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對國蘭花期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光照是國蘭花期調控的主要方法之一。從光強、光質和光周期等方面論述了國蘭栽培過程中花期控制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國蘭;花期調控;光照
0前言
國蘭是一種生長在深山幽林中的蘭科草本植物。國蘭通常是指春蘭(Cymbidiumgoeringii)、建蘭(C.en-sifolium)、蕙蘭(Cymbidium flabed)、寒蘭(C.kanran)、墨蘭(C.sinense)、春劍(C.tongibracteatum)和蓮瓣蘭(C.tortisepalum)7大類地生蘭。國蘭花香清新淡雅,純美清幽,濃淡相宜,沁人心脾,讓人久聞不厭。國蘭花色單純淡雅,樸素無華,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正常生長條件下,墨蘭花期為1~3月,春蘭花期為2~3月,蕙蘭花期為3~5月,建蘭花期為7~10月,寒蘭花期為11~12月。蓮瓣蘭的花期主要是在12月~翌年3月份??梢钥闯觯瑖m的開花時間相對較為分散且大多數都與節假日錯開。因此無法在節日期間為市民提供大量品種較多的高品質國蘭。國蘭的花期調控就是指充分了解國蘭生長發育規律的基礎上,人為地調整其生長環境條件或者是采用一些特殊的技術措施及管理方法,以達到使國蘭提早、延遲開花或者是延長花期的目的。
1光照對國蘭花期的影響
光照是影響國蘭花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光照對國蘭花期的影響主要包括光照強度、光質和光周期[羽。植物體內的各類光受體在感知外界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1934年,KNOTT的局部遮光試驗證實了光受體廣泛分布于植物的葉片中。葉片中的光受體就好像植物的“眼睛”一樣,感受到目前植物生長的環境究竟是白天還是夜晚,是遮蔭還是陽光下。植物體內的應答系統根據光環境的變化及時作出應答,從而使植物處于一個相對最優的生長狀態,并且對植物的成花誘導具有調節作用。
1.1光強對國蘭花期的影響
光強即光照強度。根據對光照強度不同的需求,植物可分為3類:①陽性植物:植物正常的生長發育需要全光照射。②陰性植物:植物正常的生長發育需要適度的遮蔭或者散射光照射。③中性植物:植物對光照強度的需求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國蘭屬于陰性植物,其光飽和點是200~600umol/(m2·s),光補償點是5~50 umol/(m2·s),所以它們不能忍受強烈的直射光,只能在適度蔭蔽條件下才能生長良好。
一般情況下,花卉在開花前需要較強的光照,但開花之后就需要弱光照強度以延長鮮花的觀賞期。如果開花期光照過強則會使花期縮短。黃永藝等認為:在一定范圍內,加強光照強度有利于蓮瓣蘭的花芽分化,從而使其花期提前。如果光照強度過強或者過弱,都容易導致蓮瓣蘭花芽數量減少,使花期提前或者延后。
1.2光質對國蘭花期的影響
植物光形態建成過程主要受光質特性的制約,而且光形態建成主要參與調控植物器官的分化、植物開花及同化物分配等發育過程。光敏色素(介導紅光和遠紅光)、隱花色素(介導藍光、UV-反應)以及介導NV-B反應的光受體是目前已知的三類光受體。其中,光敏色素是迄今為止研究得最為清楚的一類光受體。光敏色素在植物體內主要以Pr(紅光吸收型)和Pfr(遠紅光吸收型)2種形式存在。
劉明等的研究發現,遠紅光和藍光能促進植物開花,而紅光則會抑制開花。這可能是由于遠紅光和藍光處理能明顯促進干物質向花器官積累,促進花芽分化。廖祥儒等㈣的研究發現:野生型植物體在紅光條件下開花晚,而在藍光作用下則開花早。黃雪梅ml的研究證實:紅光或藍光處理春蘭都不能明顯增加春蘭花的數量或使其花期提前。
1.3光周期對國蘭花期的影響
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相互交替及其持續時間的長短都對植物的開花有重要的影響。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光周期現象。
光周期途徑是一種相對比較保守的成花信號途徑。大多數的植物都有自身的生物節律鐘,它們通過感知外界光環境的變化(即光照時間的長短)來影響植物的開花。首先植物成熟的葉片感知到光周期信號,產生的開花信號物質從葉片傳輸到莖尖,使得莖頂端開花。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光周期的長短來使植物提前或者推遲開花。大多數試驗結果證明國蘭是沒有長短日照之分的。例如:黃永藝等認為光照時間的長短對蓮瓣蘭開花期沒有顯著影響。盧國志等舊的試驗發現補光也無法使墨蘭的花期顯著提前。但是黃雪梅等的試驗結果卻表明長日照可以促進春蘭的生殖生長,從而使其花期提前。龔湉的試驗證實縮短光照的時間能使寒蘭的初花期提前。這可能是由于寒蘭提前接受類似秋天的光周期誘導,使其花芽分化加快的原因。寒蘭花芽分化加快繼而分化出更多的小花,從而延長了寒蘭的花序花期。因此,國蘭是否是日中性花卉及發育過程中光照時長是否會影響其花期是我們下一步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