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堅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55歲的王喜平是西安鐵路公安局西安公安處的一名普通民警,入警以來一直從事的是乘警工作。他說,30余年來,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火車從綠、紅到白,變的是顏色,但不變的是情懷。現在他年紀大了,跑不動了,可他依然熱愛這份工作,喜歡火車的“哐當”聲帶來的心安。2014年他主動向組織申請到最基層最艱苦的商洛車站派出所兩岔河警務區,把人生最后的光與熱獻給鐵路平凡的堅守,將更好的平臺讓給年輕人。40年風霜雪雨,他是最能見證鐵路公安發展的一代人。
1月24日,筆者來到陜西商洛市兩岔河火車站,采訪了一個人堅守小站的民警王喜平。
商洛站派出所兩岔河警務區地處商洛市板橋鎮,管轄寧西線K122+355—K129+500M,轄區內有四個行政村,四個中小學校,約7000人,治安情況復雜。在寧西鐵路改造時,鐵路部門將車站及各鐵路內部單位全部撤除,僅留該警務區管轄七公里多鐵路線路。由于不辦理客運和貨運,兩岔河車站只剩下王喜平一個人堅守。
王喜平說:“我老了,沒有那‘掃天下’的鵬程之志,警務區這十幾里的鐵路線便是我的天下?!睂幬骶€穿過秦嶺腹地,鐵路兩邊山大溝深、灌木叢生,給民警日常工作、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線路兩邊雜草、灌木長到鐵軌上也影響行車安全。王喜平來到警務區的第一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他準備好斧頭、砍刀,從警務區門口開始每天一點一點地“蠶食”雜草。幾年下來,就是王喜平這種“愚公”精神,十幾里的鐵路線,現在能看到的是碼在遠處整整齊齊的枯草堆,是敞亮的巡線小道。別人感嘆王喜平這么大年紀了真不容易,可王喜平卻輕描淡寫地說:“就當鍛煉身體了,和跳廣場舞一個道理?!边@又何嘗不是每個基層鐵警人最真實的寫照。沒有轟轟烈烈,用最簡單、質樸的真情堅守千萬旅客的歲月靜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科技手段注入到公安工作中,為公安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但警察始終是一門經驗性很強的工作,一代代公安人用鮮血、生命積累的經驗教訓,讓后輩少走了許多彎路、少流了很多血汗。王喜平是個善言談的人。干了幾十年的乘警工作,單打獨斗慣了,也積累了一身的本領,只要有和他相處的機會,他都愿意把他經歷過的事情講給所里年輕民警聽。每次聽完都讓人感慨萬千,受益匪淺——原來他們那一代人經歷了那么多的窮兇極惡、艱難險阻;原來警情還能那么處置——很好地發揮了一名老黨員、老民警傳、幫、帶的作用。
警務區條件艱苦,所里經費緊張,剛到警務區那會兒,什么都沒有,尤其是吃水相當困難,沒有自來水,要去山上自己接。為此,年紀大的王喜平還沒少摔跤,實在不是長久之計。于是王喜平自己動手,找水源、挖渠道、鋪管子,幾個月下來終于能在警務區喝上那口山澗甘泉。王喜平從六七公里外的兩岔河村的集市買來飼料,養了一群雞、鴨、鵝。自己開辟了菜地,種上了各種蔬菜……伙食很大一部分能自給自足?,F在的兩岔河警務區,雞、鴨、鵝、小花園、菜園子等被王喜平梳理得有模有樣。他從來不倚老賣老、拖累派出所,有困難都是盡量自己解決。一杯清茶、兩袖清風,充分發揚了一名老黨員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優良傳統。
王喜平說:“基層鐵警工作就是要讓群眾先了解我,再了解我的工作,繼而了解鐵路安全知識。群眾工作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群眾對鐵路安全知識的接受更是一個耳濡目染的過程,這樣才能深入人心,真正從思想上喚起群防群治的意識?!眱刹砗泳瘎諈^下面就是一處村子,王喜平有時候干完活,端著茶杯就去村民家里串門。他坐得了硬板凳、烤得了木材火、談得了家長里短、吃得了村民的粗茶淡飯、也抱得起滿身鼻涕的農村娃。女兒在國外上學,每次寄來好東西都不忘帶來村里與大家分享,家里半新不穿的衣服就洗干凈、折疊好送給村里條件艱苦的人家。幾年下來,王喜平已經和村里打成一片,小孩子見了他都喜歡親切地喊他“王爺爺”,村里紅白喜事都愿意叫他去,聽他說幾句吉祥、祝福的話;家庭矛盾、鄰里糾紛都愿意靜下心來聽他說一句。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老人居多,農村老人大多不識字,王喜平有時候去串門還承擔起了給娃輔導功課的工作。
采訪結束時,王喜平對筆者說,他喜歡山里人的質樸,喜歡一睜眼的蟲鳴鳥叫,炊煙裊裊,更喜歡看火車從門前經過?,F在年紀大了,唯愿把這最后的星星之火,燃燒在這大山深處,對得起國旗下的錚錚誓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