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城市綠色水景設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水景是城市景觀中最靈動的部分,對于現代城市景觀的營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城市水景觀設計的問題,在分析了綠色水景觀設計的內涵和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探討了基于水資源綜合利用、水體凈化、水景安全、水景觀文化藝術設計等方面的設計策略,以期為城市綠色水景景觀的發展提供設計思路,營造出滿足現代城市發展需求的宜人水景。
關鍵詞:綠色水景觀;水景觀;城市景觀
我國自古就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水作為城市景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提高城市觀賞性、豐富景觀空間,還能夠改善局部小氣候、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因而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水景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據調查,我國一些城市近年建成的水景中高達75%的園林水景被廢棄不用,或存在水體不活、噴泉不噴、水色發黑、臭氣熏人,冬季水景管線、噴頭水泵外露等現象,即便是使用良好的水景觀,也存在著為水景而水景,缺乏文化內涵、沒有區域特色等問題。在很多景觀項目中,水景更多地被當成一種擺設,其設計和施工并未考慮長遠性,再加之后期監管不到位、人們對水景景觀安全意識的淡薄,都為日后的運行和管理埋下了隱患。因而如何充分利用水要素,增加景觀效果,同時營造生態的綠色水景,是現代城市景觀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1綠色水景景觀
一般來說,水景景觀是以水為主體元素的環境景觀,是綜合運用自然生態、人文社會和藝術美學知識,通過對以水體為基本構成要素的空間環境的分析、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實現水資源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水景觀的營造往往忽視了生態性而過分地強調景觀的功能性與形式感。
綠色水景景觀從生態角度出發,將技術與功能相結合,文化與形式相融糅,通過對地形的利用、水資源的整合以及植物的合理配置,實現對環境的最小干預,達到設計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綠色水景設計不僅是指材料環保、運行安全,更是指通過生態化的設計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對水環境的破壞,實現水資源的循環高效利用以及水景景觀與周邊環境的有機結合,達到人與自然的相互和諧。
2綠色水景景觀設計原則
2.1因地制宜與生態設計原則
水作為流體,因所處容器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因此水景的設計不是孤立的,要考慮其周邊的環境。在進行綠色水景設計時,應該考慮其周邊的地域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立足于整體,從宏觀和微觀2個層面對綠色水景進行設計。同時,還應充分利用場地地形條件,因地制宜的設置瀑布或跌水,在滿足功能和形式需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利用自然條件,應用重力供水,減少資源的浪費,使景觀的營造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共生。
2.2以人為本與文化設計原則
景觀設計根本上還是為了改善人的生活環境,為人服務。因此,綠色水景建造要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的使用需求,滿足人們的對環境的需求。如結合場地環境,設計參與性水景、增加水景的趣味性等。同時景觀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景觀一定是有其精神內涵的,綠色水景的設計,需要立足于當地文化,體現地域特色,凸顯現代文化,綠色水景的設計需要立足于文化的土壤之上,才能真正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創造人性化的環境空間。
2.3創新性與可持續性設計原則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綠色水景設計應借助最新的科技成果,創造出集視覺、聽覺、嗅覺于一體的水景景觀,體現時代的風采。同時在綠色水景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水景的維護和管理,用發展的思想綜合考慮水景景觀全生命周期的設計。合理規劃水體的循環凈化,后期的養護管理,從源頭上保障景觀效果可持續。
2.4安全性設計原則
水景設計在營造良好城市景觀效果的同時,也存在著潛在的安全隱患。例如水中電力設備設置的安全性,淺水面中鋪裝的防滑性等,除此之外,還有些潛在的危險,如受污染水質及水中有害物質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等。因此,綠色水景觀設計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創造優美的水景觀。
3綠色水景景觀營造策略
現代城市水景景觀的建造,大多都會存在水資源浪費、水體污染、功能單一、利用率不高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從水資源開源設計、節水設計、運行設計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
3.1巧借主體環境,達到水資源高效利用
?。?)在水景觀營造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場地自然條件,根據地形的不同,設計河流、湖泊、瀑布、濕地等自然性水體或噴泉、跌水等人工水景,盡可能減少對場地原有自然環境的破壞;(2)充分挖掘水資源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因地制宜,增加水景觀的文化性。
3.2基于可持續理念,營造生態水景觀
?。?)水景觀在設計時可采用低能耗材料、設備,盡量避免需要大量用水的水景觀,在缺水地區可以與鋪裝結合,設置一些淺表的水面,鋪裝的顏色可以偏深一些,增強對水體深度的視覺感受。(2)在水景景觀中設置監測系統,及時對水質、水量、水環境、水安全進行監控,最大程度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水景觀的運行效率。(3)根據使用人群、景觀功能的不同,有效限制水景觀的運行時間及景觀規模,避免無意義的浪費。
3.3借助海綿城市理念,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南北方由于地理環境的不同,在降水上有很大差異,即便是在同一地區,也會存在豐水期和枯水期雨水量的不同。能夠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季節合理利用雨水,進行有效的水景景觀營造是綠色水景景觀的基本要求。為此,在設計水景時,可以借鑒低影響開發理念中蓄、凈、用3個環節所表達的生態理念,根據地域特征及設計需求設置不同時期,規模合理的水景景觀。
在雨季,將雨水進行收集、凈化、儲存,將達到景觀用水標準的水體釋放到水景景觀中;當水量無法滿足造景水量需求時,監測設備會自動進行補給。這樣的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壓力,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耗水型園林”過渡到“節水型園林”。對于雨量少,不能利用雨水來進行景觀造景的地區,水景景觀可以將水景觀虛擬并與景觀小品等相結合,營造多樣化的景觀效果。夏季有水的時候,可以欣賞其水景與景觀小品相映成趣的景觀效果;當冬季無水時,可以觀賞景觀小品的效果,做到四季均有景,四季景不同。
3.4利用生態手段,實現水質的自我凈化
水景觀在營造過程中,由于受到周邊環境、水質、人為因素的影響,水體會受到污染、景觀效果會遭到破壞?,F在常用的水體凈化方式有物理自凈、物理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3種方式,而物理自凈和生物凈化是目前較為提倡的生態凈化手段。(1)將多種水景觀與凈化設施相結合,在景觀營造的過程中,實現水質更新。利用高程變化,設置流動的水體,在水體流動過程中增加水中氧氣含量,并通過設置濾層形成對水體的過濾,達到水體凈化的目的。(2)在水景觀設計時,將水景與動植物相結合,設置濕塘、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生物洼地等,栽植耐水濕且有凈化能力的植物,通過水體中的微生物或周邊植物對污染物的消解、固定作用,使水體得到凈化。
4結語
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從單純的追求形式美過渡到注重形式、功能與生態的相互結合。綠色水景觀設計就是要通過系統化的設計加強水景觀與自然環境的相互結合;借鑒低影響開發的設計理念,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改善景觀的碎片化現象;通過生態化的手段,實現水系統的健康循環發展。同時,水景作為城市文化與生態環境的載體之一,所表現出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對于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加強綠色水景觀的文化性設計,保障水景觀的持久魅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