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道德行為習慣的現狀卻不容樂觀,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外界環境的改變,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教學工作為落實到實處,故此為從根本上規避上述問題的產生,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抓好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是當前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發展方向。鑒于此,本文立足新課程小學品德教育,針對現階段小學生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培養策略,以期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階段;道德法治;良好習慣;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79-01
一、現階段小學生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
簡單來講,所謂“習慣”其實指的是在一定情況下,人們自動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傾向,它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從某方面來講,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人們后期的成長與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反之不良行為的存在,對于人們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在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父母共同努力下,慢慢培養的。
縱觀當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都有了顯著改善,而在這種“高端”小資社會時代背景下,傳統的一些民族精神慢慢被淡化,由此導致的不良行為問題也屢見不鮮,一方面學生之間攀比風氣盛行,高消費、高享受等現象屢見不鮮,而另一方面某些同學的道德行為也十分不規范,公共場所大喊大叫、隨意吐痰、亂丟廢棄物等行為屢禁不止,而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可知,導致這種局面產生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小學生自身心理不夠成熟,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當下學校對于學生教育的重點仍集中于學生的文化成績,卻忽視了學校在德育方面的建樹,從而導致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疲于應付,進而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二、小學階段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
1.加強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養成教育。
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也對教育工作者后期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作出了明確規范,故而為從根本上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拉近學生與課程教學內容距離的同時,也從根本上提高其對自身行為的判斷力,進而規避各種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進而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而另一方面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可知,在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部分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工作者由于仍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日常課堂實踐教學活動中采取傳統的家鄉噢誒手段,從而無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熏陶與引導作用,對自身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為保證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加強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養成教育是現階段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發展方向。
2.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心理、生理成長和發育的初始階段,對于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模仿”作為小學階段學生融入環境的一種重要手段。需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的高度重視,換句話說就是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小學生會有意無意的模仿家長和老師的一些行為,故此為從根本上保障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除了要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家長和教師自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不踐踏法律的底線,并以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全面實施學校與家庭共同育人的政策方針。
其實從某方面來講,小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課程教育和父母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故而為從根本上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既要在學校為學生提供道德與法治教育,而后父母也需對其教育進行鞏固,即通過采取學校與家庭共同育人的政策方針,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局面,以達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而另一方面為促進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在日常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整合家長所選取的教育內容,搜集與之相關的素材,以此來強化學生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的思想理念,進而為其未來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為提高當下德育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許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此來保證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能夠滿足時代與社會發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劉芬,趙陽,徐瀚濤.依托《道德與法治》,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J].人生十六七,2018,15(2):166-169.
[2]安秀萍,王建華,周媛.談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4,22(23):125-128.
[3]丁俊山,王宇澤,徐瑤.現實中學生形成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素質及矯正方法[J].清河縣教育周刊,2013,15(22):136-1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