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迎接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的機遇與挑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使得全球化的現象進一步加強。在此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進一步加強,同樣也就導致了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劇烈。我國人力資源充足、物產豐富,憑借這些優勢在國際市場中能夠取得相對較好的競爭環境;同樣我國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表現在我國技術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同品類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較差的地位。因此我們要具體分析在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中我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中占據更大的優勢。
  關鍵詞: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機遇;挑戰
  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以及不斷深化,為我國進一步順應經濟全球化打下了基礎;開放型經濟體制的確立,也進一步為我國是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做了充分的準備。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機遇,首先全面分析我國現有的資源并進行有效的整合,在此基礎上深化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和文化之間的溝通,熟悉各國的經濟組成部分以及文化特征;基于我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環境,更需要我國積極地分析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從而實現更好地立足于國際市場,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1.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面臨的機遇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將各個國家經濟板塊聯成一個整體的同時也給各個國家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是國際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面臨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國所面臨的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下的環境大體上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整體戰略相符合;同時國際市場環境中的部分規則與我國接下來的戰略目標也有高度的統一性。例如,服務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而我國現有的經濟體制改革中服務業作為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力發展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接下來市場環境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改革點;此外還應大力促進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知識產權對于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來講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優勢,能否在競爭如林的市場環境中把握好知識產權,必然對企業和國家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給國際市場帶來的沖擊也包含降低了產品成本。這一點對于我國來說就有非常大的優勢,我國的機械化程度相對較高,勞動力豐富,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品在制造過程中所消耗的成本較少,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國際范圍內都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基于上述幾點得出結論,現有的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基本符合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改革切入點。也就是說未來多年,國際市場對于我國來說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新一輪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也將會積極推動我國從貿易大國轉變為貿易強國。
  其次,新一輪的市場環境,也將有助于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我國現有的經濟結構還停留在比較傳統的產品輸出階段。這一階段中對于知識和技術的把握性相對較低,單純的通過加工的方式賺取其中的利潤,利潤點是非常薄弱的。但為了更好地適應新一輪的市場環境,我國必將也會積極改革我國現有的經濟結構,將傳統的單一產品加工方式轉變為貨物、服務、技術、知識產權等多種對象的貿易形式,提升其中的利潤額度,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提供新的推動力。此外新一輪的市場環境還會推動我國貿易結構不斷的轉型和升級。深化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高效發展。
  最后,會推動我國的發展模式發生變化。新的市場環境中,對于勞動結構和勞工理論都有非常完善的研究。這正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非常大的不足之處,尤其體現在對于人才的把握和利用方面始終無法做到像發達國家一樣留住高科技人才。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強盛都是非常不利的, 高科技人才能夠實現更好地推動國家的發展的效果。而像是西方發達國家對于人才的利用方式和報酬結構相較于我國都非常完善,我國正好可以利用這一發展時期,積極借鑒西方國家對于高科技人才的使用方式和報酬結構,從而實現更好地留住我國高科技人才的效果。這些問題所反映的不僅僅表現在表面的對于人才、對于勞工分配對于生產理念的變革和創新。更是在這些環節之上實現了我國價值鏈體系由外圍分布逐漸走向中心。通過實現我國這種價值鏈體系的逐漸完善,能夠讓我國經濟發展更加健康、能夠讓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逐步增強,能夠提升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更好地在市場競爭環境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抗。
  2.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面臨的挑戰
  現有的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構成了一定的挑戰。這一挑戰構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經濟全球化的速度過快,已經超過了我國現有的經濟體制改革的速度,拿著傳統的、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式去適應國際市場環境肯定是行不通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日、美、英等國家,為了尋求他們自身更好地發展,同時積極推動建立以自身為主導的國際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對國際市場貿易環境提出了很多符合他們自身利益,但不符合我國在內的、還包括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環境的制約條件。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經濟體制相對完善、對國際市場的融入程度較早,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相對較大。我國想要與這部分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中談合作做生意,必須要承認他們的貿易規則。這些貿易規則大部分相對較公平,但有少部分不利于我國發展,如“消除所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邊界限制”,“取消一切資本流動管制”等建議。這些貿易條件的提出是對他的國家發展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的,但對我們國家來講,這部分經濟規則或建議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產生動搖。
