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楊樹防護林改造與政策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首先簡要分析了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防護林改造的重要性,指出了壩上地區退化防護林改造的具體方式,最后探討了壩上地區退化防護林配套措施,望能為此地區防護林改造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楊樹防護林
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地區為我國京津冀區域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同時,還是此區域的主要風沙源頭。因此,作為整個京津冀防護林建設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壩上地區退化楊樹防護林建設取得了較好效果,但也存在諸如林齡老化、管理滯后等突出問題。
1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防護林改造的重要性
1.1壩上地區為京津冀區域重要的綠色屏障
針對此地區來講,其是北京西北部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生態區位突出,同時,還是京津冀區域的主要風沙來源地。因此,此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京津冀的生態安全。近年來,在京津地區,沙塵暴無論是規模,還是發生次數上,均有顯著減小,究其原因,均與此地區防護林之間有著緊密關聯。此地區防護林建設是整個京津冀地區生態安全的關鍵節點及重要保障,對于保障張家口市生態環境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2壩上地區為京津冀生態環境保障體系中的重點環節
優良的森林植被無論是對凈化空氣,還是在減少沙塵對空氣污染以及滯塵固碳方面均有著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作用。壩上地區處于京津冀區域的上風上水區域,通過強化此地區防護林建設,對現有退化防護林實施科學、有序、規范化地改造,合理搭配樹種、優化林分結構、改善林分質量、提升防護效能,這對于改善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生態安全,均有種重要的積極意義
2壩上地區退化防護林改造方式分析
2.1采伐更新
針對存在重度退化的防護林,采取帶狀間隔采伐以及小范圍控制皆伐等方式,進行更新造林。依據壩上地區實況,針對面積<4hm2且質量欠佳的林分,可以開展小范圍控制全面皆伐方式。但采伐后,需注重林地的清理工作,將采伐遺留的枝權清除干凈,預防可能出現的火災情況;針對面積>4hm2的林分,則可實施帶狀間隔采伐,控制采伐強度,即<80%。另外,以因地制宜營造混交林為主線,采取諸如塊狀混交、帶狀混交等有益方式,營造混交林,改變傳統單一純林的落后造林方式。秉持適地適樹的基本原則,大力營造喬木樹種,如落葉松、樟子松、楊樹等,或營造灌木樹種(檸條、沙棘等)為主的喬灌木混交林、針闊混交林。
2.2擇伐補造
針對中度退化防護林,可采取帶狀擇伐或者是塊狀擇伐的方式,對瀕死木、枯死木等實施采伐作業,控制采伐強度,即<60%。另外,秉持因地改良、適地適樹及喬灌結合的基本原則,在擇伐跡地上,對林分實施補植、補造操作,積極營造喬木樹種與灌木樹種為主的喬灌木混交林和針闊混交林。
2.3撫育經營
針對輕度退化防護林,則可利用衛生伐、透光伐等撫育措施,將枯立木、病腐木等清除干凈,合理化調整現有需改造的林分郁閉度、樹種密度等,以此合理化改善林分結構,提升林分質量。針對現有楊樹純林情況,適當補植針葉樹種(落葉松、樟子松等)與灌木樹種(檸條、沙棘等),營造滿足該地區生態需要的針闊喬灌復合混交林,提升林分抵抗病蟲害方面的能力。
3壩上地區退化防護林的配套措施
3.1調整種植業結構
依據以水定灌原則,大力發展適宜本地區的旱作節水農業,對農作物品種結構進行系統優化,另對高耗水農作物占比進行適度調減,增加低耗水農作物的占比。另外,還要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提升灌溉質量與效率,推廣先進的農藝節水技術,如地膜覆蓋、水肥一體化、增施有機肥等。針對大田作物,則可以將小畦灌溉+管灌+噴灌的灌溉模式作為發展重點,如果是蔬菜種植,則可大力發展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的節水灌溉模式。此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建設地表水置換系統與雨洪資源綜合利用系統,如蓄水坑塘、雨水集蓄水等,以此最大化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3.2強化水資源管理
對地下水開采總量施加嚴格控制,可以按年度計劃進行用水管理,強化各項節水灌溉成果的多領域、寬范圍推廣,定期或不定期發布各種作物的灌溉定額,適時調整農業用水額限額,構建規范、科學的灌溉制度。
4結語
綜上,針對張家口壩上地區實況,對其輕、中、度退化楊樹防護林適時全方位、系統化改造,并強化種植業結構的全面性調整,強化水資源的綜合管理,推動該地區退化楊樹防護林的有益性,規范化改造,推動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