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有效應對策略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班幼兒入園焦慮是幼兒園管理過程中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其關系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以及幼兒園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消除小班幼兒入園焦慮,需要幼兒園以及家庭的共同協作,采取家園合育的方法共同應對。文章基于作者的幼兒教育經驗,探討消除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有效方法,以期拋磚引玉,請教于大方之家。
  關鍵詞:入園焦慮;幼兒園管理;心理健康;家園合育
  幼兒由于身心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內心情感較為敏感和脆弱,在初入園階段以及每日的入園時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這在三歲左右的初入園的小班幼兒群體中尤為明顯,成為每個幼兒園幾乎每天都會遇到的日常管理問題。有效解決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問題,既是維持幼兒園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又是培養幼兒獨立意識和能力、發展幼兒健康心理的要求。作為幼兒教育與管理的雙主體——幼兒園以及家庭,需要協調一致,共同應對,呵護幼兒健康快樂學習與成長。
  一、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表現及成因
  不少初入園的幼兒有較為嚴重的入園焦慮,主要表現為:大吵大鬧,不肯離開父母,拒絕入園;入園后焦躁不安,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分散,東張西望;行為孤僻,不參與集體活動;不食不睡,不服從管教;吵著回家,不能長時間留園;等等;影響到幼兒園的教學和管理秩序。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成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幼兒獨立自主能力欠缺。小班幼兒大多從小生活在“蜜罐”中,受到三代人的溺愛,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事事有人包辦,在家沒有養成必要的獨立自主能力。3歲左右的出入園幼兒自理能力差,往往不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人際交往、語言表達、穿脫衣服、如廁、就餐、睡覺等,這就導致他們無法獨立面對,當自己的需要得不到及時的幫助時,往往產生害怕、焦慮和抵觸情緒,加上對老師不熟悉,只能一心尋求父母的幫助,因此產生焦慮情緒。
  二是家長的消極暗示。剛開學的時候,有一天聽到一陣哭聲,原來是一孩子鬧情緒,來送孩子入園的父母、爺爺奶奶見孩子這般“可憐”也一同哭起來,見大人也哭了,孩子就哭得更厲害了!這聽起來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對于初為人父母、缺乏育兒經驗的90后父母以及習慣了進行隔代寵溺的老人來說一點也不奇怪。還有的父母在孩子入園后遲遲不肯離開,在園外東張西望,甚至要求到教室去看孩子有沒有聽話。孩子放學之后就問“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吃飽飯”“有沒有人欺負你”等。這些過度的關懷產生了消極暗示,會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一個不好、不安全的地方,從而對幼兒園產生排斥和抵觸心理。
  三是幼兒園的關懷欠缺。幼兒的情感極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感受不到幼兒園的溫馨和集體生活的快樂,感受不到老師的關愛也會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抵觸心理。然而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往往無法顧及每一個幼兒的及時需要,很難給每個幼兒貼心的關注。一旦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淡漠情緒,就會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排斥情緒。
  二、消除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有效方法
  在應對小班幼兒入園焦慮這一問題上,需要發揮幼兒園的教育主導作用,幼兒園給予家長適當的指導建議,重點從幼兒心理過渡、自理能力的培養、幼兒園人文關懷和家園溝通交流等方面進行家園合育。
  1.合理預設入園心理過渡期
  幼兒入園之前一直在家生活,每天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對于幼兒園生活沒有任何的認知,也就必然缺乏入園的心理準備,如若匆忙入園必然引起幼兒的心理反差和不適應。所以入園前的心理過渡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入園時間科學調配,提前一兩個月的時候與孩子進行幼兒園的相關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即將引來幼兒園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間的正面暗示是尤其必要的,比如“幼兒園是一個好玩的地方”“在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知識”“在幼兒園可以交到很多小伙伴”“幼兒園老師可好了”等等,讓幼兒對幼兒園生活產生一定的期待心理。另一方面,幼兒園發揮合理提醒的作用,可以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方式,告知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做好入園的心理準備等。
  2.培養幼兒自理意識和能力
  幼兒入園焦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幼兒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對父母產生過渡依賴的心理。因此家長在孩子入園前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教會孩子簡單的生活技能,如穿脫衣服和鞋襪、獨立就餐,能夠準確地表達個人的需求,如體感的冷熱、干渴饑餓、便意,能夠及時地尋求老師的幫助。這就要求父母在家期間適當放手,讓孩子自主嘗試各項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語言表達技能,面對簡單問題能夠自己解決;遇到復雜問題能夠準確表達個人需求,尋求大人的幫助。這樣,當孩子掌握了一些必備的幼兒園生活技能時,他們的適應能力也就能夠得到有效提高,能夠消除焦慮的誘發因子。
  3.加強幼兒園的人文關懷
  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對獨立自理能力薄弱、適應能力較低的初入園幼兒,教師更應該基于充分的人文關懷,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以及老師的可親可敬,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首先,在一日的早晨迎接幼兒的環節,教師對那些有情緒的孩子予以親切的安撫,通過燦爛的微笑、溫暖的懷抱、親切的問候等方式迎接幼兒,及時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心理,當孩子在入園階段情緒得到穩定之后,后續的一日生活和學習也就能夠水到渠成了。其次,在幼兒在一日學習和活動中遇到不能自理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干預,提供及時的幫助,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愛。最后,要發揮積極鼓勵的功能?!敖逃乃囆g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钡妄g幼兒已經具備較強的親師性,對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充滿期待,老師親切的話語、熱烈的表揚能夠讓幼兒充滿積極的情緒。通過人文關懷的加強,幼兒對幼兒園以及老師的情感依賴會初步形成,入園的焦慮情緒也會逐步減少。
  4.及時溝通,家園共促
  在幼兒入園前后,家庭和幼兒園的溝通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幼兒園應將幼兒的入園各方面的表現尤其是情緒方面的表現反饋給家長,一方面消除家長的分離焦慮;另一方面尋求家長的配合,在習慣培養、能力養成和情緒控制方面給予幼兒積極暗示和引導。家長也要將孩子一段時間內的學習與生活情況特別是情緒方面的變化與老師進行溝通,加強幼兒園教育的針對性,以此達到家園共促的目標。
  綜上所述,小班幼兒入園焦慮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幼兒園管理面臨的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甚至衍生成為一種社會問題。面對初入園幼兒的入園焦慮情緒,需要發揮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合力,重點在心理過渡準備、幼兒自理能力培養、幼兒園的人文關懷等方面加強家園溝通合作,最終實現家園合育,為幼兒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徐 佳. 家園合作緩解小班幼兒入園焦慮[J]. 科教文匯,2013(29):56-57.
  [3]郭田田.緩解幼兒入園焦慮家園合作的途徑 [J].神州,2019(3):223.
  [4]張 碩. 消除新入園幼兒的焦慮情緒初探[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3):62-63.
 ?。◤V州市番禺區橋南街中心幼兒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0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