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在涼城地區的應用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涼城地區開展1:5萬水系沉積物(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發現并圈定綜合地球化學異常20余處;通過綜合分析,優選地球化學異常找礦靶區3處,表明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方法在內蒙干旱地區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異常;內蒙古
1:5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能迅速縮小了工作區范圍,圈定有利的找礦靶區,為部署進一步找礦工作供重要基礎依據[1-2]。該方法在內涼城地區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1 地球化學特征
工作區為中高山剝蝕景觀區,山區溝壑縱橫,水系(包括時令性水系、干溝)較為發育,淋溶作用較差,土壤發育不全,土層剖面較薄,并含有較多的風化碎屑。以物理風化為主,開展水系沉積物測量,既能有效地圈定靶區、靶位,又能節省時間和費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區內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其要求完全參照國內1:5萬化探規范。選擇測試15種元素,即Au、Ag、Cu、Pb、Zn、W、Sn、Mo、Cr、Ni、Ti、As、Sb、Bi、Hg。
通過元素分析認為Pb、Ti、Au、Ag、Zn、Cr、Mo七種元素的富集系數q大于或接近1,說明區內水系沉積物中這幾種元素含量與中國水系沉積物背景相比,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富集。該地區鉛鋅金銀等金屬的地球化學背景較高,具有多金屬成礦物質來源豐富的特點;Hg、Bi、As、Sn等種元素的富集系數q小于0.5,說明區內水系沉積物中這些元素含量與中國水系沉積物背景相比,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分散,其中Hg元素的分散較為強烈。
Au、Ag、Pb、W、Hg、Bi、As等元素的變化系數較大,表明上述元素在本區的分布極不均勻,離散程度大;Cu、Zn、Ni、Cr等元素的變化系數較小,說明Cu、Zn、Ni、Cr元素含量在測區內分布相對較均勻,沒有較大的起伏變化。
Au、Ag、Pb等元素數據離散程度大,富集系數大,局部富集成礦的可能性大。在工作區開展找金銀鉛等多金屬工作具有的資源潛力大,可能找到具有開發價值的多金屬礦體。
參照該區1:20萬地球化學成果,結合本區1:5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結果,確定本區的主成礦元素為Au、Ag、Cu、Pb、Zn、Mo。
依據各元素的地球化學親合性和空間聯系、元素異常之間的吻合程度及主要元素異常范圍,并結合地質單元巖性、構造變化等進行綜合異常的圈定,同一地質條件的多個單元素異常或多元素異常劃歸一個綜合異常[3]。全區共圈定綜合地球化學異常30處,其中甲類異常2處,乙類異常1處,多數綜合異常規模較大、組合復雜、具有一定濃集中心。在其基礎上,結合地質、物探工作成果,在工作區優選出3處找礦靶區:①駱駝山綜合異常區;②東溝綜合異常;③西營子綜合異常區綜合異常。
2 靶區異常特征及找礦意義
2.1 駱駝山綜合異常
異常元素為Ag、Pb、Au、Sb、Hg、Zn、Mo,特征組合元素為Ag、Pb、Au,走向近南北向。異常區內有一處Cu、Pb、Zn礦化蝕變點,主要是破碎帶,見硅化、褐鐵礦化。
區內分布的異常有8處,其中銀異常和鉛異常面積較大,在異常綜合排序中,Ag22與Pb8異常排名較前。綜合異常相對集中,濃度分帶明顯,礦化點處在異常區內,與異常所反映的信息相吻合,駱駝山綜合異常區是尋找鉛銀為主的多金屬礦的重要地段,推斷該區是尋找熱液型多金屬礦的有利場所。
2.2 東溝綜合異常
異常元素為Pb、 Ag、Cr、As、Ti 、Zn、Hg、Bi、Ni、Sn,特征組合元素為Pb、Ag、Cr,走向東西向。Pb、Ag元素濃集中心明顯,強度高,規模大,多數元素套合較好。主要出露地層為晚太古代酸性侵入體石榴石斑狀花崗巖及老太古界集寧巖群黃土窯組的石榴石二長片麻巖、南部為晚太古代基性侵入體二輝二長麻粒巖。
2.3 西營子綜合異常
異常元素為Ag、Pb、W、Hg 、Au、、Ti、As、Zn、Cu、Bi、Ni、Mo,特征組合元素為Ag、Pb、W、Hg,走向近南北向。Ag、Pb 元素濃集中心明顯,強度高,規模大,多數元素套合較好。斷裂帶較發育,西營子弧形斷裂(F1、F2)內發育斷層角礫巖,巖石硅化,上下盤產狀錯亂,破碎帶寬2m左右,這些斷裂為元素的運移、富集提供了有利條件,是熱液礦產的良好成礦場所。礦化蝕變點有多處,黃鐵礦化、褐鐵礦化較發育,還見棕紅色磁鐵礦化。這對在該區尋找多金屬礦提供了線索。
3 結論
?、?:5 萬水系異常相對1:20萬水系異常要準確得多,找礦范圍較小。異常分布、異常形態與區域構造帶、礦脈分布吻合較好,異常的漂移距離相對較小,對異常的驗證相對容易;②本次1:5 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圈定3處綜合異常區,對上述3處有成礦潛力的地段進行檢查發現,構造、脈巖和圍巖蝕變均是本區很重要的找礦標志;③區內找礦元素為Au、Ag、Pb。在綜合異常區,斷裂破碎帶、圍巖蝕變、構造帶轉折、角礫巖帶等各類蝕變與礦化都是重要的找礦信息。
參考文獻:
[1]曹殿華,王安建,王高尚,等.勘查地球化學異常多尺度分析方法—以贛東北德興礦集區為例[J].現代地質,2008,22(6):1028-1033.
[2]夏祥標,鄭來林.普遲亞地區水系沉積物測量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J].物探與化探,2009,33(6):626-629.
[3]戚長謀.元素地球化學分類探討[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1997,21(4):361-3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