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難,當前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是:學生深感可寫的素材少、教學形式化;文本思想僵化;忽視學生思維的年齡特點,學生的寫、教師的教都有相當大的精神壓力。作文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指導學生積累,豐富詞匯量、多讀多練,指導學生“會”作文,提高興趣、讓學生從作文陰影中走出來,是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關鍵,本人結合自己多年農村語文教學的經驗,就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充分培養想象能力,激發寫作興趣
想象是科學的翅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離開了想象就寫不出好文章。當前農村小學生與外界接觸很少,信息閉塞,閱讀面狹窄,想象力匱乏,寫作的生活素材也不夠寬泛。如何因地制宜地營造輕松的寫作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寫作欲望呢?我們需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培養想象力。學生只有對寫作產生興趣,想一吐為快時,才會把寫作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加強教材中課文的積累背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多讀一些經典兒童文學,學會觀察體驗自己以及周圍的實際生活,把自己經歷的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隨時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勤動腦勤動手,從日常生活中開發豐富的想象力,發掘自己的發散思維,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一定會自熱而然地得到鍛煉和提高。
農村學校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教學實踐表明,鼓勵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欲望;引導學生積蓄素材,掌握技巧;歷練學生傾吐真話,表達真情的寫作訓練,十分有利于學生釋放個性,放飛心靈,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二、在日常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豐富詞匯量,逐漸學會運用自己的語言去寫作
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豐富語言的積累,發展思維?!痹~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詞匯是很重要的。古人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挥胁粩嗟胤e累新的詞匯,才能為自己作文的創新打好基礎。可以從課外閱讀、背誦課本中精彩語段,精練詩文、從日常生活中的見聞去引導學生積累詞匯。
曾記得上師范學校時,一位師范文選老師看了我的作文后評價說我的文章乍一看感覺文學功底相當不錯,但是我運用的都是別人的語言,盡是些大話、空話。當時我很沮喪,甚至好幾天想不明白,語言難道我們的沒有作家的好嗎?我們自己哪里有語言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我終于悟出了清新、個性化的語言是我們心靈的飛躍,也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一個作家如果沒有自己個性化的語言就不能引起讀者心靈上的共鳴,提倡打破常規思維,推陳出新。因此,鼓勵學生運用自己語言寫作尤為重要,我們記下的、積累下的語言都是別人的,當一個學生的語言極大豐富時,他就會去創造性地學會使用自己的語言去寫作,展現自己的風格,走自己的寫作之路。筆者認為,運用自己的語言去寫作從小學就應該開始培養。
三、作文創新能力應從低年級學生的說話和寫話開始抓起,讓孩子樂于向別人表達自我
我們農村學校教師在三年級開始指導學生作文時不難發現,孩子們本來口頭敘述的是比較真實的感受,寫到紙上就變成了大話、空話甚至假話。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大部分教師輕視了一二年級的學生寫話,平時不鼓勵和指導啟發學生寫話。其實低年級的寫話是學生作文的基礎和前奏,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觸和所感簡單地真實地記錄下來,學會看圖想象和構思,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為三年級學生作文濃厚興趣和想象力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埋下啟蒙的種子。
四、結合實踐積累寫作素材,感受生活,從審題和選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有感而發,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實踐,讓學生結合生活、學習等實踐,寫自己有親身體驗和深刻感受的事物。我們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不斷創造機會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生活的快樂。這樣,我們就會經常在作文中發現學生靈動的思想,天馬行空的想像,豐富有趣的語言。學生的作文也就會不斷地改頭換面,不斷地產生創新的火花??梢宰寣W生堅持寫練筆、摘錄好詞佳句,積累和搜集寫作材料,提高分析能力,創造性地選擇材料, 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能夠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材料的內蘊意義。
在審題立意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教會學生審題時,把作文的題目看作是一個點,這個點可以是作文中的某一句話、一個意向、一個縮影等,在作文時要以這個點為切入點向更深的方向延伸,才能寫出有深意、有創意的作文來。在立意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基本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法,即讓學生從角度的多方面進行思考,從而選取最佳立意。
五、杜絕作文教學的形式化,拉近文本之間的距離,降低作文要求,從學生年齡思維特點中培養創新能力
許多農村學校老師在作文教學中,面對開放的習作內容仍沿襲以往的教學方法,可謂是穿新鞋走老路。過高地看重作文內容的思想性,重形式,輕內容,一直走不出范文的框架,拔高要求,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作文教學變得沉重,學生感覺很累。我們應以學生的年齡特點降低小學生作文要求,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身邊的生活、引向社會,從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啟發,寫出的作文才會有創意。
總之,農村學校作文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中。創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氛圍,采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注重兒童心靈的開放,使學生重視積累,拓寬選材,以寫“真”為基礎,給學生以充分的想像空間和張揚個性的自由,讓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寫出具有自己風格的作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