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一帶一路”對外話語體系構建與傳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打造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重要思路,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施則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不僅可以以此為契機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思想體系與價值觀,建立大國形象,同時還可以加強與世界溝通,打破偏見,贏得認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中國家是我們重要的團結對象,他們對于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傳播的理解與反饋至關重要。
  本文以北京師范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承辦的商務部援助發展中國家學歷學位教育項目的發展中國家碩士項目(以下簡稱:援外教育項目)為案例,基于旨在了解該項目留學生對“一帶一路”倡議認知的調查訪談,探討制約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和傳播的因素,以期為加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五年多來,發展中國家碩士項目培養了來自60多個國家近200名的政府官員和企業中層。援外教育項目的學員是“ 知華、親華、友華 、愛華 ”的重要力量,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體現,他們對“一帶一路”的觀點、看法、評價對我們了解“一帶一路”在該地區傳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為講好中國故事,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傳播,2017年新興市場研究院為2017級學員開設了京師“一帶一路”大講堂系列講座,進行了24講,邀請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政要、多邊開發銀行前行長以及知名學者在各自領域談對“一帶一路”的理解。為考察“一帶一路”理念傳播的效果,了解“一帶一路”對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一帶一路”對外話語體系構建與傳播的方法,本文對參加24講課程的45名來自24個國家的發展中國家官員和企業中層進行了問卷調查的發放,本次調查對象涉及國家多、人員層次高,他們在來華后有針對性地學習了“一帶一路”理念高端課程,并且有三分之一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樣本量雖小,但代表性較強。該案例研究結果可為下一步大樣本量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調查方法和樣本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份,回收有效問卷45份。問卷設54題,分成三部分。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開放性問題,平均答題時長為45分鐘。本文選取與對外話語體系構建密切相關的部分加以分析。
  調查樣本中,男性28人,女性17人。在年齡分布上,20-29歲占42.22%,30-39歲占比40%,40-49歲只占17.78%。留學生來源國分布廣泛,共有23名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區域,其余分別來自中東北非、東南亞、南亞、中亞、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中東歐及太平洋島國。三分之一的留學生來中國前有海外留學經歷。大部分原工作單位為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門,占比55.56%,28.89%在企業或其他私人企業工作,11.11%在研究部門或非盈利組織工作,4.44%是學生。留學生大多為發展中國家的高端經貿商務官員和管理人才。
  從參加此項目的主要目的來看,30人選擇了“學習中國的經濟發展經驗”,26人選擇了“學習經濟管理知識”,23人選擇了“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和建立聯系”,這基本符合項目的初衷,即向留學生傳授經濟管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知識,加深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與實踐的理解和對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認知,最終促進深化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交流。
  二、數據分析
  我們分三個層面評估援外教育項目對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的效果:一是了解留學生在參與援外教育項目后是否對“一帶一路”有深入了解,二是分析留學生獲取中國經濟社會信息的渠道,三是調查留學生是否愿意發揮傳播“一帶一路”的橋梁作用。
  1.通過援外項目的培訓,絕大多數留學生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較為正面
