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課在初中物理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物理學科是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微課,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利用微課 初中物理 課外活動 科學素養
《2011年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碧K霍姆林斯基提出“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傁敫械阶约菏前l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使學生保持長久的認識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呢?
筆者嘗試在課上和課下利用微課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常規課堂的課前預習、新課教學和課后提升方面,都在使用微課,使用過程中也關注到學習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筆者談一下如何利用微課開展初中物理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利用微課尋找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了使學生們能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講解教材相關的知識時,引導學生利用微課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物理知識。比如,在講“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節時,除了課上師生共同探討的有關發聲的實驗現象,筆者還會讓同學們課后尋找有關的生活實例或動手做些有創意的小實驗。讓他們把尋找的相關物理知識做詳細的講解和說明,并用手機錄成微課視頻,為了使微課更有實效性,筆者事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
1.你發現了哪些發聲現象?它們是怎樣發聲的?發聲時有什么特點?
2.你可以使物體發聲嗎?演示一下你的實驗。
下面是兩個同學創意小實驗微課的內容,一同學從學校食堂找到七個吸管,剪成長短不一的長度,用硬紙板綁在一起,制成了一個音調可以改變的哨子,吹奏一曲很悅耳的音樂。另一同學用帶蓋子的七個相同小玻璃瓶,裝上不同顏色不同深度的水,用細線掛起來,制成一個風鈴,很漂亮又能改變音調。
對于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說,在這個體驗過程中,非常地感興趣,他們用心地去做,一些同學能找到很有趣的發聲現象,并能想到非常有創意的小實驗來說明發聲物體的特點。課上筆者會選擇性地播放同學們的微課,他們在觀看自己的微課時,臉上洋溢著幸福感和成就感,課堂氣氛活躍,大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愿望,并初步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
二、利用微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我校初二年級每年的十一月份會進行為期一周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指導老師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去工廠、部隊、田園、鹽田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筆者會結合學生所選的研究課題,布置給同學們一些學習任務,使學生們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比如,學生到鶯歌海鹽場、垃圾處理站、部隊、電站考察等等。筆者事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在實踐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與物理相關的知識?用手機錄下來當時的場景,并同時講解其中的道理。
2.通過幾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嘗試寫一篇研究性的論文。
很多同學都能把實踐過程中一些相關物理知識的場景錄下來,同時進行講解,思路清晰,講解流暢,有獨到的見解。課上播放時,同學們再次回憶其中的樂趣,同時又把物理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提升。
一同學從物態變化講解;一同學從核能講解;一同學從能量轉化講解;一同學從環境保護講解等等。而且很多同學能夠根據自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撰寫論文,一些同學的論文寫得很好并能發表。他們的論文題目是“中國核潛艇發展的光輝歷程”,“自行車的發展史”,“海口市固體生活垃圾處理的現在與未來”等等。同學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經過對其中相關的物理知識進行深度思考,并用微課呈現出來,這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們的研究意識,提升了合作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們的科學素養。
三、利用微課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我校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4月,是科技節,學校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做為物理教師在其中要承擔主要工作。筆者會利用這段時間把一些小發明小制作的方法及案例錄成微課,推送到校園網上,以供同學們觀看學習。相繼錄制了 “移植創造法”、“補短發明法”、“組合法”等科技發明方法。為了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并有自己的小發明。筆者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2]
1.從微課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你可以嘗試微課中的發明方法,自己改進或制造出一些物品嗎?
一些同學大膽嘗試,雖然這些小發明很簡單,但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發明。一同學,由于要做仰臥起坐來鍛煉體質,每次總是讓別的同學幫忙,想到能否制作一個工具,輔助自己完成,便設計了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反復修改方案,最終制成了“仰臥起坐器”,簡單的平木板,在大腿和小腿需要彎的地方,安裝一凸起光滑木塊,在放腳的地方有固定的帶子可以綁住腳,這樣就可以實現自己鍛煉的目的。該項小發明獲得了海南省科技創新大賽評比二等獎。一同學,在家看到媽媽刷廚房地板時,刷幾下,灑些水,再刷幾下,再灑些水,很麻煩又很累。于是她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利用組合法,她發明了一個“清潔器”,清潔器下端安裝一個刷子頭,固定刷子頭的是一根水管,上邊再固定一個手柄,人就可以站著進行清潔衛生,加一個小電機,還可以達到電動清潔,非常方便。該“清潔器”獲得了海南省科技創新大賽評比一等獎。學生通過參加類似的活動,鍛煉了動手能力,培養了縝密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們的科學素養不斷提升。
面對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充分有效地利用微課,實現線上線下的教與學,實現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和碎片化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生們的科學素養,促使學生們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黃旭光.初中微課資源開發與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