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區域CGE模型的污染政策對發展經濟的潛在影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所導致的大氣、水體污染正日益對緊密發展的各類經濟產業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影響,對此政府針對性的政策在解決污染阻礙經濟發展的問題上起到關鍵作用。本文以發展迅猛的長江三角洲流域為例,通過結合各學者擬定的環境CGE模型來分析污染政策所帶來的對經濟的影響。多區間污染所帶來的主要影響是處理困難導致的成本投入加大,其次是嚴重影響了產品的次質量,改變了市場的需求,然后是對貿易交換產生的影響,最終對三角洲的經濟產生了無法估計的損失。本文對政府由此做出的相應政策進行了數據分析。
關鍵詞:長江三角洲;現代化污染;環境CGE模型
中圖分類號:X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04-0033-03
0 引言
長江三角洲下轄兩省一市,包括南京、杭州和上海等特大城市,人口達1.6億,GDP占比近五分之一,礦產資源、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但由于經濟過度發展,產業鏈密集混亂,以及人為輕視,使得三角洲發展所帶來的污染正日益加重,對環境和效率的影響不容忽視。位于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區的滬寧杭工業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金屬制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這些污染密集型產業對大氣、水體和土壤無時不刻產生著難以挽回的后果,然后反作用于源頭對生產效率產生影響。與此相關的各項政策也對需求和供給進行了調整,而基于CGE環境模型對各類環境政策的影響研究分析更能直觀上反映政策的效果。
1 環境CGE模型
近些年,隨著CGE模型在各大領域的快速發展應用,其分支環境CGE模型在環境政策分析上也逐漸發揮了巨大作用。環境CGE模型是CGE模型在應用上的更深入的劃分,專門用于分析環境與經濟間的相互作用。環境CGE一般分為兩類,分別為應用擴展類和環境反饋類,前者主要是得出具體的污染程度和模擬分析相關稅制的實施結果,后者則是分別反映出一系列調整后,政策在各產業各領域的影響大小。它的計算原理是在普通的CGE模型中,改變某一污染排放量或政策數值來對由此變化的方面進行模擬統計分析,得出環境政策與經濟發展的之間的聯系。
2 環境 CGE 模型的發展歷程
環境CGE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Forsund等教授為此方法的創新實現做出了突出貢獻。Dufournaud在1988[1]年最先將污染變量加入到常規CGE模型中,實現了環境經濟的分析。而到了90年代,環境CGE模型的研究應用就飛速發展起來。Bergman等人在1993[2]年首次將CGE模型運用到氣候污染上,由此分析政策的強弱。但此時的主要應用國家還是發達國家,中國直到新世紀才有所起色,還處在初級階段。此時的相關研究主要有氣候問題,包括溫室氣體的排放;污染問題,追求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貿易問題,主要是環境的貿易影響。由美國普渡大學教授ThomasW.Hertel所領導的全球貿易分析計劃(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發展出來的、根據新古典經濟理論設計的多國多部門應用一般均衡模型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也漸漸產生并應用下去。在此模型架構中進行政策仿真時,可以同時探討該政策對各國各部門生產、進出口、商品價格、要素供需、要素報酬、國內生產總值及社會福利水平等因素的影響。Babiker 在2003[3]年創建的全球GTAP模型就應用到了社會福利上。
中國處在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但中國的環境CGE模型應用起步較晚,且不夠成熟,還不能完全應用到政策分析上。中國的環境CGE模型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漸漸產生, 最早是李善同等人在1997年[4]構建了動態遞推的環境CGE模型。鄭玉歆、樊明太(1998,1999)[5-6]、李雪松[7]等人利用CGE模型對貿易自由化做出了研究。前人的嘗試讓CGE模型在中國開始有了發展,在宏觀經濟調控上起著日益關鍵的作用。
3 大氣污染政策影響研究
大氣污染物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排入大氣的并對環境或人產生有害影響的那些物質。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交通發達,資源使用比重大,更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由此產生的大氣污染難以估計。大氣污染主要為碳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本文主要依據其他文獻綜述針對硫的政策影響。
本文綜合其他文獻對各地稅率水平的總結,由低到高設定了1.2、3.5、6、9和12這5種情境來模擬不同稅率下的經濟,由全國的經濟影響來概述三角洲地區。
一般來講,征收硫稅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生產者生產積極性,從而使得工業部門產出水平有所下降。征收硫稅將對居民、政府支出產生一定影響,且主要集中在農業及服務業部門。
由圖1可知,政府支出得到較大提升,而居民消費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建議出臺相關政策以提振居民消費。
通過環境CGE模型結果分析可得:
?。?)現行的硫稅稅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程度較小。在各項經濟指標中,政府支出受硫稅政策的影響最大,對居民消費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
?。?)硫稅征收使得能源需求及使用量明顯下降,且稅額越大下降幅度越明顯。
?。?)硫稅對不同行業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阻礙污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加快綠色產業的發展,高能耗產業逐漸被低能耗產業替代。
