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資源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學生自身修養的提升和學生道德和法律意識的建立,因此學校應對課本資源的利用上加以重視。本文從學校及師生教學現狀出發,并結合課本資源的具體內容,從教材利用、師生資源的利用及課本資源與生活的融合等方面進行論述。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資源的教學策略加以探究,希望能為我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提供些許的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課本資源 教學策略
  自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以來,學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均認識到其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對課本資源的學習,對道德品質及社會法治的了解越來深刻,對課程產生了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因此,對課本資源的教學需要更有效的策略,來更好的促進課程的開展,也能夠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道德與法治上的知識。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人才,讓學生能夠在以后的生活學習更好的服務社會。
  一、道德與法治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意義在于樹立學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識,提高學生素質。道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愛國為民,小到文明禮貌。道德又分為公共道德和私人德行,所謂公共道德是指對外界環境的義務性的行為,私人德行則是自身自發行為,有自主性和獨立性,但公共道德與私人德行緊密相關,在特定環境和位置上公共道德和私人德行是一致的。法治從字面意思上講就是依照法律治理國家,從古至今,社會的管理基本上都是由當時的社會制度和法律規定來實現的。通常情況下,法治和道德同樣是相互關聯的,舉個例子來講,當官員違背道德約束,喪失道德品行,那么必然會觸碰法律。違背法律的時候通常會背棄道德。初中生正是個人道德觀,思想觀念樹立的時候,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走上錯誤的道路。所以更需要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規范學生的行為。在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對課本資源教學策略的探究刻不容緩。
  二、教材的利用
  教材是開展課程的基礎也是關鍵,教材的好壞關乎課程的效果。但是教師在上課是必須做到用教材而不是讀教材,教師要把課材作為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依靠,不要被教材束縛。具體做法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
 ?。ㄒ唬┙滩牡木帉懶枰紤]普遍人群,但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需要針對課堂上的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要時時變通,打破束縛,要有所思考,發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ǘ┏浞掷媒滩闹械牟牧?,不需要將時間浪費在尋找一些案例上面,不必糾結案例新舊,經典的圖片文字可以很好的表達思想即可。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現實生活的實際案例,活躍課堂氛圍。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利用多媒體設備,講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立體的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1]。
  三、師生資源的利用
  在課本資源的教學上,學生和老師是唯一的也是必要的兩個行為主體。教師是信息傳播方,要主導課程進度,駕馭課堂,充分利用課本并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接受的信息。學生是信息接受方,是需求方,要對課程有興趣并有積極性。
 ?。ㄒ唬┙處熞粩嗵嵘约?
  社會發展速度飛快,新生事物不斷涌現,學生接觸外界事物更新速度快,這必然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點,學習新的方法,使自己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避免課程的枯燥,使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改變學習氛圍,事課堂更加有趣富有吸引力。
  同時,教師要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
  (二)學生要具備自我學習能力
  21世紀是信息時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單純的憑借課堂時間可能是接收不了這么多知識的,這就要求學生要進行自我的學習,不斷提高自我學習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的養成對于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重要的影響。另外,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接收信息,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最后,要讓學生之間進行幫扶,因為學生可能接受能力的差距,會導致效果的差距,學生之間進行幫扶既可以幫助落后的學生,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友愛的生活氛圍,一舉多得[2]。
  四、課本資源與生活的融合
 ?。ㄒ唬┌l掘生活中和課程相關的熱點焦點
  相比課本上的知識,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活中的熱點新聞比課本上刻板的圖片文字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例如,在法律和道德是密切相關知識上的講解,就可以結合最新的反腐事件進行講解,通過對案件的分析,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道德和法律之間的界限和聯系。
 ?。ǘ┮匾晫W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用他們學到的知識去更好的服務社會。要在授課過程中重視生活片段的插入,引發學生內心的共鳴,激發學生的認同感,不是對籠統概念的闡述,給人一種觸摸不到的,虛無縹緲的感覺。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道德與法治》課程也在跟著時代在不斷發生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的探索新的更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進行課程的教授。但是,道德與法治的地位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對于中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的影響是深遠的,巨大的。本文通過對課本資源的教學策略的探究,分析了如何充分利用資源,促進本課程的有效實施和常態化開展,以期能夠對我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提供些許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必洪.試析用“互聯網+”整合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7(11):118,120.
  [2]普紹.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3(7):102-1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9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