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煤礦掘進支護技術應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煤礦開采力度也逐漸增加,開采深度不斷增大,以致煤礦開采條件變得更為復雜。為了獲得預期的開采效果,企業應采用煤礦掘進支護技術,本文便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煤礦掘進支護技術的關鍵,并指出了其在工程案例中的實際應用,以期為此后的煤礦巷道掘進工作提供更多借鑒依據。
關鍵詞:復雜地質條件;煤礦;掘進支護技術;應用
1 煤礦掘進支護技術應用關鍵
一是技術人員應綜合考慮多種開采因素選擇綜掘機類型,比如適應強度、運行效率、緊湊程度、截割功率以及配件供應等。二是應優先選擇耐磨度較高的綜掘機截齒,提升截割速度。當巖石硬度大于截齒耐磨度時,企業應考慮采用爆破方法,且期間做好綜掘機的保護工作,降低對設備的損害。三是應選擇液態系統的綜掘機,運行期間注意液態系統的穩定性,提升掘進工作的可靠性。四是煤礦掘進期間應不斷更新相關技術,盡量實現零爆破的工作效率。五是煤礦企業應做好綜掘機的管理工作,完善施工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提升煤礦的開采效率。
2 工程概況
2.1 整體情況
本工程采區內的煤層均可開采,3#煤層厚度在1.3至5.7m,平均厚度約為3.5m。且整體由東向西逐漸增厚,變異系數為28.6%,屬于穩定煤層。8#煤層厚度范圍為1.7至5.6m,平均厚度約為4.1m。煤層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厚,結構復雜,屬于全區最厚的可采煤層,變異系數為28.6%,屬于穩定煤層。具體情況見下表1所示。
2.2 地質構造情況
一是斷層,其呈波浪式、傾斜狀的不對稱構造,區內斷裂發育為三個地帶,區內存在較多斷層,大部分為正斷層。通過調查發現,生產中存在91條落差大于3m的正斷層,嚴重制約了礦井的正常生產。二是陷落柱,煤系基底巖溶經過長期溶蝕使得地層沿地下巖溶塌陷,形成了柱狀陷落。目前為止,采掘期間已經發現58個陷落柱。
3 煤礦安全開采的影響因素
通過分析煤層的地質條件可以發現,其地質工作面較為復雜,開采期間存在較多的危險因素,為了提升開采效率,技術人員應深入分析,制定完善可行的掘進方案,確保開采的安全性。實踐分析可知,此煤礦開采的影響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開采深度不斷加深,周圍的地質結構愈加復雜,巷道圍巖堅固度較低,企業需要增大支護強度,以免圍巖發生破碎問題,增強開采的安全性。二是開采期間發現了工作面斷層結構,增大了開采期間出現裂縫的幾率與頂板壓力。對此,實際開采期間,技術人員應重點分析相關的影響因素,制定合理的開采方案,確保煤礦的安全高效開采。
4 煤礦掘進支護技術的實際應用
4.1 礦井地質構造準備
技術人員利用鉆探、巷探以及瑞利波物探等方法查明工作面的地質構造情況,結合工作周邊以及鄰近巷道的構造情況與資料,采用合理的安全技術措施,做好地質構造前的超前預測工作。且前期技術人員應準備好工字鋼、破板以及圓木等支護材料。
4.2 過斷層
3#煤層斷層及前后5m范圍內采用棚錨聯合支護方法,且巷道頂板采用錨桿、錨索、鋼帶以及鋼筋網的全錨支護方案,兩幫采用螺紋錨桿與菱形金屬網的聯合支護方法,在兩條鋼帶之間布置錨索。架棚支護采用工字鋼,其梁長度為4m。8#煤層過斷層頂板采用全錨支護方案,巷道采用錨桿、錨索以及金屬網的全錨支護措施。且頂錨采用矩形布置方式,頂錨桿采用型號為d20 mm×L2000 mm的螺紋錨桿,配合d6mm鋼筋網,間排距為1000mm×1000mm,并掛金屬網,之后根據實際開采情況表對斷層上下盤打注錨索。
4.3 過陷落柱
3#煤層陷落柱巖性堅硬,無溶洞,可以采用全錨支護方案,頂板采用型號為d20mm×2000 mm的螺紋錨桿、“W”型鋼帶以及鋼筋網支護,打錨索加強支護,兩條鋼帶打錨索,間排布置2根。8#煤層陷落柱堅硬,采用錨網聯合支護方法,頂板采用d20mm×2000mm螺紋錨桿與金屬網矩形布置,間距1000mm打注5根錨桿。
4.4 過構造案例
施工期間發現運輸巷道內存在斷層,頂板不平整,為落差為6.5m的正斷層。 之后技術人員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根據地質情況編制過斷層的安全技術措施,采用錨網聯合支護措施,進行嚴格施工。過斷層期間頂板采用錨網與W鋼帶的聯合支護方案,錨桿間排距縮小為1.0m x1.0m,錨索間排距縮小為2.0mx2.0m,施工期間遇到頂板破碎問題時應增加金屬棚進行加強支護。
5 結束語
地質結構復雜的煤礦在開采期間應選擇合理的掘進方式,煤礦掘進支護工作包含較多的流程,技術人員應根據煤礦的實際開采情況選擇合理的支護方式,以便在提升開采效率的基礎上降低事故的發生幾率,切實全面提升煤礦生產的安全性,充分保障開采人員的人身安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