4 水污染政策研究
我國為了防止水污染和治理水環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輔助治理的水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水污染方面出現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許多規定已不符合現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所以,我國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的法律和法規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在三角洲當前污染形勢嚴峻而環境政策體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進行環境政策的改革迫在眉睫。以水污染稅為例,設置3種不同稅率的政策情景,通過構建環境CGE模型對水污染稅的開征進行分析,并從宏觀經濟沖擊方面對三角洲地區進行分析。
本文根據其他文獻和研究,對水污染稅從1.5、1.4、1.75這3種不同稅率政策下模擬分析,來探究不同的污染稅對三角洲經濟發展的不同影響。對經濟的影響本文主要集中在GDP和各部門產量上,結果如下。
?。?)國家征收水污染稅阻礙了三角洲的GDP增長,并且隨著水污染稅的不斷提高,對GDP的阻礙作用也在不斷加重,但加重的程度在不斷較弱,表明市場經濟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緩解了稅制帶來的沖擊。
?。?)對GDP產生阻礙的直接原因就是對各部門的產出產生了阻礙,且水污染稅對不同部門的影響并不相同,但對絕大多數部門的產出都起到了阻礙作用。受阻礙作用最大的3個部門分別是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農業。還有少數部門的產量并沒有受到污染稅的影響,反而產量相比之前有所上漲,如紡織業,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等。
由此可見,污染稅的征收直接上增加了大部分企業的運營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生產利潤,使得企業不得不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推進產品的升級,減少稅收成本。具有雄厚資本和眼光長遠的企業及時進行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會很快在因污染稅而增加的成本上獲取更多的利潤,但資金不足、拖沓遲鈍的企業就會在新時代的浪潮中被逐漸淹沒。從總體上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各部門企業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和資金去接受更高的環境要求,中國開征污染稅的時機已經成熟,其對經濟系統的沖擊屬于可承受的范圍。
研究結果表明,在污染減排方面,水污染稅的開征對大多數部門化學需氧量的排放起到了顯著的抑制作用,且隨著稅率的不斷提高,污染減排的效果亦逐漸增強,但存在邊際效應遞減的現象;在宏觀經濟增長方面,水污染稅導致了GDP及大部分部門產出的下降,但下降幅度非常小,表明中國企業已經有能力應對更嚴厲的環境政策所導致的成本上漲,對經濟系統的沖擊屬于可承受的范圍。
5 結語
?。?)減少硫稅對居民造成了負面影響??梢圆扇∵m當措施來緩解沖擊,如在開征硫稅的同時,實行硫稅沖抵居民所得稅等稅收返還政策。為促進經濟增長,拉動內需,可以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升清潔能源產業的出口拉動經濟增長。
?。?)水污染稅的征收對于水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將所得稅再用于水治理,增大了治理效率。并且加快了相關產業的產業升級,促進了三角洲地區宏觀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Dufournaud M C,Harrington J,Rogers P.Leontief s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revisited: a general equilibrium formulation[J].Geographical Analysis, 1988.
[2]Bergman L.General equilibrium costs and benefit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based on Swedish data [C].Fourth CGE Modeling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Waterloo,1993.
[3]Babiker M H,Viguier LL,Reilly J M,et al.The welfare costs of hybrid carbon polic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R].Report NO.74, MIT Joint Program on the Science and Policy of Global Change,2001.
[4]翟凡,李善同.一個中國經濟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7(03):38-44.
[5]樊明太,鄭玉歆,馬綱.中國CGE 模型:基本結構及有關應用問題(上)[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1998(12):39-47.
[6]樊明太,鄭玉歆,馬綱.中國CGE 模型:基本結構及有關應用問題(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1999(04):24-30.
[7]李雪松.加入WOT對中國經濟影響的CGE模型比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0,17(10):2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