  其次,表現為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較高、制造水平較高、人們對于產品的要求同樣較高。而與之相比較我國的科技制造水平相對較低,很多高質量的產品無法實現自主生產。這也就導致在市場經濟中,我國想要積極地融入市場環境,首先要滿足的是發達國家所提出的、對于產品的需求和規定。換句話說哪個國家所持有的生產技術高、所做出來的產品質量好,哪個國家在市場環境中就具有較大的發言權。而我國剛剛實現了獨立生產這一步驟,想要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這也就導致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貿易觀念和對某一些規則的領悟方面還有較大的差距,這部分差距是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甚至會對我國現有的經濟會產生非常大的沖擊。例如西方發達國家非常想取消貿易壁壘政策,而這一政策一旦實施,必然會對我國現有的產品流通構成非常大的影響。   最后,體現為近幾年的國際貿易,實際上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制。我國并不是國際貿易的主導者,而是作為一名積極參與者。但現有的國際貿易體制對于我國來講機遇要大于挑戰,很多西方發達國家不愿意看到我國的騰飛與發展,因此實施多種不利于我國發展的制約因素的實施。我國在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制中仍然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并且很容易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排擠和孤立,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這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
  3.迎接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機遇與挑戰的對策
  3.1采取區別對待不同貿易規則的態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應大力發展服務型貿易,也就是說為了能夠更好地應對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我國應積極轉變現有的國際貿易參與形式,轉變傳統的國際貿易結構,大力發展服務型貿易。而想要大力發展服務型貿易,首先應解決的我國現有的發展過程中所面臨一系列發展難題,完善我國在國際貿易發展中的部分不足,實現我國對外發展水平的提升,如提升國際貿易開放程度,提升對外國際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便利程度,以此來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開放程度,最終達到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促進我國對外貿易方式的轉變和提升;在積極考慮國家對外貿易發展程度的同時,還應積極思考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不可再生資源消耗問題,做到自身發展與生態平衡相協調,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為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和國際標準的達到提供現實條件。
  此外,不同的貿易規則需要實施不同的態度,在實現國家與國際貿易市場更好結合之前,首先應保障的是國家與企業信息的安全性和我國基本國情,確保我國能夠完全在獨立自主的經濟狀態下實現獨立自主發展。同時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會對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狀況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同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因此需要對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實施進一步的管理和控制,實現我國在產業和技術上的騰飛與發展。
  3.2建立與之匹配的市場經濟體制
  當前階段受到我國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影響,尚且面對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但在這種而背景下我國更應積極實現對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的適應性,實現市場經濟體制與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的匹配性。此外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同時,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要在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有關要求下,在對外開放程度與開放目標相一致的基礎上,對國內市場經濟運行體制進行不斷改革、創新與完善,并緊密結合國際勞工標準以及消除國企壟斷等方式,與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實現有效對接,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市場經濟適應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
  3.3 積極主動爭取談判機會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制定并完善了 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與 TI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等一系列合作計劃,從其中的相關具體內容就可以看出,“去中國化”的主張以及目標十分明確。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我國要加大與美國、西歐等國家之間的談判力度,并以中歐的 BIT(雙邊投資協定)與中美的 BIT 為契機。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國不能參加 TPP 、TIPP 的合作與談判,但能夠利用 BIT 談判來對國際貿易以及投資新規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有利于我國對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進行更加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并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以及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的制定中,掌握談判的主動權,占據有利位置。
  3.4維護國家根本利益
  受到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還具有一定的差異,國際貿易的主導權實際上還是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并且西方發達國家為了抑制我國經濟的發展,陸續出臺了很多限制政策。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絲毫不會發揮作用,我國現有的經濟體量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雖然有一定的差距,但并不意味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差,相反日益強大的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中所發揮的角色逐年增加,而想要實現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應在國際范圍內尋找積極、可靠的合作伙伴,在保障國家根本利益的同時實現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結語
  總之,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活躍的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要想得到進一步提高,首先要明確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方向以及投資新規則的發展目標,不斷健全與完善我國已有的國際貿易體制,并對投資新規則進行規范,從而有利于我國從容地應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以及國際貿易發展過程面臨的挑戰,促進我國貿易投資與國際市場實現有效對接。
  參考文獻:
  [1]李繼強.國際貿易與投資新規則的機遇與挑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12):92-93+196.
  [2]潘曉明.TPP高標準國際貿易規則對中國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國際展望,2015,7(05):96-111+149.
  [3]夏麗紅.國際貿易規則重塑期中國的機遇與挑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15):106-108.
  [4]馮潤祥,陸屹,陳華.中美BIT談判視角下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策略[J].上海金融,2015(04):63-69.
  作者簡介:
  李媛娜(1978-  ),女,湖北人,經濟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9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