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心”橋,化干戈為玉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六點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校長的電話,校長說下午放學時,我們班的小濤爺爺來接小孩,要硬闖校園,跟學校門衛發生了語言和肢體的沖突。小濤爺爺出言不遜,侮辱門衛還威脅門衛人身安全。我們班的家長一向都很尊重和配合我的工作,怎么會跟門衛發生如此大的沖突?我不禁納悶起來。
小濤是外來務工子女,我們學校所處的東平村原先是外地人的聚集地,他們在當地有一定的勢力,所以小濤爺爺對門衛的威脅之言不得不令人重視,我想如果不好好解決這個問題,那口頭威脅可能就會變為事實了。晚飯后,我打了電話給小濤媽媽,我向她說了小濤最近在學校表現,接著我把爺爺侮辱門衛,還揚言要毆打門衛的事情告訴了小濤媽媽。
第二天下午,媽媽和奶奶過來了,在保安室聽門衛陳述事情的經過,媽媽聽了不停地跟兩位門衛道歉,門衛要求爺爺收回昨天所說的那些話。我考慮到爺爺的脾氣,所以沒有讓爺爺到校,免得“火星撞地球”。我想讓媽媽、奶奶了解清楚事情的經過,通過身邊的家人勸說,等爺爺平靜下來后,思考自己的行為,最終讓問題得到解決。
為了避免事情給孩子留下陰影,我找了小濤談話,我讓小濤明白事情是爺爺做的,應該由爺爺負責,門衛叔叔不準外人進來學校,是保護我們的安全,爺爺不應該跟門衛叔叔……”小濤睜大眼睛望著我,連連點頭。我讓小濤反思:昨天的事情本來可以避免發生,我們哪點沒做好?小濤聽了低下了頭說:“如果我不貪玩,早點出去,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兩天后,小濤爺爺在奶奶的陪同下來到了學校,在校長主持下,小濤爺爺鄭重地跟兩位門衛道歉,最后大家握手言和。
這是一個多方溝通的事件,即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家長與孩子、門衛與家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問題。反思事件的全過程,表面上看是門衛與家長的沖突,但作為班主任的我有沒有責任呢?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夠仔細:1.與家長溝通工作沒有做好。這學期跟小濤媽媽溝通過幾次,都是談孩子學習情況,而小濤媽媽這學期上班去了,由爺爺接送,我渾然不知。2.與孩子溝通工作也沒有做到位。如果我平時多與孩子溝通,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就能發現情況,然后教育小濤換位思考,放學后不要只顧自己玩耍,讓爺爺下班后匆匆趕來接他,還常常看不到人影。3.與學校溝通不足。如果知道學校這幾天整頓保安制度,提前做好溫馨提示,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在這里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也是出了問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放學后耐心地在校門等家長的到來。家長平時也要跟孩子約法三章,讓小孩在校門等,而不是自己擅闖學校找孩子。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出自家長與門衛的溝通,因為當時門衛就知道爺爺是學生家長,應該好好溝通告知學校規定,而不是簡單說明,還賭氣說:“就是不給你進?!遍T衛手持的器械不是用來對付家長的,事后我觀看了事發時的視頻是:當爺爺和第一個門衛發生沖突時,第二個門衛手持長棒向前,讓家長誤以為門衛拿長棒打他,所以才讓事件越演越烈。學校與家長溝通也存在一定問題,學校要整頓的保安制度,這關系到家長接送小孩的問題,學校應該提前與家長們溝通,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當時就是因為爺爺不理解:“我天天來接小孩,你們都讓我進,為什么今天不給我進?是不是故意刁難我?”所以才有了爺爺所說:“我偏要進?!睆目陬^沖突演變為肢體沖突,矛盾不斷激發和升級。
事情最后是在多方溝通之下,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很慶幸自己多年來良好的家校溝通,為處理這件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育學也是一門關系學,如果教師與家長之間互相信任,家長就會相信教師,接受教師的觀點,支持教師的工作。如果學生相信教師,那么他就會對老師言聽計從;如果學生不相信教師,那么不論教師專業知識有多深,人格魅力有多出彩,說出來的話多有道理,一切都無濟于事。所以建立親密和諧的家校、師生關系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構建和諧家校和師生關系?我認為良好關系從“心”開始,從溝通開始。
針對這件事,筆者結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來淺談處理家校矛盾的方法。
一、加強溝通,防患于未然
班主任的工作首先要細致,平時要多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多與孩子們溝通,取得孩子們信任,留意孩子們言行舉止的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家校溝通立足于平日,教師只有平日與家長溝通順暢,取得家長尊重和信任,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即使發生了問題,家長從情感上也會體諒老師,尊重老師,不給老師添麻煩。
二、冷靜處理,弄清原因
事情已經發生了,教師一定要冷靜對待,不能自亂陣腳,作為教師一定不能失去自己的分辨能力,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用事實說話,不能用主觀的想法去評判一件事和一個人。操之過急不是解決問題之道,遇事不能慌張,要學會思考,要在調查事實的基礎上化解矛盾。
三、換位思考,認真傾聽
家校發生矛盾后,教師應耐心聽取家長的解釋和訴求,和諧處理矛盾,更應站在家長角度,周全考慮整個事件,想盡辦法解決問題,尤其不能激發矛盾使矛盾升級,給班級、學校及至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出現問題并不可怕,重點是我們如何去處理,使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
四、拿出真誠,積極應對
事情發生了,不管事情是大是小,不管教師有沒有責任,教師都要拿出真誠與家長溝通,表明態度,積極采取措施,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盡職盡責。如果是老師出錯,那么教師一定要放下身份承認失誤,承擔責任,要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如果是家長出錯,那么老師要采取寬容之心平和對待,講事實,擺道理,做到有理、有禮、有節。
溝通是一個值得永遠探究的話題,行之有效的溝通一定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溝通雙方或者多方能夠尋找交集點,盡可能站在對方立場和角度去思考,我相信溝通的橋梁一定會暢通無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