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文體特點的特色任務單運用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任務單是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新名詞,注重培養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任務單的出現很好地發揮了課堂的支架作用,為學生的學習與討論提供了引導性的基礎框架。本文將從文體角度出發,針對童話、散文、詩歌等不同形式文章的特點討論任務單的運用策略,充分發揮任務單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體;任務單;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190-02
所謂任務單,即教師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和學習能力,以教材為根據從學生需求出發設計課程任務的載體。隨著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的多樣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創新,任務單就是一種創新的方式。任務單通過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性格特征和年齡限制等方面,在教師得當和多樣的運用下,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使用任務單可以促進學生學習個性的發展,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課堂習慣,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另一方面,任務單有助于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素養。任務單是建立在教師設計的課堂內容上的,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明確課堂重點并掌握教材的正確分析方法。根據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和特點,本文將著重針對童話、詩歌、散文等不同形式的任務單進行敘述[1]。
一、童話教學與任務單
針對不同的問題內容,任務單的準備也要對應的有所差異。在針對童話故事的任務單設計時,要考慮到打造童話故事的氛圍,將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故事情景中。由于童話故事內容多采用擬人、夸張等手法來描述,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教師將學生帶入到故事情景和對話中,可以激發學生想象力,更好地接受故事設定[2]。其次,盡管童話的受眾主要是兒童,但其仍然是一種文學形式,教師要從文學的角度出發分析文章的脈絡和重點情節。由于童話內容多為虛構,當學生對故事的內容產生疑惑或不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藝術和現實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文章價值。同時,教師可以趁著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童話故事作品,培養個人興趣愛好。最后,教師可以設計安排讓學生進入到角色當中,分角色再現故事情節,將富有生命力的童話故事從文字中解放出來。教師通過對任務單的設計,明確了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主旨,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又加強了學生團結協作、相互溝通交流的能力。
如在《小松鼠找花生果》這篇童話故事中,就是將小松鼠和其他動物擬人化了,教師在設計任務單時,就要利用一系列問題將學生帶入到故事的背景中來——小松鼠喜歡吃什么、植物的生長過程、蚯蚓的生活環境等問題,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想象的空間;在設計任務單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對文章的朗讀,通過分角色朗讀,加強小組之間的溝通交流,體會不同的角色心理。由于童話對學生較有吸引力,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學會反思。
二、散文與任務單
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與童話故事不同,散文形式的文章故事性不強,相比之下不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設計散文形式課文的任務單時,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把握任務單的設計目標,精細設計任務單內容,抓住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關鍵因素,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設計任務單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精美有趣,增強課文的吸引力,抓住學生注意力。
其次,創造環境,不可一蹴而就。學生剛開始接觸任務單,無法馬上適應這種教學方式,教師應該適當把握難度,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3]。尤其是在設計散文類型的任務單時,要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任務單的難度。只有克服了恐懼和畏難的心理,學生才會主動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最后,教師要注重創造一個探究的氛圍。散文用字較為優美,內涵豐富,如果局限于教材的提示和歸納總結,無法將文章解讀透徹,發揮散文的育人作用。因此,在設計任務單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假設和猜想,體會作者的中心思想,調動自身抽象思維,發揮想象力,感受散文的魅力。
以四年級上冊文章《桂花雨》為例,在設計任務單時,可以在學習正文前加入課本中提到的學生都感興趣的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大家都吃過哪些有桂花做成的美食?桂花盛開的季節?幫助學生一邊閱讀一遍聯想文章描述出來的畫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分享自己童年中難忘的趣事,長大后愿不愿意再用文字記錄下來。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和互動,一點點深入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文章的措辭和表達
手法。
三、詩歌與任務單
詩歌是一種將詩和歌結合起來表達抒情的一種文學形式。其特點在于語言精練,詞句押韻,感情豐富,膾炙人口。在準備詩歌類型文章的任務單時,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抽象思維,聚焦詩歌中停頓、跳躍、轉換的部分,從意境上把握詩歌的中心思想,將上下空白的部分通過聯想銜接起來。其次要將學生的思維頻率與作者的思想調整一致,在設計任務單時,要注重帶領學生了解作者的故事,通過了解作者背景和故事環境可以更加設身處地的融入詩人當時所處環境之中,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在朗讀詩歌時與詩人進行交流。最后,設計任務單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學習能力。小學生尚處于學習的階段,對事物缺乏理性的認識,因此教師在任務單中,還要加入由學生發揮想象還原詩歌場景的內容,培養大膽敢于提問的精神。
以五年級課文《七律·長征》為例,教師在制作任務單時,應該考慮到通過補充故事背景,讓學生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心情并進行討論,用幾個詞語進行概括。為了激勵學生發揮想象還原故事場景,可以要求學生選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并對這句詩詞進行解釋和擴展。讓學生進行提問——對作者描述的場景和內容,你最想對作者說什么?正確拆揣摩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結束語
教師在精細設計任務單的同時,也要對之前的任務單成果情況進行評價,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不斷改進課堂的教學質量。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制作自己的“學習任務單”,通過主動思考的方式把握課程重點,感受不同文體形式的文章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小艷.借力合作學習單 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探索——以三年級下冊《七顆鉆石》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
[2]金穎.不同文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學周刊,2019(09).
[3]馬世衛.基于文體特征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