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支撐“一帶一路”戰略的參與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針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主動謀劃,努力進取,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初步形成。當前,黨中央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強調要切實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絲綢之路經濟帶”應運而生。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根本意義在于切實加強務實合作,努力尋求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通過務實合作促進合作共贏,走向共同繁榮。
空間蘊含著巨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價值,已成為國家利益的新邊疆、國家安全的新高地和大國博弈的新戰場。當前國際空間安全形勢復雜多變,競爭與對抗日趨激烈,各國日益關注空間系統在大國博弈中的戰略作用以及商業航天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橫跨亞非歐三個大洲,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國航天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能夠借助航天特有的行業優勢和地位發揮重要作用,并在大國外交、資源保護、非傳統安全合作等諸多領域提供服務。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國航天如何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等問題,從而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提供保障和支持。就目前而言,中國航天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有兩類參與模式,即政府間參與模式和企業間參與模式。
一、政府間參與模式
?。ㄒ唬┖教焱饨慌c文化交流
航天外交是指利用中國航天的現有能力,以航天高端裝備制造和應用產業推廣等為手段,以推進我國與相關國家的雙邊或多邊關系為目的所進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動。由于航天領域屬于國家具有戰略意義的科技領域,同時又是一個能夠反映一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領域。航天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除了具有本領域內的需求與意義外,同時也是兩國或多國之間關系密切的象征。因此,以航天產業各環節的國際合作和交流為外交手段,可以達到增進國與國之間關系的目的。
此外,航天應用產業基本集中于信息服務業,以信息服務業為載體,與沿線各國進行各領域深入的文化交流,加強我國與沿線國家在社會與文化等領域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對展現我國大國風貌、提高國際形象和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都有巨大的幫助。
?。ǘ┹d人航天合作
我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堅持和平開發和利用太空的基本原則,積極參與國際太空合作。在載人航天工程領域已經取得了豐富的太空合作成果: 2008年9月,俄羅斯向中國提供了一套用于太空出艙活動的艙外航天服,俄羅斯專家也應邀觀看了“神舟七號”飛船的發射;在“神舟八號”飛船上,中國和德國科學家聯合開展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項目,ESA、德國航空航天局的專家觀看了“神舟八號”飛船的發射;2015年左右“天宮二號”將搭載由中國和瑞士、法國、波蘭攔河研制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此外,我國參與了聯合國外空司舉辦的一系列學術和技術交流活動。
總體來看,雖然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有了諸多國際合作的涉水和嘗試,但基本可以分為觀察發射、聯合試驗和學術交流三種,參與聯合試驗的國家雖然在試驗設計方面參與程度較高,但對試驗的執行進度影響較小。從這三種參與模式來看,其國際合作的程度仍然較低。對比國外載人航天領域的合作,我國的載人航天領域合作仍有巨大的空間。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我國在空間站領域的國際合作優勢明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等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和中國自主研制的“天宮一號”空間站(2016年左右準備發射“天宮二號”),而到2020年,我國的“天宮”系列空間站將成為世界唯一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從“一帶一路”國家來看,目前對國際空間站有需求的國家如俄羅斯、歐洲國家、以色列等國都極有可能能夠與中國進行“天宮”系列空間站的國際合作,其合作前景極為廣闊。
?。ㄈ┞男袊H義務
當前,由于人類探索太空和利用太空的活動增加,造成空間碎片數量日益提升,對在軌航天器的安全運行造成了巨大威脅;運載火箭末級、發射失敗火箭殘骸、失效的低軌航天器等大型太空垃圾不受控隕落,可能造成地面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磁暴、太陽耀斑等太空天氣異常事件可能引發空間系統損傷,甚至導致地面通信網、輸電網等系統事故,造成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地外小行星、流星等進入大氣層,撞擊地球表面,會造成地面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甚至導致大范圍恐慌和社會動蕩。
