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花樣跳繩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的作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花樣跳繩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的作用進行分析,針對當前大學生在班級活動、校園活動中顯現出的自身團隊協作能力的缺失,提出了通過花樣跳繩教學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協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希望為關注此話題的人提供有效的參考。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趨于綜合性,眾多企業更加注重人才與自身企業的融合度。大學生想要在社會中立足,需要在大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意識,通過大學體育課程中花樣跳繩教學的合理設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花樣跳繩教學  大學生  團隊協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8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219-02
  1  花樣跳繩的運動特點與優勢
  1.1 花樣跳繩概述
  花樣跳繩運用是基于傳統跳繩運動進行發展與創新的一項運動,在傳統跳繩運動的基礎上增加了舞蹈、武術、體操、音樂等多種藝術元素與表現形式,在不斷的實踐與完善過程中,花樣跳繩成為了健身、娛樂、表演與競技等多種項目特征為一體的活動,根據跳繩的基本形式可以分為個人跳繩、雙人單繩、交互繩、車輪跳與長繩。
  1.2 花樣跳繩的運動特點與優勢
  花樣跳繩主要有四大運動特點:其一,花樣跳繩運動的開展是速度與力量的高度結合,學生需要加強對自身體力的鍛煉,保障身體的健康與強壯,才能充分維持花樣跳繩所要求的速度標準與力量標準;其二,花樣跳繩運動是難度與花樣的完美結合,許多花樣跳繩的動作設計只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配合,便可以輕松的完成,但需要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多加磨練,尋找與他人的配合機會;其三,花樣跳繩內容的多樣性,花樣調整整合了舞蹈、武術等多種運動的動作,且花樣跳繩是一項可以多人共同完成的項目,人數的變動、合作方式的變化以及動作的多元化決定了花樣跳繩的跳法非常多;其四,硬件要求低,易于推廣,花樣跳繩所使用的道具最為簡單的便是長短不一的跳繩,人們會應用不同長度的跳繩進行不同的樣式的跳繩活動,由此花樣跳繩的硬件要求較低,有助于推廣給更多的人[1]。
  2  花樣跳繩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的具體作用
  2.1 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是指團隊中的成員以共同的目標為核心,利用自身長處彌補團隊的缺陷,為了團隊的利益發展而努力,此時團隊成員的團隊意識被不斷放大,被稱為團隊精神。首先,對大學生的花樣跳繩教學要求學生思想集中,目標一致,主要要求參與花樣跳繩的學生,無論是跳躍還是搖繩,都要積極配合其他人完成約定的動作,在花樣跳繩中,無論是跳躍者的跳躍速度過快或過慢,還是搖繩者動作做的不到位,都有可能影響花樣跳繩的整體質量,使得團隊設定的目標無法及時物按成。其次,要求學生事先進行技術交流,角色分配,花樣跳繩運動中需要學生針對跳繩運動各項動作的變化以及技術要點的把握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積極表達對該動作的看法,幫助團隊內的成員把握跳繩的時機、幅度、次數與搖繩頻率等,通過完善的討論對具體的花樣跳繩運動進行設計,還需要對團隊中每個運動成員的運動習慣與身體基礎進行了解,根據每個團隊成員的運動特點進行花樣跳繩運動中角色的分配,以達到良好的協作目的。最后,團隊成員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目標,將團隊中設計的動作進行銜接,要求團隊成員都能按要求完成各項動作,通過多次的練習與配合,加強學生之間配合的默契度,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2.2 花樣跳繩的團隊組建
  大學花樣跳繩教學需要將學生們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寫作完成教學任務,花樣跳繩小組人數明確在6~8人為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分組,現階段大學生受到家庭環境、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在行為與意識上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與自我意識,使得團隊的分配與協作無法很好的完成,教師應當在教學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完成小組內成員角色的分配,其中包括組長、副組長、組員等不同角色,并強調每位小組成員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盡可能的把握小組成員的和諧與關系穩定。在花樣跳繩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帶領各個小組進行熱身運動,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形式的熱身運動,如兩人三足、接力賽等游戲活動的開展,能夠放松學生在分組后的身體與心情,使得小組內的成員更容易相互接受、相互磨合。在花樣跳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授予學生多元化的跳繩運動形式,并要求小組內的成員配合完成,小組成員共同學習與練習,能夠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協調性不斷提升,從而實現小組成員配合的有效性,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小組成員自行練習花樣跳繩動作,并要求小組成員分析、交流各個動作的要點,可以根據喊口號的形式進行合理的動作編排與練習。在花樣跳繩練習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各個小組的表現情況進行點評與指導,仔細觀察小組中跳繩運動的不合理性,針對該類不合理性做出針對性的指導,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自我完善,從而使小組的成績不斷提升[2]。
  2.3 花樣跳繩中促進團隊精神的項目開展
  花樣跳繩中許多動作與項目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車輪跳、朋友跳、交互繩、網繩、花樣跳繩等,該類動作項目的實施需要在多人配合與多組動作配合的情況完成,由此,教師積極開展該類活動項目,有助于學生在花樣跳繩項目中主動尋求配合方式,而避免由于自身的失誤為全隊的跳繩活動項目造成破壞,以車輪跳為例,由兩名學生進行相對勻速的搖繩運動,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從搖動繩子的一側跳入然后從另一側跑出,下一個同學連接完成這一動作,該項動作對小組成員的專注度、力量控制、運動的靈活性具有較高的考驗,首先,以6個人組成的小組為例,兩名搖繩的學生需要對繩子的搖動頻率、搖動距離與搖動動作大小進行控制,盡可能的保證每次搖繩的頻率、速度與繩子劃出的大小一致,為準備進行車輪跳的四名學生創造良好的跳繩條件。其次,四名參與車輪跳的學生需要加強動作之間的連接,一名同學看準時機從一側跑到另一側后,隨后一名同學迅速做出同樣的動作,每一位參與車輪跳的學生都需要集中精力把控繩子降落的時機,尋求與搖繩學生的配合,才能成功完成車輪跳。最后,小組成員需要明確應當由車輪跳的成員主動配合搖繩的成員,搖繩成員在繩子的搖動過程中可以盡量保持繩子近似勻速的運動,但卻不能輕松地控制繩子配合跳躍的學生,由此,參與車輪跳躍的學生需要調動自身的敏捷性、反應力與活躍性積極配合搖繩學生的繩子變動,以此促進車輪跳的成功。花樣跳繩的特色運動中,每位學生都需要做到動作、內容、思想的統一,通過該類活動的開展,學生尋求合作的意識將不斷提升,使得學生在任何一個團隊中,都能迅速找到自身與團隊的互補區域,并進行充分的合作[3]。
  2.4 提高學生的團隊榮譽感
  加強學生的團隊榮譽感,是指在學生的團隊練習中,盡可能的以小組的名義得到各類獎勵與關注,促使學生的團隊意識不斷增強,教師應當設立合理的評級機制與鼓勵機制,對小組中缺乏配合性的地方進行合理的點評,以此促進花樣跳繩小組成員的團隊協作能力不斷提升。
  3  結語
  總而言之,花樣跳繩運動具有速度與力量的高度結合,難度與花樣的完美結合,內容的多樣性、硬件要求低,易于推廣等特點與優勢,通過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花樣跳繩的團隊組建、花樣跳繩中促進團隊精神的項目開展、提高學生的團隊榮譽感等花樣跳繩運動的具體運用策略,有效推動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童欣.花樣跳繩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的作用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0):224,226.
  [2] 方睿.花樣跳繩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12):90-91.
  [3] 車燕玲.花樣跳繩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J].內江科技,2015,36(7):117-1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7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