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工程規劃設計與森林病蟲害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加大林業建設力度,完善林業工程規劃設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而林業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建設美好生態環境的重要部分。就林業工程規劃設計與森林病蟲害防治展開重要論述,以期林業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可持續發展;林業工程;生態環境;規劃設計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追求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建設適應社會需求的、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刻不容緩。林業作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環境的主要載體。所以,完善林業工程規劃設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保障優美自然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因此,要打破傳統林業建設理念,融合現有的高科技成果和先進的建設手段發展林業,明確林業工程規劃設計的重要性,使林業建設更加符合國家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
1林業工程規劃設計特點
1.1現代林業總體規劃的全面性
地域不同,林業科技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加強區域性林業規劃設計的全局性、科學性、先進性和預期性,是建設現代林業工程的首要任務。在設計理念上不僅要堅持實用性、適生性和審美性,還要在今后經營管理上,優先考慮樹種的適應性、生物多樣性、林分配置,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的抗逆功能。要在整體布局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點、線、面融合自然、文化、審美和需求的林業工程規劃設計理念,也就是由點到線再到面的規劃設計。
1.1.1“點”。結合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文化底蘊、歷史背景等因素,林業工程要具有預期建設目標的吸引性和文化的代表性,這就是“點”建設。
1.1.2“線”。以河流水域為引線,貫穿河流設計,充分利用河流對于生產生活的便捷性,在河流兩側建設娛樂觀光場所和休閑度假林區。林區樹木品種一般選擇適生、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喬木。如果單純注重土地利用進行線的布設會浪費有利的資源,這樣的規劃設計往往得不到社會的認可。
1.1.3“面”。從美學角度出發,園林設計規劃要符合大眾審美觀,更要結合當地的文化底蘊。
1.2設計規劃內容的獨立與協調
首先,林業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每一個區域或區域內每一個物種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的,建設目標不同,物種選擇不同,功能和效果也不同。在不同功能區選擇適生性較強的不同物種,在同一功能區選擇多個適生性強,能相互依存,對立地條件又具改良性的物種,提高其產值。在一個物種遭受病害或蟲害時,由于寄主植物的不連續性,不會導致災害的嚴重蔓延。同時,整個功能區也不會因為某一物種受災,致使生態功能退化。
其次,林業區域設計要與當地風土人情和人文古韻相協調,能使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人文古韻在林業中一一展現,將其有效展現在人們眼前。對于工程規劃設計中的內部協調,要利用地形和其它有利資源,使林業工程造價降到最低。
1.3規劃內容的豐富性
林業工程建設中,在保障產量型、生態型、經濟型和景觀型目標建設的前提下,應盡量體現建設內容的豐富性,其包括群和種的搭配,實現生物多樣性,防止森林病蟲和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在景觀型林業工程建設中,除考慮生物多樣性外,重點在不同季節,從色彩、形態上體現美學的觀點?,F在生物科技發展迅速,對不同環境下適生的植被展開研究,培育出大批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的新品種,防治常規病蟲害。同時,也可以融合不同環境下生長的樹木,進行培育和種植,盡量體現植被的多樣性。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林業規化設計的整個過程,盡量使用計算機智能和衛星遙感技術,不僅可以使設計內容更為詳細合理,同時,可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對植被的生長過程進行仿真模擬,再對整個設計進行優化。衛星遙感技術則可以對規劃區域、規劃面積進行直觀高速設計,尤其是工程建設邊界可以被精確確定。
2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2.1提高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認識
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要從種苗選育、工程建設規劃設計、森林病蟲預警監測、防控技術措施和檢疫執法方面建立完善的防控體系,目的是保護好森林資源,為建立生態文明提供保障。工程建設規劃設計要著力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和抗逆性能,形成良性循環。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建立完善的互聯網信息,從各個方面了解全國各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并將網絡信息作為參考點,從各個方面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
2.2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蟲害預警機制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要注重預防體系的建設,治理只是在影響林木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作必要的調節,既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預防體系,也要做出相應的治理技術和防治措施。管理行業設立不同的部門,不同部門擔任不同的工作任務,比如,設立監測預警、檢疫、數據統計、工程治理等。掌握森林病蟲專業知識,能夠從各個方面對病蟲害進行監測預警和開展工程治理,才能把森林病蟲危害有效控制在萌芽階段。現在有很多病蟲害不易察覺,一旦爆發,傳染速度快、途徑廣、治理難度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專業技能知識和應對策略的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2.3利用先進的預警手段和有效的預防措施治理森林病蟲害
由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地域廣闊、山形地貌復雜、工作條件艱苦、投入低、周期長、見效慢,涉及知識面廣。高新技術科技投入大,成本較高,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應用較少,導致預防措施和防治手段比較落后,與現有科技信息發展脫節。在預警監測上依靠人工巡護,在工程治理上以人工噴灑農藥形式為主,以蟲或以菌治害的生物治理措施較少使用。
在短時間內,農藥會殺死病蟲害,但長時間噴灑農藥會使病蟲害產生抗藥性,這種抗體可以對農藥產生免疫性。無節制地噴灑農藥也會將病蟲的天敵殺死,有抗體的病蟲大量繁殖,災害無法控制,導致病蟲面積越防越大。同時,大量的農藥也會對樹木造成傷害,造成森林植被免疫能力下降和抗性減弱,給整個森林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的危害。
2.4選拔專業的技術型人才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防治森林病蟲害是在一個開放式的統一大環境中,微調環境因素,影響病蟲正常的生長發育,促進林木健康生長。從事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專業人員既要博學多才,對植物學、昆蟲學、病理學、有機化學、機械原理和林業工程規劃設計等多學科知識都要有更深層次的研究,對待每個工作環節都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加強同全國各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人員的交流,建立互聯網學習機制,通過網絡學習新技術、傳播新知識,達到治理技術信息化共享的目的。這樣才能及時、高效地將森林病蟲消滅在萌芽狀態,將災害損失最小化。
3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工程在規劃設計上應體現林業總體規劃的全面性,設計規劃內容的獨立與協調性,規劃內容的豐富性。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首先,提高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認識,其次,利用先進的預防手段和有效的預防措施治理森林病蟲害,再次,選拔專業的技術型人才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提高林業工程規劃設計與森林病害防治水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293.htm