋抗震性能的目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7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