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湘江兩岸風光知多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湖南的母親河——湘江。湘省、湘州、湘城皆因湘江而得名。
我們平時所說的三湘四水,三湘者,其中有一個頗為權威的說法。曾兩度任過清代岳麓書院山長(院長)的王文清在其《湘水記》中,開篇便是:“瀟湘、蒸湘、沅湘,三水皆緯流,而經之者湘水也。湘源出陽朔,至永州,瀟水入焉,曰‘瀟湘’;至衡州,蒸水來會,曰‘蒸湘’;卒與沅水合于沅江,曰‘沅湘’。此三湘之所由名也?!?
湘江流經長沙約七十四公里,河寬一千至一千五百米不等,西接靳江、溈水,東納瀏陽河、撈刀河等大小支流,途經十五洲、淌十三灘。1995開始修建湘江風光帶,至今長沙境內的湘江兩岸均建有既風景優美,又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且極適合市民休閑鍛煉的風光帶。
湘江兩岸名勝古跡眾多,如名鎮名港和人文景觀從北往南數有:喬口、靖港、銅官、新康、丁字灣、霞凝港、三汊磯、新河與碧浪湖、杜甫江閣、靈官渡、朱張渡、猴子石等。
1971年以前,長沙湘江上是沒有橋的。1972年10月1日湘江一橋建成通車?,F在的長沙湘江上有橋八座,從北往南分別為:月亮島大橋、三汊磯大橋、福元路大橋、銀盆嶺大橋、橘子洲大橋、猴子石大橋、湘府路大橋、黑石鋪大橋。又有過江隧道兩條……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湘江長沙段的身邊系上了一條美麗的彩絳,它就是聞名全國的湘江風光帶。
湘江風光帶以休閑長廊和雕塑為主景,配以形式各異的小廣場、景觀小品,全線種植品種眾多的樹木和花卉,體現了湘江兩岸相互映襯的特色景觀。它集休閑、旅游、環保、防洪多種功能于一身。全國河流成千上萬,擁有這樣大型風光帶的,極為罕見。它是長沙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長沙湘江東岸原來碼頭遍布,又是棚戶最集中的地段。每逢湘江水漲,沿江一帶便成了澤國。三天不雨,又到處塵土飛揚。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長沙市政府決定在沿江建設風光帶,將輪船碼頭、貨棧等遷至城外,棚戶區居民住進了新房,對沿江一帶實行綠化、美化、亮化。清晨,人們聚集在廣場做操舞劍,跑步健身;夏日,在綠蔭下納涼避暑;冬日,在草地上享受陽光的溫暖。一年四季常有文藝愛好者在亭廊中排練和演出節目,面對江潮練聲習琴。這里每天游人如織,處處舞影歌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