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消毒供應室中的護理效果對比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對比觀察風險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消毒供應室中的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消毒供應室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500件醫療器械,作為觀察組,實施風險護理。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500件醫療器械,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比較分析兩組護理人員滿意率與事故發生率。結果:經過分析后得知,觀察組風險事件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護理人員滿意率比對照組顯著更優,兩組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對于消毒供應室的管理,采取風險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促使護理人員滿意率提升,在臨床上應大力推廣。
[關鍵詞]風險護理;常規護理;消毒供應室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214—01
在醫院??圃O置中,消毒供應室屬于特殊科室,承擔醫院無菌物品的供應職責,也是污染醫療用品的重要回收區域,工作量十分繁重,范圍較廣,必須回收、清洗醫院所有醫療器械,并進行消毒處理。面對各類污染物品,不僅關系著患者生命健康,護理人員的職業危險也加大。因此,對于該科室護理,運用風險護理管理,可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減少職業危害。筆者選擇消毒供應室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500件醫療器械,作為觀察組,實施風險護理,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消毒供應室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500件醫療器械,作為觀察組,實施風險護理。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500件醫療器械,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兩組器械類型、性質及數量并未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
觀察組:選擇風險護理管理措施。其一,構建嚴格科室管理制度。對于消毒供應室,必須構建嚴格管理機制,明確、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促使工作流程化和規范化,科學區分清潔區和無菌區,確保護理操作標準化;其二,強化自我防護和技能培訓。在科室空閑時間,定期組織開展自我防護和技能培訓,促使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提升,清晰認識職業存在的感染風險,在日常護理操作時,自覺加強自我防護,防止出現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同時,選派年輕護理人員到國內外醫院學習先進的感染控制技術和控制理念,繼而控制風險事件出現;其三,生物因素護理。對于器械的清洗與回收,護理人員必須穿戴防護用品,科室保證防護鞋、防護口罩、衣服和手套等防護設施供給。清點器械數量時,防止手部直接接觸銳利部位,可選擇血管鉗清點,防止針刺;如果發生銳器損害,必須立即擠出傷口的血液,選擇流動水和費找誰進行沖洗,采用復合碘傷口消毒;其四,物理因素護理。在使用紫外線時,必須在無人狀態下消毒,在消毒結束1h后,護理人員方可進入消毒室。在檢測紫外線強度過程中,必須嚴格佩帶護目鏡和防護服,防止發生結膜炎和皮膚紅斑。對于器械噪音處理,在供應室中,必須及時維護和保養器械,確保器械性能良好,降低噪音發生率,如果發生異常噪音,需及時查明噪音發生原因,選擇科學措施處理,如果必要,可加裝消音設施;對于電擊損傷護理,定期檢查電源、電器開關,保證功能良好,不發生老化。在操作各類電器時,禁止濕手觸摸開關;對于高濕和高溫處理,在使用滅菌器滅菌之前,必須檢查器械性能,防止由于操作不合理發生故障,而引發爆炸。在使用高壓蒸汽進行滅菌時,可先冷卻處理物品,防止燙傷;其五,化學因素護理。護理人員在使用消毒劑時,需佩戴口罩,防止藥品揮發影響自身呼吸道。在空閑時,需開窗換氣,促使室內的空氣流通,有效控制室內的消毒劑濃度。對于環氧乙烷的護理,在操作、安裝時,需嚴格遵照說明書,對于環氧乙烷的儲存,需將瓶口蓋緊,保證儲存環境沒有光源,沒有馬達轉動,溫度控制在40度以下。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觀察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據全部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明顯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風險事件比較:觀察組出現4例風險事件,風險率0.8%,對照組出現16例風險事件,風險率3.2%,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
兩組護理人員滿意率比較:通過分析,對照組護理人員滿意率評分84.6±4.1分,觀察組護理滿意率評分975±29分,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在醫院科室中,消毒供應室的日常暴露危險較多,使得護理人員的自身危害性較大。通常而言,護理人員主要包含化學、物理、生物、自身意識等方面因素,如果操作不合理,極易發生感染或損傷,不僅會造成醫療器械感染,還會影響自身健康。因此,對于供應室的護理人員來說,必須加強風險護理。
風險護理提倡護理人員在實際操作中,必須嚴格佩帶防護口罩和手套等裝備,根據規范化流程操作,避免發生銳器損傷,如果發生損傷,必須立即處理,密切關注感染與否;同時,對于消毒室可能發生的感染,護理人員必須掌握消毒程序,規范使用化學用品,提升自我防護意識。同時,在科室護理中,還需提升自身主動性、積極性,積極發現和分析問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梢哉f,風險管理既是保護醫療器械,還是保護護理人員本身。
在本組實驗中,觀察組風險事件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護理人員滿意率比對照組顯著更優,兩組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這說明,對于消毒供應室的管理,采取風險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促使護理人員滿意率提升,在臨床上應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姚華.細節管理融入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04):144.
[2]李芳.循證護理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03):181—183.
[3]尹小麗,張細英,陳幼雪.細節管理在集中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03):161—162.
[4]潘文琴,陳英.消毒供應室集中式管理對優質護理服務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4):180.
[5]王文婷,張慶華,姚力.細節護理在醫院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智慧健康,2019,5(02):16—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