對太空環境的治理和管控,已經使國際社會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并簽署了許多協定,如《外空條約》《營救協定》《責任公約》《月球協定》《空間碎片減緩指南》《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等,對這些國際條約,目前,我國簽署了除《月球協定》以外的其他四大國際空間條約,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中,也有許多國家如俄羅斯、歐洲、以色列等是相關條約的簽署國。因此,我國在履行如外空環境治理、空間天氣預報和信息共享、空間碎片的監測和減緩、空間非合作目標的清除,航天員的人道主義救援等方面的國際義務時,也可與相關國家共同合作,從而既確保中國能夠切實履行國際義務,又能夠有助于保護我國的空間資產。
二、企業間參與模式
?。ㄒ唬┊a品交付
產品交付模式是最直接的將我國航天工業成果與國外沿線國家分享并同時創造經濟效益的模式,這種模式即是通過國際商業談判,確定用戶單位對目標空間系統的技術需求,然后通過我國運用已有的航天器研制技術水平和產能,生產出符合條件的產品并交付的模式。近年來,我國已有多顆衛星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出口,包括遙感、通信等多種類型的應用衛星。如我國為委內瑞拉研制的遙感衛星、為老撾研制的通信衛星等,以及近期正在市場開拓的埃及二號衛星、蘇丹遙感衛星、馬來西亞遙感衛星,都是采取的這種整星出口、產品交付的模式。
?。ǘ┘夹g出口和引進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天技術能力和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對中國來說,既有值得中國大力學習和進行技術引進的國家如俄羅斯、歐洲、以色列等國,也有值得通過技術出口獲利的廣泛市場。在技術的對外出口中,我國不僅可以為他國構建自己的天基系統及航天能力提供幫助,如提供衛星研制人員的相關培訓服務、AIT中心建設服務等,同時還能將我國航天領域所采用的標準規范、設計理念、思維方式等進行輸出,并通過這種輸出,形成一些國家對我國航天工業的依賴性,從而強化海外相關市場的用戶粘性。 ?。ㄈ┥虡I發射服務
商業發射是指我國利用我國現有的發射場和運載火箭研制能力,為沿線國家具有民商用的各類衛星和其他載荷提供發射服務的活動。
在我國,2016年初由中國航天三江集團籌備組建國內首家按商業模式開展研發和應用的火箭公司,實現運載火箭商業發射。不同于以往中國主要通過長征系列火箭為國外商業大衛星提供發射服務,三江集團籌備組建的火箭公司主要通過快舟系列火箭來提供發射服務??熘巯盗谢鸺秊楣腆w發動機運載火箭,其主要適用于為小衛星和微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且成本更加低廉,因此其具有更好地面向商業應用的價值。目前,在商業應用方面,已經有互聯網巨頭公司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說,由于其國內普遍缺乏商用衛星發射能力,正好為我國正在籌建中的商業發射服務公司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也有利于為沿線國家提供更好的民商用載荷發射服務。
三、措施建議
在投資策略上,中國企業應采取與沿線國家當地資本聯合建立合資公司等多種方式,實現互利共贏,減少投資項目的受關注度和政治風險。在國外重大航天項目招投標時,盡量避免單獨投標大型或特大型的投資項目,以實現利益的共享。同時,由于航天產業屬于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往往一個項目的投資量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是比較大的。但從策略及風險上來說,我國企業在航天項目規模選擇上,應不要盲目追求大規模的投資項目,盲目偏好特大型項目,追求政績工程和面子工程。投資規模越大,企業在海外直接投資中受阻的概率也越高。投資額龐大的項目往往受到當地社會、政府和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企業容易處于風口浪尖而遭遇投資阻力。
構建中國對外投資國家風險評級、預警和管理體系。鼓勵企業設立獨立的海外投資風險評估部門,加大對國家風險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快沿線國家投資風險分析師隊伍建設,邀請國內退休外交官加入投資風險咨詢行業,聘用優秀外籍留學生,以優惠條件吸引中國留學生特別是有發展中國家經歷、會小語種的留學生回國發展。國家財政加大對研究機構和高校在國家風險識別與評估方面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國家風險分析報告的質量,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參考。建立中國對外投資國家風險的評級和預警體系,全面和量化評估中國海外投資所面臨的戰爭風險、國有化風險、政黨更迭風險、缺乏政府間協議保障風險、金融風險以及東道國安全審查等主要風險,為國內企業降低海外投資風險、提高海外投資成功率提供參考。
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鼓勵大學開設相關課程或設置相關專業,在小語種、社會學、投資學等領域培養能夠適應“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相關需求的人才。在商業領域,鼓勵各類咨詢公司開展“一帶一路”投資咨詢相關業務,對能夠開展相關業務或在本領域內做出突出貢獻的相關人才及其培養機構,可依照政策給予各方面的獎勵和所得稅稅收優惠等。
?。ㄗ髡邌挝唬汉教煳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