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板厚檢測控制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使得社會對于各項建筑工程的需求越來越大,建筑工程在進行建造的過程中必不可免的會涉及到混凝土的使用。本文主要分析在如今的建筑工程實體結構檢測當中,關于混凝土板厚檢測等相關問題,以期待能夠為檢驗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板厚;檢測控制
引言
現澆混凝土結構板厚,會存在一定的尺寸偏差,這種偏差會影響結構的整體效果,還會對于結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產生影響。對于很多住宅工程混凝土板厚的偏差會對工程產生各個方面的影響,所以這也使得這種問題成為廣大人群所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對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進行驗收,必須做好對于結構實體的檢查工作,而進行結構實體檢查的時候關于實體的位置和偏差也必須加以檢驗,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工程實體的質量。而在具體的檢驗過程當中,關于混凝土板厚的檢查因受到技術條件、檢驗方法和抽樣數量等影響,也容易導致存在有較大的爭議。因此,落實好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1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板厚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相關規范混凝土板厚檢測可以選擇非破損或者局部破損的方法進行檢驗,由此可以看出,檢驗方法具有多樣性,但是因為檢驗方法多種多樣,會導致在進行平行檢驗、自檢、第三方檢驗和監督抽測的過程當中,相關數據不一致的狀況,這會使得對工程質量在進行評定時,無法形成統一的意見和見解,甚至會增加施工驗收的工作量,使得施工驗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進行抽樣的檢驗過程中,因抽樣不具有代表性,導致有相關問題出現。施工檢驗時有一些企業,主要強調施工的進度,所以對于施工檢驗的過程并不重視,一般只是應付了事。存在有一定的監理,企業不能認真履行自身職責,通過預留洞口位置來替代檢驗部位,在一個檢驗批抽取幾個預留口,進行板厚數據的檢驗,甚至只測量一處,在進行抽測的時候,數量遠遠無法達到規范的需求,這樣使得檢驗結果不具有代表性[1]。
因為檢驗儀器的精度不夠而導致混凝土板厚,在檢驗過程中存在誤差。《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當中有規定,混凝土板厚尺寸的偏差范圍不能夠超過10mm。所以根據相關測量要求,測量儀器的精度應該能夠達到0.1mm,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進行工程檢驗過程中及時的發現不合格的問題并加以處理。但現實過程中,很多檢驗常常選擇采用鋼卷尺檢驗,這樣就無法更科學有效的計量檢驗,使相關數據不科學,數據存在有不準確性,就會使得檢驗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因檢測方法的選擇影響檢驗結果判定。存在有單個構件在檢驗方向的選取上不一致,這樣就會使得檢驗結果存在不一致的情況。舉例而言,設計板厚大約為200mm的混凝土板,現場分別標志1~5號點位,5號點位的數據分別為209mm、209mm、210mm、220mm、226mm。分別選擇1 號、2 號和3 號點位取平均值,大約為209mm,可以說明能夠滿足設計的需求;再選擇2 號、4 號、5號點位三個點位取平均值,大約為218,則說明不滿足設計的要求。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檢測點距離構件邊緣太近,使構件受到鋼筋和板負彎距筋疊加的影響,這會使得板端點測量數據存在偏大,同一個構件的檢測方位上選取導致檢測結論不一致,最終無法真實的對于整塊樓板厚度的控制狀況加以反映。
因為單測點測量數據異常狀況也會導致檢測存在問題。同樣舉一個例子,在設計一個板厚為200mm的混凝土板時,因受模塊體系形式、板開間跨度和混凝土澆搗工藝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實際測量1~3 號點的數據分別為204mm、195mm,212mm,平均值大約為203 左右,基本滿足設計的要求。但實際當中卻有兩個點的數值偏差超出了規范的要求,在規范當中沒有明確的規定,對此如何進行判斷和處理,這樣就會導致各方存在相關爭議,特別是在出現質量投訴的時候,這種檢測的數據不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現如今檢測技術的標準和規范理解都存在較大差異。在關于混凝土板厚尺寸偏差檢驗的時候,一般存在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根據檢驗批拆除現澆結構的結構后檢查相關位置和尺寸的偏差。檢驗過程中提取的數量應按代表性自然環境采樣約10%,檢驗不能低于3,所選采樣方法為隨機抽樣;二是主要是分工程檢查。在驗收之前,根據結構實體進行的驗證試驗,樣品數量應基于代表性的自然取樣,約1%,同樣的提取量不能少于3.取樣計劃需要在測試之前制定。對于抽樣計劃,需要由相關監督單位進行審核。批準后,監督單位必須見證案件,并通過二級計數抽樣計劃進行抽樣。以與兩種測試方法相同的方式,樣本的數量不同,并且處理判斷結果的方式也不同。但是,由于測試數據的偶然性,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和處理測試方法,并且不能合理地選擇和實施規范,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2 關于混凝土板厚檢測控制的建議簡述
為有效的做好混凝土板厚的檢驗控制工作,需要強化對相關檢驗人員的技術培訓,在進行檢驗之前,組織相關檢驗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學習,能夠有效的掌握每個檢查環節的流程和規則,同時也能夠認識到檢查的目的和意義,可以有效提高檢查水平,提高檢查數據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對于改善檢查數據具有重要意義。檢驗工程質量的控制能力。價值[2]。
做好對于檢測儀器設備的控制工作也很重要,所以在檢驗的時候,所用儀器和設備的準確性需要滿足相關要求。它可以由計量部門驗證,并可在通過驗證后投入使用。優化電子測厚儀,實施無損檢測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測工作效率。它還可以有效地減少由人為錯誤讀數引起的數據錯誤。
檢驗過程中需要注意強化檢驗方案的編制。檢驗時應該根據工程的固有特點和施工工藝等,對于混凝土的導注量進行充分考慮,并且仔細組織和準備合理的抽樣計劃可以確保檢查中的每個環節都具有相同的抽樣概率。為了選擇檢測方向,應選擇兩個方向進行單獨檢測,最后選擇較大的偏差值作為最終判斷結果。這能夠保證抽取檢驗的可信度最大化。檢驗方案當中需要對于板厚等相關的構件和尺寸的極限值進行明確,明確異常個體的相關狀況,避免將其納入到檢驗評定的最終結果當中,所以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個別檢測數據異常而導致的質量錯誤狀況。
對于檢查和測量工作,有必要確保檢查工作的標準化,詳細分解,并將其實施到每個技術人員和操作崗位,明確工作職責,制定簡單,適用且易于操作的檢查和測量手冊引導相關檢測數量和質量管理,有效實施相關業務,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運行水平,從而有效實現提高工程質量水平的目標。
結語
本文主要關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板厚檢測控制狀況進行簡單分析?;炷涟搴袷枪こ藤|量控制當中的一個較小的環節,這也是工程質量的最直觀體現,對于社會各界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關注點,因此只有認真的落實工程質量,才能夠有效的將相關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最終能夠得出最佳滿意的結果。所以需要落實企業質量主體的責任制度,使企業質量基礎工作能夠落實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質量管理的提升,對于混凝土的板厚質量檢測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使其有效的作用到實踐的建筑工程之中。
參考文獻
[1]汪國文.建筑工程混凝土板厚檢測控制探討[J].安徽建筑,2018,24(02):194+280.
[2]楊云祥.建設工程結構實體檢測工作技術探討[J].工程質量,2017,35(06):29-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