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社群舞蹈的編創與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社群舞蹈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一種舞蹈群體形式,其為舞蹈愛好者提供了非常多的學習以及表演機會。本文基于目前社群舞蹈的現狀與特征,對社群舞蹈的編創以及發展進行闡述。
關鍵詞:社群舞蹈;舞蹈編創;發展
社群的通俗理解就是一個群,在這個群體中的個體存在一定的關系鏈,即群體中的個體基于一個點、某種需求或者愛好而共同的集聚在一起。這種由需求、愛好而形成的群體,在結構上較穩定,具有一定的群體意識,并且個體成員之間的關系也比較規范,互動較多。成員之間能夠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群體內的一些工作,且工作具有目標上的一致性。目前的社群類型較多,根據自身的特點存在一些差異性。社群舞蹈是其中的一個分類,作為一個新興并在不斷創大的領域,社群舞蹈為舞蹈愛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與實踐機會,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一、社群舞蹈的特征
社群舞蹈在國外非常受歡迎,并且是國外舞蹈比較集中與主要的方式之一。根據杰克琳·卡莉所著的《社群舞蹈指導手冊》一書中可以知道,社群舞蹈具有不受場地限制、由專業教師指導、有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成果展示等特征。其在形式上區別于廣場舞類的群眾藝術教育,又區別于專業舞蹈教育中的業余舞蹈教育[1]。通過社群舞蹈的這個特征闡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社群舞蹈即是讓舞蹈走出工作室,走進社會、走進學校,并在這些領域中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教學設計,由專業教師指導,孕育一部舞蹈作品。在我國社會中社群舞蹈的開設相對較少,主要是社會公益團體的建設不夠完善,在實施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只有在相對有規模的組織內才可以進行,例如老年大學、大型企事業單位工會,中小學第二課堂等。
二、社群舞蹈的編創
?。ㄒ唬┻x材內容
社群舞蹈與專業舞蹈有很大的區別,在選材內容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根據社群舞蹈的主體進行編創內容的選擇。首先,社群舞蹈編創要遵循主體特征。社群舞蹈群體特征與基礎各不相同,因此,在選材上要尊重主體的基本特征進行編創。例如,基于老年大學社群舞蹈組織的群體在編創舞蹈時,選材要結合老年人的年齡、身體特征,進行內容的編創,使舞蹈作品既滿足老年人的審美,又符合舞蹈作品的觀賞性[2]。其次,選材內容要與時俱進。在社群舞蹈編創的過程中,選材內容要與當代的舞蹈教育理念與原則相結合,在群體內主體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內容編創。例如,在對以學生為主體的社群舞蹈編創時,應該以學生喜歡的內容進行為主,激發興趣進行教學??傊缛何璧妇巹摰倪x材應該遵循主體的特征以及興趣愛好,與時俱進的選擇內容。
?。ǘ┙Y構思路
社群舞蹈編創的結構思路要遵循舞蹈的基本原理與理念,在確定選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構思。首先,社群舞蹈編創的結構上要具體、完整。社群舞蹈編創的機構與專業舞蹈一樣,要考慮舞蹈素材、主題思想以及組織材料三方面的內容。完整的舞蹈作品結構為開頭、造型、動作、短句、段落、結尾以及動機等內容的布局。在確定舞蹈編創的基本結構之后,再結合不同選材選擇表現手法。其次,社群舞蹈的編創思路要清晰[3]。在社群舞蹈編創的過程中,確定選擇主題內容之后,動作與音樂的選擇過程中要遵循主題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礎上進行舞蹈的編創才能夠嚴謹。在社群舞蹈編創的過程中,結構思路的選擇應該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盡可能的以社群主體所熟知的生活、音樂等內容進行編創,便于主體的理解與學習。
?。ㄈ﹦幼鹘M合
舞蹈能夠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還能夠通過有規律的練習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但是我國的舞蹈市場一直被認為是比較小眾的,涉及的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覆蓋的面積較小。社群舞蹈這個新興的領域雖然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關注與歡迎,但是基于舞蹈基礎較弱的大背景環境下,其在編創過程中舞蹈動作的選擇還是應該以基礎為主,循序漸進的進行編創。專業教師在社群舞蹈動作組合編創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群體內主體的基礎,在其能夠接受的范圍內進行動作的組合搭配。例如,對企事業單位工會進行社群舞蹈編創時,由于部門、性別以及專業基礎的差別,在進行舞蹈動作組合的過程中,可以對其進行內部的劃分,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做稍微有難度的動作,基礎較差的可以做輔助動作,并且在后期的學習中再不斷的縮小差距。這樣既保證了舞蹈的質量以及觀賞性,還增加了動作的組合,使作品內容看起來更加的豐富。