  國外媒體和學界對“一帶一路”不乏質疑之聲。代表性觀點有:“一帶一路”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一帶一路”主要是為“掠奪他國資源”,“一帶一路”是為“爭奪全球霸權”。①針對這些論調,我們專門調查了留學生來華一年后對“一帶一路”所持有的觀點??傮w上,他們對“一帶一路”持肯定態度。
  對于如何看待“一帶一路”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僅2人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有37人認為是中國促進全球合作的新主張,4人認為會導致新一輪大國爭霸,27人認為“一帶一路”將有效促進相關國家發展。可見,多數留學生對“一帶一路”持正面觀點,認為“一帶一路”有利于促進全球合作和相關國家的發展。
  留學生對“一帶一路”建設目的的理解也較為積極(圖1)。38人認為是為了“促進全球經濟增長”,31人認為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全球化”??傊旁谇皫孜坏倪x項均是正面積極的。雖然也有留學生選擇“實現新的帝國主義”“阻止全球貿易自由化”等負面選項,但占比很低。
  在回答“一帶一路”受益對象的問題時,26人認為其將使全世界受益;16人認為參與國會受益,而不是全球各國;僅有3人認為只有中國受益。從結果來看,少數人認同中國是唯一受益國,這說明留學生對“一帶一路”的互利共贏宗旨有較廣泛的認同。
  2.田野調查、課堂是留學生了解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渠道
  我們請留學生按重要性對了解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渠道從1-4進行排序,并按1-4分進行賦值計算,分數越低,重要性越高,結果如表1所示。實地調研在所有渠道中平均排名第一,分值為1.73,課程學習、學術講座、課余活動分別位列2、3、4位。
  部分留學生提及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別稱中國環球電視網)也是一個重要渠道,因此我們對比分析了他們來華前后獲取相關信息的主要媒體渠道。結果顯示,來華前有25人從未聽說過“一帶一路”,有10人通過本國媒體得知“一帶一路”,而來華后則有高達43人關注過“一帶一路”,其中23人通過中國媒體,7人通過本國媒體,5人通過第三國媒體得知。   3.留學生愿意發揮傳播“一帶一路”的橋梁作用
  最后我們調查了留學生傳播“一帶一路”的意愿。45人表示回國后會向他人提起“一帶一路”,44人表示會支持鼓勵朋友和同事參加“一帶一路”相關項目,16人曾經時常分享相關信息給親朋好友,27人偶爾分享,2人還未分享過。這說明來華留學不僅提升了他們對中國政策的理解,還增加了他們對中國的好感,并愿意傳播在華的所學和見聞,發揮橋梁作用。
  三、深度訪談
  通過問卷,我們發現了一些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并對具有特定代表性的留學生進行了深入訪談。
  1.來華前留學生對“一帶一路”的了解較為模糊片面
  我們發現“一帶一路”在海外的宣傳力度較低。超過一半的留學生來華前從未聽說過“一帶一路”。而聽說過的學生則表示,海外媒體對“一帶一路”的報道過于局限,他們來華前的了解也較為模糊片面,有些是因為某個具體項目才知道“一帶一路”。
  “我們國家的人并不太知道‘一帶一路’,我是因為‘一帶一路’在吉爾吉斯斯坦有個農業合作項目,所以才聽說過。”(吉爾吉斯斯坦,世界游牧競賽項目經理)
  “來中國前知道‘一帶一路’,因為埃塞俄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和吉布提有一條鐵路,屬于‘一帶一路’的項目。但是沒有太多信息,也沒有聽說過‘絲綢之路’的說法?!保òH肀葋啠煌ú抗賳T)
  此外,一些留學生在本國時接觸到一些負面報道。在20位來華前就聽說過“一帶一路”的留學生中,認為自己來華前接收的相關信息偏正面、中立和偏負面的分別為70%、20%和10%。以下是兩個負面報道的例子:
  “老撾媒體會從本國角度報道一些偏負面的新聞,例如老撾向中國貸款建設鐵路,中國在鐵路建設后提高了貸款利率,從3%升到4%以上;中國在老撾開發金礦,控制權卻主要掌握在中國人手里,也沒有雇用太多當地人?!保ɡ蠐?,大學老師)
  “來華前在泰國媒體了解到一些‘一帶一路’的信息,其中不少具有爭議性,比如之前馬云要和泰國合作在線商業平臺,泰國媒體擔心當地商戶會受到沖擊,農業也會更依賴中國。所以媒體對此有不少爭論?!保ㄌ﹪髮W老師)
  訪談結果顯示,海外媒體對“一帶一路”的報道都比較粗糙,缺乏細節,容易讓人把“一帶一路”誤解為中國的一個非常局限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來華留學后,得益于在中國的觀察實踐、課堂學習和國內相關主流媒體的報道,留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到“一帶一路”的豐富內涵。由此,我們應進一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對外傳播好中國聲音。
  2.留學生較難理解抽象詞匯
  由于各國各民族的文化、思維習慣和語言表達的差異,翻譯帶來的信息丟失扭曲和文化折扣問題難以避免。最大程度地克服這種問題,是做好中國故事在海外傳播的重點。②問卷中我們設計了一個關于“一帶一路”話語傳播程度的問題,結果發現,具象化詞語比抽象化詞語有更好的傳播效果。在45名留學生中,29人聽說過“絲綢之路經濟帶”,而聽說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少,只有9人(圖2)。這說明,留學生更易于理解具象化詞語,在了解宏觀政策的深層意義上尚有一定難度。
  有的留學生就在訪談中提到:“有些具象化的詞,比較能夠知道大概意思,比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太理解,大概就是要共同合作的意思吧?還有一些類似難以理解的詞語,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太清楚‘中國特色’具體指什么?!保獱柤顾固梗澜缬文粮傎愴椖拷浝恚?