三、社群舞蹈的發展
?。ㄒ唬┚巹摰膭撔掳l展
社群舞蹈在我國正處于新興的發展時期,許多專業舞蹈家以及舞蹈愛好者都開始形成了對于社群舞蹈的概念認識,并且許多城市也已經形成了舞蹈的社群團體。社群舞蹈進入了快速的發展階段,最為明顯的是編創內容的創新發展。社群舞蹈依據舞蹈的普遍原理與理念,結合群體內的基本狀況進行內容的編創。社群舞蹈之前對于舞蹈內容的編創主要是以舞蹈的審美以及動作難度為依據,例如比賽中的一些舞蹈編創,在確定主題的情況下,在動作編創的過程中,會選擇難度系數較大的內容,這樣能夠更好的體現舞蹈的專業性。社群舞蹈雖然也具有專業的教師指導,但是在編創的過程中,主要以群體內的基本狀況、興趣愛好以及審美為重點的考慮內容。由此可以看出,社群舞蹈在編創、形成一個作品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群體內個體的基本狀況,與專業舞蹈的編創有一定的區別。
(二)形式的創新發展
社群舞蹈在教學形式以及發展上呈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創新。首先,教學形式上的創新。社群舞蹈有完整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與專業的舞蹈教學一樣,在了解群體的基礎與特點之后,制定科學的計劃。但是,社群舞蹈在形式上與專業舞蹈有著明顯的區別。社群舞蹈會針對一個群體內的初學者狀況打造一個創意空間,讓大家在這個具有主題的創意空間內,自然的接受舞蹈的學習。例如,建立舞蹈工作坊,在教師教授一定的內容之后,學生自由發揮編創舞蹈內容,不再受到專業教學流程的束縛,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有點與創意。其次,舞蹈形式的創新發展。我國目前舞蹈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以獨舞、集體舞或者歌舞為主,社群舞蹈的形式則更加豐富,例如,社群舞蹈會有活報舞蹈、敘事性舞蹈等,這些舞蹈內容形式新穎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社群舞蹈內個體的審美、人員的舞蹈基礎要求,更有利于社群舞蹈教學的開展。形式上的創新有利于社團舞蹈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的社團舞蹈內容更加的豐富,具有創造性。
(三)觀念的創新發展
社群舞蹈的概念在近些年被社會大眾所熟悉,這一概念的發展也引發了人們觀念的變革與發展。首先,認識觀念的發展。之前人們對于舞蹈的認識只是局限于專業舞蹈、業余舞蹈以及群眾舞蹈的概念中,對于社群舞蹈的這種既有正式專業教師團隊,又有正規教學場地以及完整教學計劃的,又區別于專業舞蹈與業余舞蹈的形式社群舞蹈形式還缺乏一定的認識。因此,社群舞蹈的出現,使人們對于舞蹈的觀念產生了更新變化,更加多元化的認識了舞蹈及其教學形式。其次,資源觀念的創新發展。隨著社群舞蹈的發展,許多城市對于舞蹈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進行了共享,建立信息化的公共平臺為社群舞蹈服務,并且開展城市之間的場地、教學資源的長線合作,使社群舞蹈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的方便也更完善[4]。部分城市還將社群舞蹈打造成本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品牌。由此可以看出,社群舞蹈的發展,不僅使專業舞蹈編導、藝術家以及舞蹈教育者更新了舞蹈觀念,為舞蹈愛好者提供了學習平臺,還使政府以及藝術管理部門加強了對舞蹈發展的重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社群舞蹈作為一個新興發展的舞蹈教學方式,推動了舞蹈的發展,不僅為舞蹈愛好者提供了學習的途徑,還促進了專業舞蹈者在舞蹈教學以及編創內容上的創新,這些對于我國舞蹈的發展而言,具有巨大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應立足與社群舞蹈的創新形式,在區域內建立舞蹈資源共享平臺,使這種舞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發揮更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杰克琳·卡莉.社群舞蹈指導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
[2] 潘春枝.論題材選擇對于舞蹈編創的重要意義[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663-666.
[3] 管琳.舞蹈編導中創新意識的提升[J].藝術研究,2018,03:46-47.
[4] 顏煌.建立“項目型舞蹈社群”的資源共享機制[J].當代舞蹈藝術研究,2017,03:110-1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