  在語言轉換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信息損失,同時某些譯文并沒有準確地傳達出本意。如何將根植于中國當下經濟社會環境的話語,通過準確的翻譯,使其能在具有文化差異的經濟社會環境中進行有效的傳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一帶一路”相關詞語為例,不少留學生剛開始只能從字面理解“一帶一路”的英文譯文。
  “來華前我和同事們都認為‘一帶一路’只是中國在外投資的一個普通項目,因為其中有‘road’一詞,容易誤解為是類似鋪路的基建項目?!保òH肀葋?,審計署官員)
  “我當時的理解是,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belt’的意思就是在雞蛋上系一條腰帶,這條‘belt’把所有國家都聯系起來?!保òH肀葋啠煌ú抗賳T)
  3.中國經驗與價值觀對留學生的影響最大
  在回答開放性問題——“你最想從中國帶走的東西”時,中國的發展經驗,包括減貧和經濟改革的經驗被提及最多,共有36次。一名留學生在訪談中提到,他通過研究院組織的昆山實地調研活動,對昆山從一個經濟薄弱的農業小縣城發展到如今的現代化富裕城市的歷程印象深刻,并且拍攝了視頻,打算分享給吉爾吉斯斯坦的政府部門和朋友,讓他們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這是一個借力外國友人講好中國故事從而破解中國對外傳播自說自話困境的良好實例。
  除了經濟發展被多次提及外,中國人的價值觀也頗受關注。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必須注重軟實力輸出,在人類共有價值的基礎上激發中外共鳴。
  “中國人工作勤奮,性格平和友好,懂得尊敬別人?!保òH肀葋啠缆方ㄔO運輸局官員)
  “中國人很勤奮,對未來有長遠規劃,我到中國之后也變得比較努力,希望學習到中國人對未來的戰略眼光?!保獱柤顾固?,世界游牧競賽項目經理)
  “中國人友好、勤奮努力、愛國,他們為了國家努力工作,這對我的國家有借鑒意義?!保咸K丹,大學老師)
  在訪談中我們發現,愛國、勤奮、包容、有信念等價值觀被受訪者頻繁提起,它們作為中國故事的一部分影響著這些留學生,讓他們對中華民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對中國優良傳統、悠久歷史的認知,也有助于他們了解并認同中國理念。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留學生表示,他知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繼承和發揚,所以能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埃塞俄比亞的留學生則表示,他們并不知道古絲綢之路,對“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缺乏了解,對“一帶一路”的理解依舊局限在經濟層面。中國傳統價值觀和文化歷史傳統作為對外話語體系的內核,應被充分傳播,這有助于講好中國故事和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同時,我們應積極探索與其他國家的共同歷史和文化體驗。例如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挖掘古絲綢之路的共同歷史記憶。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通過調查訪談,我們認為,絕大多數留學生通過在華學習,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理解較為正面。得益于他們在華社會實踐、課堂學習以及國內相關主流媒體的報道,留學生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到“一帶一路”的豐富內涵,并愿意回國后與他人分享在中國的見聞,對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將起到積極作用。
  同時在調查中我們也注意到,“一帶一路”的海外傳播仍存在不足。留學生來華前對“一帶一路”所知甚少,或者了解較為片面模糊,即使經過培訓,一些留學生依然較難理解抽象的“一帶一路”話語。但中國故事中蘊含的價值觀對留學生們產生了正面影響,有利于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趩柧砗驮L談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依托教育交流,促進中國故事傳播。留學生的培養對于建立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有積極影響。應更加重視通過教育來實現長期宣傳,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留學機會,幫助他們了解“一帶一路”等中國故事,增加與中國的親密感。本次調查的受訪留學生都表示,在華留學使他們深化了對中國的認知和對“一帶一路”的了解。援外教育項目是另一種形式的“請進來、走出去”。來華留學生真切了解中國的發展故事后,可以成為中國故事的代言人,有效提升中國故事的說服力。
  2.推動中國對外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就“一帶一路”倡議而言,海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知仍非常局限,原因之一在于傳播渠道不夠多元。在訪談中,不少留學生也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的建議,比如應注重利用新興社交媒體,加強民間的互動與聯系,不能忽視朋友同事間日常生活中口口相傳等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利用邀請實地調研、開展海外講座、制作相關的電影電視劇和宣傳小冊子等各種方式,多渠道開展對外傳播。同時,鑒于有些留學生來華前是通過“一帶一路”的具體項目了解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因此建議加強“一帶一路”海外建設項目在當地的配套宣傳。
  3.以價值觀傳播提高中國對外話語影響力??菰锏恼涡悦~的輸出難以引起海外受眾的共鳴,同時不同國家的價值觀和歷史文化差異導致海外受眾很難準確理解中國故事。對外傳播應以愛國、勤奮、包容、有信念等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價值觀為核心,增強中國對外軟實力的輸出,逐步消除由于不同文化和歷史傳統所帶來的隔膜,進一步提升中國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中國對外話語的影響力。同時,還要重視翻譯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橋梁作用,既要加強對核心話語的完整表達和準確闡述,又要把握海外受眾自身的語言和思維習慣,降低他們的認知門檻,使提升翻譯的生動性與增強內容的立體化相輔相成、協調推進。再有,應善于從經濟發展、歷史文化和價值觀等各方面,運用翔實細致的數據和具體有趣的事例講好中國故事,減少空洞的政治宣傳性話語。海外受眾熟悉接受了中國故事及其蘊含的價值觀和歷史文化后,能大大降低翻譯帶來的文化折扣現象,使他們能更加準確地了解當代中國核心話語。
  (本文受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路徑研究”支持,項目號為17CJL020)
  「注釋」
  ①袁賽男:《中國國際話語權的現實困境與適時轉向——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新對外話語體系為例》,《理論視野》2015年第6期。
  ②王慶福、周梅芳:《中國紀錄片海外傳播的翻譯問題》,《對外傳播》2017年第1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91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